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的嬉隱肆
小白的嬉隱肆

一直是這樣我的血脈裡沒有正經

這篇其實不是要講《廣島末班列車》

(编辑过)
從我爸的舊書堆中翻尋出來,因對主題有興趣而揀來讀。說是「舊書」堆,但這本也沒多老舊,出版於 2011 年,不過就是十年前而已。瞧那書斑嚴重的程度,可見氣候潮濕又欠缺良善保存對紙本書有多傷。這些髒污又不太具有保存價值的書,就算丟去二手市場或圖書館也不一定有人會收,就算我再賦予他們一次被閱讀的機會,最終還是得處理掉。

某天從我爸的舊書堆中發現此書,因對主題有興趣而揀來讀。說是「舊書」堆,但這本也沒多老舊,出版於 2011 年,不過就十年前而已。從那書斑嚴重程度,可見氣候潮濕不啻為紙本書天敵。這些外觀不佳又不太具有保存價值的書,就算丟去二手市場或圖書館也不一定有人會收;即使今天我賦予它們被再度閱讀的機會,最終還是得處理掉。

這種時刻總會又叫人想起「電子書」,不用保存、不佔空間真是好棒棒呀。

還有一點就是老花眼越來越嚴重,紙本書的字體如果過小,根本就是殘酷的折磨。(出版商有聽到我在哭嗎?)電子書可以更改字體大小,應該是老花族的福音。

基於以上這些原因,我認真思考了一下電子書的 pros and cons。

我嘗試去讀墨網站找些試讀本來看,也回想過去在 Kindle 上讀書的體驗,很快發現有一點是我很難克服的心理障礙:電子書呈現文字的感覺,會讓我失焦、分心,進而產生快速瀏覽甚至跳讀的心態。

我回想看網路文章時常常難以認真逐字閱讀,並非是因急於看完,而是電子畫面讓文字呈現一種「廉價感」,既廉價則何須認真對待?更別說把隱藏在字裡行間的情感給吸納於胸。但看紙本書不會這樣,就算閱讀速度再快,我還是不會跳句、跳段,不錯過每個字。

我猜,電子書缺少「讀完」的真實體驗,可能是一個因素。一本實體書,在閱讀之前,就可以看到它的厚度,連頁數都不必知道,就大概能感受到讀完的那一天在不遠處等待著。視覺上看到讀完頁數日漸增厚、未讀頁數日減變薄,會產生一股見得到終局那天的愉悅。既有辦法預見,自然心裡踏實,就會比較認真爬格子。雖然電子書也能提供頁數與閱讀進度訊息,可就是感受不到厚度消長的視覺滿足感。

不過我也承認,在電腦螢幕上看試讀本,肯定和真實裝置的體驗還是有落差。

趁著這幾天的消波塊讀字書展,我去試玩了一下讀墨的電子書閱讀器 mooInk。7.8" 接近 25 開紙書頁,算是恰到好處。翻頁、筆記、搜尋、翻頁速度、更改字型與行距、註解與正文切換等等功能都試了,大概滿意七成。

我想,剩下的反面情緒,多少還是心裡層面。舉個例,音樂就是我閱讀的邊際因子,我喜歡在看書時順便聽音樂。但音樂既不該成為讓大腦分心的主角,又不能和書中氣氛相違和,所以慎選音樂就成為我讀書前的必要步驟。回到電子書,前面提到的「缺少真實感」,會影響閱讀的心態與情緒,感覺不對勁對話我會連讀都讀不下去。這還是讓我心裡上較難接受電子書的主因。

另外,這裡想請問大家,mooInk 是不是比 Kindle 貴呀?我用過 Kindle,覺得功能面好像差不多耶,那 mooInk 是貴在哪?是因為中文書較多嗎?這可能要請用過的人解惑。況且 mooInk 的尺寸價格比,幾乎快跟 iPad 同等級,但 iPad 可以做好多事啊!(只是別叫我用 iPad 讀書就是了,饒了我的眼睛吧。)

也有朋友跟我一樣嗎?抑或這些僅僅只是我的怪癖與自尋煩惱?

最後,寫了半天,竟然完全沒提到這本書 XD~ 是不錯看啦,就歷史嘛,長點知識,雖然看一陣子我就會打呵欠。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