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星罐
储星罐

微信公众号「储星罐」内容分享

《无依之地》:心里有家,不怕上路

三月的第一天,第78届金球奖落幕。看起来有点平平无奇的《无依之地》,以赢家姿态夺下了今年金球奖两大重要奖项,看来这部电影真的是有望再现去年《寄生虫》的奇迹。

国内这边,大家更关心的自然还是这部电影的导演本人——赵婷,赵婷除了是金球奖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最佳导演的亚裔女性外,另一个更强的身份标签其实是宋丹丹的继女。这对于许多以导演身份勇闯好莱坞的华裔女性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能让国内观众熟知的身份标签。

导演赵婷

但看完《无依之地》后,先抛开身份不说,赵婷确实有着其他好莱坞华裔导演所没有的成熟老练。直到今天,仍有无数打拼在好莱坞的华裔导演主题仍脱离不开身份认同的话题。类似的话题从90年代就一直拍到现在,内容格局还是集中在那一亩三分地。除非有更深层次的表达,要不然观众早倦了。

赵婷与《无依之地》的电影主创

首先,《无依之地》无论话题还是内容,都是一个根植于美国大地的电影,只要不说,这部作品根本看不出任何华人导演身份的影子。其次,故事主题表达的深度并不仅局限于美国。从广度来看,表现一群因年龄、失业和经济困境,选择游牧式打工生活的边缘群体,就纪实性和寓意上,就已经去到一个比较高的社会意义。

赵婷与主角科恩嫂Frances McDormand

另外,电影选择在2020年,这一全球普遍陷入经济衰退的时间节点推出,让该电影的主题热度以及契合度上,可谓占尽天时地利。总而言之,在全球电影界都略显萧条的2020年,《无依之地》的表现确实也是诚意满满,实属是近段时间来为数不多的好电影,你说金球奖不颁给她,颁给谁?

赵婷荣获了金球奖最佳导演奖


同时,《无依之地》也获得了77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

《无依之地》的剧作脱胎于美国女作家Jessica Bruder的纪实文学作品《Nomadland: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这部文学作品的标题在台湾被翻译为:游牧人生:是四海为家还是无家可归?)。

Jessica Bruder与她的作品《Nomadland》

作为有记者身份的Jessica,通过3年时间跟踪记录在美国一群开着房车,以车为家云游四海的特殊群体。故事主要发生在08年美国金融海啸后,大量陷入失业状态的人群,迫于经济、住房、贷款、年龄、社保等压力,开始选择放弃不动产,将所有的生活空间压缩在一辆可以随时上路的改装房车,拖上所有家当上路打工。

这群人有很大一部分是银发族,由于没有稳定收入,社保又不足以维持当前生活。同时,由于年龄较大,又让他们无法在社会中谋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只得放弃家园,开车跋涉整片美洲大陆,根据季节性用工需求,前往不同地区,打着零工来维持生计。

Nomadland中的nomad为游牧者的意思,这群开车上路的流浪群体,或许没有太大浪漫的想法,这种生活方式只是为了能让自己过活,因此他们也被称为现代游牧族。

电影中由科恩嫂Frances McDormand饰演的角色Fern,就是这样一位现代游牧者。

Fern在内华达州一个叫Empire的小镇生活工作,小镇的存在因一座石膏工厂而兴起。随着石膏灰夹板的市场需求不断下降,加上金融危机等社会性因素的影响,这座经营了有88年的石膏工厂不得不因经营压力而宣告倒闭。人们只得随工厂的衰败离去,甚至几年后,连Empire的邮政编码都被停止使用。

Empire在美国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小镇,但目前早已是一个鬼城

工厂的职员——步入60岁中年的Fern,下岗后也难在求职市场上寻得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随着丈夫的离世,微薄的社会福利难以维持生活,她将一辆朴素的面包车改装成一辆能让自己随时安顿的房车,也伴随着小镇的衰败离开。一边流浪,一边打着临时短工,过着一种游牧式的生活。

如果说去年的《寄生虫》关注点是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这一世界性话题,那《无依之地》就是在这一话题的基础上,展示出一种因果之下,真实存在的社会现象。

