游戏小智
游戏小智

(8) 經濟發展

转自https://www.youtube.com/@kmchan #健民講堂 #民主與社會(字幕转文字版)

各位朋友好

特別歡迎剛剛加入我這個Patreon的朋友

感謝你們的支持

我每個星期的講課

現在第一個課程叫做民主與社會

已經說了1/3

之前是說什麼是民主

民主有什麼不同類型的制度

我現在從這一堂課開始

就會說這個課程的核心部分

就是有關民主的條件

這些條件包括了社會的條件

以及制度的條件

首先今天要說的就是有關經濟發展

對於民主的影響

到底我們需要一個怎麼樣的經濟條件

才可以發展民主呢?

如果你是第一次聽你可能會不知道

就是我會用Power Point

所以我的樣子稍後就會縮小在右上角

這樣就會有一個Power Point

我希望是有系統的跟大家說

所以我還是盡量想用這個方法的

今天說的這個民主條件

說經濟發展

我最主要的起點是用Martin Lipset

Martin Lipset的一篇文章

在1959年發表的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就奠定了一個理論

成為這個理論的基礎

這個理論就是叫做現代化理論

Modernization Theory

這篇文章的名字就是這樣的

他說"Some Social Requisites of Democrac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Legitimacy."

就是有關民主的一些社會條件

Requisites

可是很多人理解這個理論的時候

就把這個Requisites叫做先決條件

就是說你如果不是到了某一個水平的話

你就不能夠發展經濟

一定要某個經濟

對不起

你不能發展到某一個經濟水平的話

你就不能夠發展民主

所以他整個討論是有關經濟發展

還有Political legitimacy就是政治正當性

或者是認受性

這個很多時候我們現在正在討論

在當代社會裡面就是民主

這個討論他當時用的字眼也是很小心的

可是其後大家理解他的理論之後又不是這麼看

就是說你的經濟

你如果不發展到某一個水平

你是不會出現民主的

有些人甚至有另一種解讀方法就是說

你要爭取民主

你想民主化

不要心急

只要經濟是發展起來

自然又會出現民主

這裡有兩個解讀也未必是Martin Lipset

原意是這樣

第一個就是說

你不到達某一個經濟水平的話

不可能達到民主

第二就是經濟發展自己就會帶動民主出現

這些都是我們其後對現代化的理論很多的看法

我回到原本

其實他是比較小心的

我們看看他的理論是如何說的

他的理論的假設就是說一個國家

越是富裕的話

它是越大機會可以維持一個民主的制度

The more well-to-do a nation

the greater the chances

that it will sustain democracy

很謙虛的一個理論假設

你越富裕就越有機會去維繫

維持一個民主的制度

他是這樣的意思而已

這一套說法都已經是很久的歷史

我們甚至追溯到亞里士多德的時期裡面

他已經開始討論這些問題

就是說如果這個社會裡面

有太多的人是處在一種貧窮的處境

我們根本就不可能去實現民主

因為這些人如果在一種貧窮的狀況裡面

他們也沒有機會接受比較好的教育

等等的話

他根本就不可能很有能力的參與政治

結果這些人很容易如何呢?

就是被一些精英通過一些民粹主義來操弄他們

煽惑他們

很多時候就是說我給你們一點好處

你可能就會支持他某一些想法

就會變得很短視

就是說這些民粹主義

就是在這些環境裡面發展

他說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之下

這個社會有大量的窮人

一小部分的人在頂端是一些精英和有錢人

去操弄他們的話

要不就會出現一些所謂寡頭壟斷的政治

否則的話就直接是由一個皇帝在上面

控制住一切的這種暴政

所以很早期已經是這樣的看法就是說

經濟的發展對於民主能否實現

有一個很重要的影響

可是Martin Lipset作為一個

當代

現代政治社會學的創始人

他當然就不會這樣去說

他是用一個很社會科學的方法

嘗試把這個假設去進行驗證

他認為的所謂經濟發展

或者是我們後來叫做現代化

它是有很多指標在裡面

就不是很含糊的說

社會越富裕就越容易有民主

他不是這麼說的

他有很具體的指標

然後就用這些指標來進行測試

例如他分成幾方面去說什麼叫做經濟發展

第一

Wealth

財富

包括了什麼呢?

