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fael Cao
Rafael Cao

欲望,意识,时间,语言,知觉-柏格森与德勒兹系列1

根据《物质与记忆》,《千座高原》相关章节整理

1.《千座高原》名词释义: 欲望的配置&抽象机器=物质+功能;物质=未成形的实体

2.意识分开事物的愿望是永远不能满足的,意识被这个欲望驱使,用象征来代替实体,或者只通过象征看实体,这种因为被折射了所以被切成片段的自我更加符合社会的一般需要(特别是语言的需要),所以意识倾向于后者,反而把自我忘得一干二净。

3.把意识放在有意识发生于其中的时间,作为一种性质来看待,或者放在有意识被投入其中的时间,那就是将其作为一种数量来看待。

4.1.没有能独立于陈述之外的命题,同理也没有能脱离符号存在的语言,语用学是逻辑学,语法学的基础,而非对它们的补充; 4.2.德勒兹用"道"来比喻无器官身体,所谓无器官身体就是强度穿其而过,但其本身不能层化亦不构成场域;4.3.受虐的原理绝对不是庸俗精神分析说的什么缓解深层焦虑,而是通过挑战欲望-快感的虚假关联机制来向欲望内部进发,寻找不以快感做尺度的愉悦(所以,东方房中术归根结底都是在教你怎么搭建无器官身体)。

5.语言因为只能描述"非私人"的意识活动从而使得决定论者产生了一种虚假的共相概念,产生这个现象的根源还是柏格森一直提到的:人类意识不能把握整体却偏好切割认识对象的特质。通俗自由意志鼓吹者试图论证的自由在柏格森看来无非是绵延或者空间的折射,真正的自由不是选择和解释选择的理由,而是动作本身,我们就是我们的性格。

6.在未来语言的设计中,需要发明一个词汇来表达这两个意思:"把事物的种种状态看作类似我们自己状态的状态""把一切现象看作跟我们同样地延续下去"。

7.表现增加强度构成情感,而身体是无数影像的中心,身体仍然是一个影像。知觉:我们可能对事物施加的行为(感觉则是实际施加的行为),情感:事物可能对我们施加的行为。知觉对象和身体之间没有距离了,那也就是情感了,但情感不是知觉的源头,而是构成知觉的不纯粹成分。

8. 物质是不可知的,为了让物质进化,人类既需要初级的营养器官,也需要更高级的服务器官,这个器官的一端接受外部印象,一端执行运动。没有能脱离知觉存在的记忆,但记忆不能取代知觉,否则记忆没有作用。知觉的真切性在于延长了行为,而不是加强了知觉的空间扩展性:现在才是意念的运动,过去只是一个意念。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