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ensia
Asensia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小说

世界不断压缩的现代人们,对什么样的可能性敞开。

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一开篇讲了一部宏伟的小说精神史。心领神会之间突然明了我这些年来为什么远离了小说。

昆德拉的小说不是“心理小说”,正如卡夫卡写的也不是心理小说。小说对“自我”的探询并不总是“心理”的,早期的欧洲小说背后有这样一种信念:“通过行动,人走出日常生活的重复世界”,行动是“行动者本人的自画像”。这种对自我的探询随着世界的缩小被压缩到心理领域,世界的广袤不再是无穷的探索可能,而是完全异己、无可动摇的阻碍我们行动的力量。对心理的呈现,首要的是对人的处境的呈现,这也是对世界的呈现。

毫无疑问这也是作为读者的我们面临的世界。小说开拓了存在的边界,照亮了被遗忘的东西,完成了它的使命。毫无疑问,于我而言,我的所思所想是重要的,在我的日记中,我一字一句地揭开那个处境下、做着那种行动的我,到底有着如何细微的顾虑思量,揭开自我之谜,欲罢不能。作为写作者的我需要这些表达,不得不写下这些。

可是,作为读者的我们为何需要这样的小说?处境的压迫使得就行动和表象而言人人相似。我们甚至不知道K的姓名生平社会关系,因为那是当下这个处境之外的东西。聚焦个体心理的小说反而失去了个体特征。而处境本身就更无新鲜可言了,那种压在个体命运之上的沉重恰恰在于此,predictable得令人绝望。

可是,我们期待小说讲出这几句干巴巴的“存在论-生成论描述”之外的东西。否则我只能感到:one story, that’s all I can take from Kafka.

我每日都生活在现代人的渺小中,不需要再在小说中思忖。这只是现代世界巨大变化的一部分;在压迫人的悲哀无力中,幸运又不幸的,我们的秩序感完全崩塌了。

我们的存在坍缩进心理世界,外部经验世界的自然律变得遥远异己陌生。无序的心理世界中,Stimmung呼啸而来,一点道理不讲。幸运之处在于,我们对全新的感官体验敞开了。我爱读的现代小说也不过几本。《情人》里那种毫无保留的呓语,错落的字句,跳跃的情节,间或几句对人的审判,自信可以洞穿人灵魂,和字句克制的情感爆发。让我浑身颤抖地流泪。

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小说,这样的艺术。对存在的开拓不是艺术而是技艺,还是交给现象学家们做他们的本行吧。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