人均收入

多少人會有一台汽車

多少人會有一位醫生

然後就是每1千人裡面有幾部收音機

電話

報章等等這些

你記住這個是1959年所寫的文章

所以對當時來說

擁有多少收音機

擁有多少電話等等

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是看著當時的經濟發展

好了

這個是財富

第二方面就是工業化

這裡有研究社會科學就知道

工業化的影響是很深遠的

就是整個人類社會裡面

受工業化的影響是很大的

因為工業化我們能夠以很高的速度產生出很多物質

也因為工業化是會讓生活的方式完全改變

我們先看如何量度工業化

工業化是相反的

看看有多少百分比的人

是在農業的生產裡面工作

就是越少的百分比在農業生產的話

就會有越多人在工業的領域裡面工作

另外就是他計算一下這個國家的商業用電量

就不是算住戶

要是一些商業的用電量

這些都是反映工業化程度的高低

好了

隨著工業化也有城市化

因為如何呢?

農業社會的時候大家是分散生活的

因為他們依附著土地

可是到了工業化的話

一個工廠聘請1千人

等於你以前不知道幾百畝的土地

來安置這些人

結果大家聚居在工廠的鄰近

你也會提供工作機會給他之外

你要提供其他東西給他

可能是醫療、食物

娛樂等等

就形成了城市

所以城市化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是說一個國家有多現代化

他就計算一下有多少人是住在2萬人的一些社區裡面

這個作為一個指標就是城市化

看看比例有多少人口住在這裡

也有另一個指標就是說都會

要說到大都市的

這個都會就是用10萬人

作為一個標準

看看有多少人聚居在這10萬人裡面

這些都是量度城市化的指標

再下去就是教育

就是教育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現代化指標

如果現代化只有財富很厲害

可是

大家的教育水平仍然很低

可以是這樣的

我將來就會說一些例子

就是社會可能很富裕

可是很多人沒有受教育

大家可以先想一想

我到時候再把這個謎解開

教育的量度方式例如說

識字率

有多少文盲

文盲越少就是說教育水平越高

就學率

有多少人上學

中學、大學等等

在這四個指標裡面

財富、工業化、城市化和教育

他的研究裡面

他嘗試看看

那些比較民主的國家是不是財富比較多

是否更加工業化

是否更加城市化

教育水平是否比較高

他就研究發現是的

這個研究我不在這裡

我們這樣用Patreon講課

我不想給你太多數據讓你頭暈

可是他的研究你會發現

教育相對於很多其他指標來說

例如說收入

例如說職業等等

原來它的影響是更大的

越是受高教育的人士

是越接受民主的價值

以及民主的實踐

對於選舉等等是更加能夠接納的

這個你就想到杜威當年裡面也是研究很多

民主和教育的關係

現在他們做了一些統計之後

發現是更加清楚

就是說如果有些人是賺很多錢的

他可能是在菜市場裡面賣菜賺很多錢的

可是他受的教育水平不高的話

即使一個人的收入比教育水平高的人高

不代表他一定會接受民主

即使我的收入比你低

可是我的教育水平高

我接受民主的機會是更高

所以民主是很重要

我在旁邊放了羅斯福的一句話

"The real safeguard of democracy is education"

你能夠保衛住我們的民主制度的話

就是教育

就是說如果我們人的價值觀

是已經改變的話

你就算成立民主也好

他最後可能會放棄

相反如果我們通過教育

讓大家接受民主的話

最後我們就會一起合力去創造一個制度

當然這個也是政府現在這麼害怕通識教育的原因所在

好了

下一個問題就是說現代化之後

經濟發展之後

到底這個現代化

經濟發展是如何影響民主呢?

這個過程是如何呢?

要分成三個方面去討論

第一個方面就是有關階級結構

Class structure的問題

這個階級結構變化之後

就影響到階級與階級之間的關係

我們分成三個階層去說

先說最底層

低下層

這個低下層如果你通過經濟改革之後

經濟的發展之後

他的生活得到改善之後

他就會開始慢慢淡化革命的意識

在文章裡面有一句話就是說

只有一無所有的人

他們才會願意去革命

就是當你還有一些東西在手上

可能是房子

有一個穩定的職業的話

你叫他去革命他未必會隨便去革命

就是如果政府要推到人民革命

一定是他們很沮喪的情況

好了

另一件事在城市化的過程

是會產生一種文化碰撞

這些是我翻譯的

它的英文叫做Cross pressure

是什麼意思呢?

