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
Chin

反意識形態/爾思出版共同創辦人 寫作的地方:https://travelwithbook.com/ 來信指教:chin@travelwithbook.com

遲來的跨年文

我生命在每一段短程的進展都不少,但若把時間拉開來看,又好像沒有達成什麼目標

我生命在每一段短程的進展都不少,但若把時間拉開來看,又好像沒有達成什麼目標。去年十月開始到健身房重訓(藥物治療長了不少體重),到現在也已經有三個月了,某天突然在臉書動態回顧上看到——前年的十月到十一月,每天早上準時到醫院接受放療——我說自己既然能連續到醫院報到,應該可以去會員制的健身房了。

果然在手術後滿一年的那天開始新的工作,也在放療的一年後進行重訓,其實我生活中經常有這種「預言」的實現。

我大概從前年的九月逐漸減少寫作的頻率,也正好在去年九月開始寫評論文章,下班後把寫稿精力全放在評論文上,在寫作平台上的文章又更減少。我本來沒有經營個人品牌,請我寫稿的編輯因緣際會下搜尋我的名字讀到幾年前寫的新聞評論,前陣子我決定把馬特市上的名稱改為本名,以便和某位和我撞名的言情小說家區隔。

@野人 在2023馬特市年度問卷中點名希望看到我的問卷,很抱歉我沒有及時完成。出於禮貌,我通常面對別人的回應都會很快答覆,但去年底在幫公司申請兩個政府補助案,忙完手邊工作後發現2024年的一月只剩下幾天,我還是在這個不合時宜的情況下寫問卷內容,可能也只有野人會在意,其他人可自動忽略。

  1. 相比過去幾年,2023 過得更漫長還是更快了?
    發生了很多事,能擠下那些事應該是過得更慢,但又因為太多事而感覺時間過得比較快?

  2. 請描繪今年讓你最療癒的一個瞬間。
    老實說我幾乎無法記得2023年的細節。

  3. 你今年在哪個社交平台花了最多時間?請分享今年在社交平台上看見最受啟發的 idea,可以是一段話、一個影片、一張圖。
    2023年的社群發文有一大部分都跟出版社有關。如果有看到受啟發的idea,現在也不記得了。如果是今年的影片就是小粉紅跟Dr K在倫敦的爭執和後續發展,應該年底還會記得。

  4. 今年探索的新領域 / 新空間 / 新項目 / 新關係 / 新習慣/新決定等,可以是任何新的事情。
    一直有新的事情發生,最大的改變是我幾乎不外食了。

  5. 最想分享給他人的一本書/一部電影/一首歌 / 一張照片/一句話/一首詩(等)
    希望大家能買何杉詩集的《平庸之作》來讀

  6. 今年透過什麼事情,更認識了自己或他人?
    其實我沒想到會有人想看我寫的問卷,或者認為我寫的評論文章有什麼價值,我也沒想到自己可以接受極為痛苦的重訓。

  7. 相比去年,今年跟自己身體的關係如何?
    現在非常討厭自己臃腫的身體,但我不想要放下這種執著~

  8. 請記錄下今年最想記下的事情。
    等我寫回憶錄時再來說

這幾個月最大的變化就是我人生中首次遇到體重危機。據我媽說,我三歲時就能拒絕爸爸從義大利寄回來的巧克力,只因為舅舅說我長得「圓滾滾」,印象中自己很少有吃飽的時候,一直很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體重,也很自豪於這種控制力,所以我從國小到前年接受治療前的體重都在五公斤之內的變動,但這九個月調整用藥,我的體重突然暴升了六公斤,於是我又開始陷入低潮。

最近看了Netflix的影集《完全救贖》後,我承認自己確實不屬於正常的人。關於該影集的評論於過農曆年間會在關鍵評論網中刊出。

認識我的人都會說我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以至於同時得到癌症和免疫系統的疾病,還有我一直強調自己非左派立場,我心裡是真的相信努力可以改善問題,但目前遇到的體重問題似乎是無法解決的,當我和醫師說出這些困擾,醫師表示我應該把重點著重在病情的好轉而非斟酌那幾公斤。

除了開始去健身房重訓之外,我也在家準備槓片跟壺鈴,但我卻漸漸發現體重無法如我的預期降低,而我若一天少吃澱粉,又會減少肌肉變成體脂肪上升⋯⋯目前就一直卡在這個循環中,也許要到我停藥之後才能解決腹部的脂肪堆積。

這幾個月我也開始規劃去巴黎,前幾天跟反左派意識形態的伴侶(意思是他在投票時永遠只會選保守黨)說他不應該稱我為「好女孩」,這種說法太父權。而他反駁我一直都知道他是保守派,不管有沒有這樣說,他就是很父權。想想這麼說也很合理,畢竟我也接受這樣的他,這也是我一直很有自覺並非女性主義的緣由,若有搶匪來我們家,我一定會把男生推出去當盾牌,而他也這麼定義自己的角色。

我上週(週日是新的一週,以免有人質疑時間)有跟編輯提到想寫王志安的評論,但當時已經有人負責該議題,我認為批評政黨打殘障牌的出發點和之後有人提出該名不分區立委驚人的學經歷根本不具有關聯,難道不能歧視他是因為他的背景嗎?另外是我能理解他說「王志安形容台灣大選像場「秀」,造勢場合很像演唱會和娛樂節目現場」,難道這不是事實?我記得小時候在電視上看民進黨的造勢場合時就有這種感覺,網友的相關回應也讓我更加確信前幾個月我寫評論提到「台灣學生對於政府信任度的比例過高有危險」的想法,但此篇文章並不是要討論政治,也就不多做著墨。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那場誤會

Chin

關於創作與誤會

0300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