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ngsheng
shengsheng

Back to the future

回乡记(四)

高铁初体验

从“星光大道”回来,我们马上要赶往西九龙高铁站去深圳北转动车回内地。收拾好行李下了电梯,前台小哥热情的问我们要去哪里。“西九龙高铁站!去深圳,” 我说道。 仿佛脱口而出,我带着一丝骄傲和期待,我要回家了。他帮我们提了一个箱子招呼我们出门,一边说,“我帮你们叫车,你们有港币吗?” “没有,人民币可以吗?”“我可以跟你们换,不过是一比一。”我印象里人民币和港币汇率差不多,犹豫了一下说,“好的。” 他迅速从口袋里拿出来一张五十元港币,我们把五十元人民币给了他。上了出租车,我才查了一下,肯定算是我们亏了,后来才知道,这种抹掉零头的做法其实在民间非常普遍了。一个月后去澳门,看到商场的food court里面写着,“人民币:港币:澳元 = 1 : 1 : 1”,我心中马上是了然的。这种做法,其实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来往三地的人们,在零售中,其实也还算公平,毕竟换汇是需要手续费等一系列成本的。

香港的正经出租车是红白相间的颜色,就像港剧里面的一样。司机是个看起来五十多岁的中年人,看我们不会粤语,操着有口音的普通话,“西九龙高铁站啊,很近,马上就到了”。我们早早查好攻略,据说从这里入关要过两道安检和两道海关,手续颇为麻烦。最好要预留好足够的时间。可是一进站,我们好像就被拥挤的人群和嘈杂的环境所震慑,买票时候忘记了要预留至少一个半小时。我们为求尽快到深圳北,赶下午的动车,买了四十五分钟之后的高铁,这为之后的慌张和狼狈留下了伏笔。先是进站安检,排了一次队,然后是出香港海关,排了一次队,然后是微信二维码的健康申报,需要排队扫码通过。然后是入关中国内地,又是排队,最后是入境安检,依然是排队。等我们终于把所有的队排完,拖着行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站台,距离发车仅仅只有两分钟,站台已经关闭无法上车了。排队啊排队,我已经很多很多年没有排过这么久的队了。回国就要体会“人多”带来的不便,虽然这个预防针早已经打过,却还是没有做足准备。“幸好”铁路工作人员仿佛预料到了会有我们这样的糊涂虫,“贴心”的在站台口安排了一个窗口,专门办理退改签和重新购票。我们这种情况属于因为自己的失误而误车,无法退改签,只能重新买票。我们只好买了第二张票,继续在站台候车。西九龙到深圳北乘高铁只要十八分钟,为了这十八分钟的高铁初体验,我们老老实实的交了学费。

走上高铁,它的外形和内在和十年前的京津城际并无二致。蓝色的座椅,白色的椅套。十年前,我常常乘坐58块半个小时的京津城际,往返于北京南和天津东。 这十年,基建的发展使彼时只有首都圈人民才能享受的高速铁路普及到了全国各地。当年的动车都已经算是相对低速的选择,G开头的高铁才是效率的体现。没过一会,火车进深圳北。我内心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我离家又近了一步,这下终于在一个行政单位里了。脑内剧场响起了背景音乐“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遥想大学毕业以后,同学们有的勇闯深圳,这几年也听闻很多小时候认识的小伙伴想要在深圳安家落户,这里离家乡近,奈何房价高涨,也不是所有人都留的下来。作为南方人,深圳仿佛是我们的上海,是一片发展事业的热土,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改开窗口,也年轻人聚集的城市。

然而,我脑中想象的深圳北站的现代化和摩登并没有出现。十年过去,好像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设施变了,数字化程度变了,人却好像并没有。我又回到了熟悉的环境里,亲切的,我可以轻松驾驭的,可是,我又有了新的不解。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