以前的人是分散的住在不同的農村

部落或者是鄉村裡面

因為這個工業化

然後帶動城市化

大家從農村走到城市裡面

去尋找工作

在這個過程裡面城市就成為一個聚居地

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你來自南方

我來自北方

你吃東西的習慣是吃辣的

我是從來不吃辣的

就把這些人一起放在城市裡面

這個過程裡面

他突然會接觸到原來有這麼多不同的生活方式

原來有這麼多不同的文化

有很多不同的想法

原來他在自己的農村裡面

或者是在原來的部落裡面

他是很單一的

他沒想過原來大家可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不同的思考方法

這個就叫做Cross pressure

是一種文化的碰撞

讓大家開始如何呢?

比較寬容一點

沒有這麼容易執著於一些很偏激的

很狹隘的一種意識型態

特別就是某一種的宗教

極端的宗教思想

在這種城市的環境裡面

因為它比較開放

他就更加難去發展

而且在城市裡面往往就是中產階級的文化

是會變成主流

很有錢的人那一套文化我們就未必會常常容易看到

可是中產階級

律師、醫生等等

看電視劇你就看到

就是可能

以前的壹號皇庭

當我們還在看TVB的年代

就是他們下班之後去喝酒

聊什麼事情

這些醫生、律師

到底他們平時的想法是如何的呢?

通過這些戲劇、電視劇等等

就是把這種文化慢慢滲透出來

有些人就想改善自己的生活

很多時候就是向這些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來學習

所以它就成為一種中產的文化

而中產文化

在一個經濟已經發展的城市裡面來說

一個國家裡面來說

它是一個比較溫和的文化

我們看看

就是中產的興起

越來越多人變成中產

因為經濟發展的過程裡面

人們從勞動力的階層裡面

慢慢的通過

可能是他的子女

通過教育裡面就向上爬升

他可能變成一個文職

變成醫生

變成律師

護士

教授

等等

很多專業的出現

因為要為了服務經濟發展

自然就增加了一群這樣的中產人士

是興起來

這個階級結構就會隨著這種情況改變

你看我的Power Point的右手邊

你看到有兩個圖

上面這個圖的階級結構

我指給你看的這個

是在現代化之前的階級結構

我們把它推到最極端

就好像是一個金字塔

最頂層就是一些很有錢的人

它永遠都是很少的

中產階級

就是在中間

最大層的人就是一些所謂的勞動階級

可能是工人

農民等等這些

這個就是在現代化之前的階級結構

經過工業化

經過城市化、現代化之後

我們推到最極端的階級結構就是下面這個鑽石型

有錢人仍然是在上面的三角是比較少的

可是

本來很寬的低層就升上去

到了中間這裡

結果中間就膨脹變成好像一顆鑽石的形狀

就是等於在美國80年代之前

如果你訪問他

你是屬於什麼階級的呢?

絕大多數的人說自己是Middle class

是中產階級

你不要管他是中產

還是Lower middle class

低的中產階級

中下層階級

他都說自己是中產階級

美國以往的調查裡面也是這樣

可是我說

80年代之前我會這麼說

就是因為也有新的變化

這個我將來是會再說的

說全球化

可是我先說一個典型的變化

就是從一個所謂的金字塔型變成鑽石型

就是因為中間膨脹

中產階級的興起

膨脹之後

它就成為一個緩衝區

就是說它是變成少數上層有錢的人

以及下層的窮人

它就成為他們的中間緩衝區

有些什麼呢?