电影探讨的不仅仅是某个群体的人物侧面,这群现代游牧族背后是社会连锁反应下的真实因果,一系列的社会因果都正在或终将发生在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比如老龄化趋势下,养老金亏空导致社会福利难以支付的问题;比如经济衰退产业落败后,大龄劳动者下岗再就业困难的问题;再比如社会住房压力等。

而《无依之地》,是透过两种不同的视角,来呈现这一社会现象以及群体背后的生活。

一种是观众视角下,由主角Fern出发的游牧者人生。观众的视角之下,这部电影是一部公路电影,Fern像一根针线一样,穿梭于一段段不同的旅程,带领观众探索一名现代游牧者的人生经历、生活际遇和心理活动。

另一种,是Fern视角下一路与她为伴,不同游牧者的内心世界。透过Fern的视角,这部电影就是一部纪录片,Fern以访问者的角色去探寻同样在路上,不同的游牧者选择这种生活的内在动机,以及对社会的真实看法。

电影的巧妙之处就在于这种半纪录片式的视角转换,虚构与真实之间被平衡得极其工整。一部分是由Frances McDormand专业演员的角色出演,通过表演来展示人物日常。另一部分的电影配角,真实身份就是一群如假包换的现代游牧者,他们在电影中就扮演着真实的自己。戏份仅次于主角Fern的Linda May,本名就叫Linda May,原著作品中她也是一个重要的被访者。

剧中角色Linda May,真实身份就是一名现代游牧者

包括剧中的群体精神领袖——Bob Wells,真实世界确有其人,而他的身份也的的确确是一个如假包换的游牧族KOL。

Bob Wells在YouTube上有一个名叫CheapRVliving的频道,已拥有48.5万的订阅者

通过Fern的视角去探索,这群上路的游牧者或许跟她一样,迫于生计不得不靠打着零散的季节工来养活自己。但也有的只是因为年轻时参加越战后患上PTSD,需要远离城市的工业喧嚣来获得平静;有的是因为应离去亲人的诺言而上路;有的人大半生献给平凡的工作,上路只为不想让自己的有限人生抱憾离去。

孤独上路的Fern,需要一个人应对所有插曲琐事,甚至一个人过圣诞的场景,孤独的气息也都满溢出屏幕外。Fern独来独往,但也不忘与这群命运相似的流浪者抱团,在他们相同或不同的经历中,也让她作为一个孤独的现代游牧者,尝试在后半生的茫茫人世中,去找寻自己,找寻个人与自然,与世界的联系。

Fern并非居无定所。她可以答应愿意提供居所生活的前同事的帮助,也可以求助生活还不错的中产妹妹。但对于Fern来说,游牧生活也是一种生活,归宿并不一定就是一个不动产。

在一场与妹妹一家聚会中,妹夫的一群朋友谈起房产投资如何大赚一笔时,Fern就表示出对超前消费主义的不认同与不理解。当妹夫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后,也许也是大部分普通人的想法,反而激发Fern坚持走下去,以行动对抗消费主义。



故事之外,摄影也是工整得讲究。大量的远景镜头和留白,除了表现人物的孤独和渺小,在情绪渲染上也去到极致。而冷静的色彩底下,也表达出人物以渺小的行动抗议资本社会的决心。

作为导演赵婷的男友Joshua James Richards,可以说两人在这部作品中都迸发出了默契的火花。镜头语音言简意赅,无论是紧跟人物心理流动的运镜,还是典型的纪录片式的取景角度,都清晰而细腻地展示了人物内心。

Frances McDormand精湛演技对电影的加分更不用说,任何人物表情和肢体语言,都完美地融入到一群真实的素人当中。作为本片的重要制片人之一,Frances McDormand也是在看完这部纪实文学作品后决定买下版权,后来看过赵婷导演的《骑士》后,才锁定了这部电影的导演人选。

一切都是最完美的化学反应。

电影用冷静的事件描述作为开篇序文,结尾留下一句“献给不得不上路的人”。既有深刻的社会反思,又有社会规则运转下,不得不卷而为之的小人物的无奈。

开头,Fern告诉前同事的小孩,“我不是无家可归,我只是无房可归”。到末尾,向同样对在流浪的年轻人分享了一段她过去婚礼的誓词,这也是出自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第18首,其中一句“So long as ma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但不管是否在路上,内心有家,永远都有归宿。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