就是說中間這裡能夠做一個協調

下面的人可能會覺得生活很不安定

他想要革命等等

發現原來他也不能夠帶動大多數

因為大多數的人在中間

就是這個所謂的中產階級

他們是不想革命

他們是會要求改革

特別就是說希望社會能夠有更多平等的機會

政府能夠照顧人民的基本需要

例如說房屋

醫療等等

他會要求改善

這些就是中產階級的文化

他是通過改革

而不是革命

就變成緩衝區

上層的人也改變

因為變成這個鑽石型之後

這些上層的人

雖然有錢的人永遠都是這麼少數也好

他看下去社會裡面

比他窮的人

比他沒有這麼有錢的人

很多都是中產階級

這個時候他就會少一點恐懼

如果是以前就很害怕

如果我做民主就被你分散我的財產

這些是暴民政治

我記得胡應湘也有說過這句話

民主就是暴民政治

因為他覺得他們分了他的家產

可是當他在山頂可能會碰到很多人

有一些律師等等

他覺得這些人雖然不是很有錢

也不是這麼恐怖

他會滅少一些很高傲的言行

當這些有錢人不會常常說一些不好聽的說話

這麼挑釁性的說話

也會讓底下層裡面

這種所謂的革命情緒也會削弱

所以

他整個理理論就是說這個階級的結構改變

讓這些階級之間的關係也改變

就是中產變成主流化

改革而不是革命成為一個主流

於是我們往下看

所以第二個部分他就會說到政治文化

如果你看我還在說階級的結構

我已經在說政治文化

我說在這種中產階級的結構越來越膨脹的情況之下

它就更加容易出現一種所謂信任和寬容

在這些情況之下無論你是什麼政黨

去競爭也好

因為他們要取得這些中產階級的選票

它的政策不會過度偏激

在這些情況之下

無論你是民主黨贏或共和黨贏

在美國

或者是在英國

無論是工黨贏或保守黨贏也好

它不是說翻天覆地

就是這樣去變化的

上一次工黨也是嘗試推出一些很左的政策

連私立的中學也禁止辦等等

結果也選不上

正常來說這些政黨要取得中間票

就不要推到這麼盡

在這些資本主義的社會裡面

這樣的情況之下

既然說誰上來都不會太過極端的話

社會就會比較容易有互信

有寬容

就不會變成你死我活

你上來我就沒命了

就好像我們香港現在的藍絲和黃絲這樣

好了

還有某些情況之下

更加容易有這種寬容

信任的感覺

就是如何呢?

第一

如果政府對主要群體那種生計的影響是有限的話

這個緊張情緒會減低

例如說政府實行一些經濟政策

基本上大家都是同意是一個小政府

就是不會好像共產黨這樣可以分你的家產

沒收你的土地和財產等等

就是如果大家已經奉行一套比較類似的經濟政策

就是說他們不會過度干預的話

大家就會比較放鬆一點

第二件事就是社會如果富裕到某個程度

就算有一些左翼的政黨上來

說要增加一些社會福利

多蓋一些學校和公屋

津貼比較多醫療的支出等等

如果社會有相當的財富

例如好像你看到北歐這樣

老實說他們差不多是在走社會主義

不過是一個民主社會主義而已

這個情況之下

是可以寬容這些比較左翼的思潮

在社會裡面

形成一種力量

所以社會比較富裕經濟發展

是有比較多空間去進行這些再分配

左、右翼之間就沒有這麼大的衝突

第三件事就是一個公民社會的理論

就是說經濟發展的話

是會促進公民社會發展

這樣是如何呢?

他就在很多研究裡面發現

教育水平高的人

他就更加願意去參與一些志願團體

可能是一個服務的團體

可能是參加一個壓力團體

要求環保等等

教育水平高的人是越多會參與

是意識的問題

就回到剛剛的討論

教育水平高的人是比較會接受更加強的參與民主的意識

另一方面收入高的人

他的研究裡面就是說有比較多空閒的時間

他星期六、日可能休息

就不像一些低下階層的人用很長的時間工作之外

他可能是住在屯門

他每天搭車去上班也要很多時間

他有比較多餘暇的時間

他也可以更多的去參與這些志願團體

這些志願團體形成就是所謂的公民社會

他下一步研究發現什麼呢?

越是參與比較多志願團體的人

原來是願意去參與政治的

例如說投票

例如說遊行示威等等

所以這是一個好像三步曲的分析

而通過很多統計

建立出來的理論

就是教育水平以及收入越高

他參與公民社會的機會越高

參與公民社會機會越高的人

他們參與政治的機會也會越高

所以這個就受到經濟影響

因為經濟影響正如我剛剛所說

它可能就會提供更多教育機會給大家

經濟發展之後

大家的收入穩定

就有比較多閒暇的時間

這一套理論在後面有一本書

這本書是很出名的

將來我會說

Democracy in America

美國的民主

是一個法國人寫的

Tocqueville寫的

這本書奠定了最重要的理論

是有關公民社會以及一些政治文化

如何產生一個穩定的民主

我剛剛說的這兩點有關政治文化和公民社會

有很多的思考是來自這本書

只不過Martin Lipset

他是用數據來進行統計

去確定這一套理論而已

好了

這一套理論看起來似乎很了不起

就是說第一

它有一個很長的傳統

也說到頭頭是道

再加上一些統計之後

似乎好像是一套很強的理論

可是發現不是

他這篇文章

用這麼多討論的數據之後

發現原來他自己出了一些錯誤

他自己沒有注意的

結果被人點出來之後

他就發現整個理論受到很大的挑戰

出了什麼問題呢?

這個統計學上面

有些什麼是可以挑戰他這篇文章呢?

可惜在這裡我們沒有時間慢慢每一個數據去看

總結給你聽

沒錯

我們看到剛剛說的那些現代化的指標

城市化和工業化等等這些

真的是跟民主有正向的關係

例如你說在歐洲裡面來說

越是工業化

越是城市化

越是富裕和教育水平高的國家

就是越民主

你在拉丁美洲他們做研究

發現也是這樣

越是高水平的國家

也是越民主的

這個看起來本來是很漂亮的

可是被人挑出這個問題就發現

為什麼會這樣呢?

在歐洲裡面

那些沒有這麼民主的國家

或者簡直是不民主的

是獨裁的

非民主的國家

你看它的經濟水平

它是高於拉丁美洲一些民主

或者是一些不穩定的獨裁國家的水平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就是如果你是好像我們右邊的圖片一樣

右邊的圖片就是表示這個民主化的理論

這個現代化的理論是如何的

你看看

下面這一條軸

經濟發展

一直向右邊走

就是越來越發展

就是國家越是經濟發展的話

它民主的程度是越高的

所以就變成一條很直的線

一直斜著往上

越是經濟發展

這些國家的經濟水平就會越高

他發現這個說法不是不對

原來是在一個區域裡面

就是在歐洲裡面這個是對的

在拉丁美洲也是對的

可是你混在一起就發現不是

不對

有一些歐洲的國家

它不是民主的

它是獨裁的

可是它的經濟水平比拉丁美洲的民主國家還高

這個就把你這一套理論打亂

這個很值得思考為什麼是這樣

我自己有一些個人的分析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異象

就是一種不太正常的現象

我不在這裡說

我希望你自己去思考一下

就是它為什麼會這樣

可是無論如何

它已經是挑戰這一套理論

就不是說經濟發展的水平越高

就一定是比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來說

它更加民主

好了

另外一件事我們看到

我們回到拉丁美洲

南美洲裡面看這些國家

然後我們發現很有趣

這些國家在初期裡面

經濟發展的初期裡面

真的是有民主

反而它發展到一個地步之後

就往下跌

就好像下面的圖片這樣

它在經濟發展的初期

是隨著經濟發展

它的民主水平是一直提升

到了某一個位置

反過來往下走

這個不只是拉丁美洲

例如阿根廷出現這樣的情況

我們看看例如韓國

亞洲區的韓國

它在立國之後

1948年立國之後

它在50年代就是有普選的

當然這個普選是有很多手腳在裡面

有一些賄選的問題等等出現

就是李承晚當時也是很大問題的

雖然他是選出來的也好

也有很多問題

可是他也是選舉產生的

反而它的經濟發展到差不多

60-70年代它就往下跌

變成一個軍政府

當時裡面原因是什麼呢?

就是說它很多的財團

寧願政府走向專制

讓這個社會裡面少一點遊行

示威

特別是工人的罷工

他覺得創造一個更加穩定的環境

是讓他覺得更好做生意

他不需要增加太多薪水給工人

這些我們在香港是很了解的

長時間說所謂的繁榮安定

一定要有安定才會有繁榮

所以最好是不要讓一些人遊行

示威等等

不要讓他做工會

這一套說法我們是很了解的

在這些國家裡面就是經濟發展到某個位置

結果他們的政權真的往回走

是往下跌

所以是一個這樣的圖

這個是很挑戰他的這個研究

就是說你不可以只是用一個時間點這樣看

你應該是要追一下時間的推移裡面

到底這個民主程度會不會有時候是會走回頭

這一套討論有理論在背後支撐著它

挑戰它的

這一套理論就是所謂的依附理論

Dependency theory

或者是所謂的世界體系理論

World system theory

這一套理論就是說

你不可以只是用早期西方國家發展的經驗

就套入一些後起的發展國家的經驗

在早期裡面

你是慢慢的衍生出一個市場經濟

然後慢慢的在這個過程裡面產生出民主

你知道在歐洲裡面最早期就是那些商人

他會覺得你這些貴族

又抽我稅

可是你不讓我有普選權

我為什麼要讓你抽我的稅呢?

所以結果就是這些商人成為很重要的力量

爭取民主

這個是你在歐洲的經驗

在其他國家當他們的國家開始現代化的時候

它所面對的世界也不是你當時的世界

它現在面對有一些已經發展很強大的國家

例如美國

歐洲的這些國家

它發展的環境跟你當年17-18世紀

歐洲國家的那些發展環境是很不相同的

它已經不是一個自由經濟的世界

已經是有一些國家通過壟斷

通過保貼自己國家裡面的企業

是我跟它競爭的時候

我不能夠跟他鬥的

所以後起的那些國家

它很可能就會覺得政府的角色是更加強的

我要參與進去裡面

進行投資

或者是保護我的企業

我可能就會做一些工業區

科技園

用很便宜的土地提供給我的企業

跟你外國進行競爭

所以這個我們會叫做一種所謂發展型的國家

Developmental State

就是在這種環境之下出現

而這些國家因為覺得自己在經濟上面來說

有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政治上面

它也會採取一個更加專制的手法

就是去控制住社會讓它穩定

讓政府可以做長遠的規劃

以及戰略性的投資

這些情況之下

就出現了後起的國家

它經濟發展的過程可能是往回走

反而是不要民主

或者是從頭到尾它都是用專制的方式

帶動經濟發展

這一套理論是挑戰著

現代化理論的說法

這個出來的時候

我知道Martin Lipset是很沮喪的

就是他的那一套理論似乎真的做得很好

很完美

理論這麼清楚又有統計數據

反而結果是被人打到好像體無完膚

可是你不用害怕

其後80年代之後到最後

Martin Lipset是當選過美國兩個重要學會的主席

會長

一個是美國的政治學會會長

另一個是美國的社會學會會長

就是證明他的理論也是很了不起

才可以讓人這樣給他一個這麼重要肯定

他真的是守得雲開見月明

如何呢?

就是因為80年代之後

你看到這些工業的國家

最後又走回去民主

例如說我們看到台灣

在它的現代化成功之後

80年代中之後

開始開放黨禁報禁等等

結果走上民主之路

1991年有普選

南韓也是這樣

在80年代中

這個民主運動

加上美國的壓力

它也已經轉型很成功

結果

在南韓裡面甚至有很多大企業覺得

我們不要再這樣用軍政府去統治

弄到流這麼多血

學生又在扔氣流彈

對於我是Samsung

或者是LG這些產品

推去外國也沒有好處

因為它已經變成一個出口導向的國家

他反而覺得如果是一個比較民主和自由的國家

對他的產品形狀反而更好

而不是一個血淋淋的

流著血的產品

所以連那些財團對於民主化也開始改變看法

拉丁美洲的國家也看到在工業化之後

到了80年代

也走上民主化之路

所以現代化理論好像到最後也是對的

就是到底是如何呢?

到底哪一套理論才是對的呢?

是否最後還是這個現代化理論說得對

經濟發展一定能夠帶動一個社會條件

造就民主的出現呢?

下個星期我再跟你追下去

說到這裡

拜拜!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