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one_l707
aLone_l707

乱78糟

随时抽离(Derren Brown: The Push)

这是一场社会心理学实验,72分钟里,把一个普通人诱导成一个杀人犯——探索一个人在不断面对权威的挑衅时,会不会走上极端,证实面对社会压力时,人的本能是屈服。每天把自己的自主权交出去,失去自我掌控权。

记录了每个设置,试探自己会做什么选择。



第一铺垫,选择合适的人。

Derren Brown通过“铃声 - 站立/坐下”实验选出4人。

面试室里10张椅子一横排开,3位演员挨着、安排在最靠里的位置,真正要面试的人依次进来,自动模仿他们“铃声 - 站立/坐下”的规律。

选出社会服从性最强的4位。


【Thinking】

因为看到不照做者即out,执行得快速又果断,所以更加增强了从众。

10人集齐,3名演员带走,剩下7人依旧“铃声 - 站立/坐下”,即便大多数都笑着。他们也觉得这样做很傻吧?既然觉得傻,为什么仍然不自觉地跟随?一方面是从众无害,另一方面希望被肯定、害怕惩罚。

【For me】

首先,会不会选择挨着他们坐?人与人的物理距离也是心理距离。

其次,为什么不问问他们“为什么”?

再者,一开始会跟着站立/坐下1、2次,可能第3次开始会因为太累或者“见鬼”而不站了。

【Else】

初始设置是3名演员,不是2名、不用4名,3人从众,中文真的很有意思呢。



第一步,踏入门,假扮“素食”,行不行?

so,实验对象是平日待人宽厚的Chris男,这次慈善拍卖活动的参与者之一。

先来帮个小忙。素食卷送不到,用肉肠卷替代,分一半、插上小旗子,ok。C男不是素食主义者,想都没想便照做了,丝毫没有质疑。

另3位实验对象都照做了。有1名女生提出质疑,另1名女生是素食主义者,项目总监在她面前吃了一颗,以证肉含量很少很少很少,防备心卸下。


【Thinking】

虽说是来拓展人脉的,活动里只认识项目总监一人,得通过总监来搭桥联线。一起来的好友突然走了,还以手机没电为由顺走了C男手机。女副总监风风火火,项目总监催促,让大老板久等不礼貌。因此,C男失去与外界联系,没时间思考,更孤立无助,只得紧紧跟着项目总监。

就素/肉卷这个食物而言,它们长相一样、口感一致、味道相似,区别只在有没有插小旗子。“反正参会者不会注意到。即便察觉这不是素食,找不到罪魁祸首,主办方不是“我”,也没必要浪费这个时间和心力”。

与我无关,就可以了吗?1V1,开始败下。

【For me】

对于非素食主义者,这个门槛太低了,毫不费力气。

对于自主权不强的人,身边没有朋友会慌张,时间紧张便压迫,有人一催促更茫然。大脑运行停滞,输入不经加工即输出,说什么就是什么。

好似自由,也是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被剥去。



第二铺垫,认识大老板,各种暗示

捐献500w的大老板,和他交好是“我”参加这次活动的目的,一定要招呼好人家。

所以,大老板想喝酒,总监一个眼神,“我”转身取来,大老板要走,“我”向后跨一步公文包拿上,大老板讲烂gag,“我”笑笑捧场,大老板指责拍卖标价低、应该利用拍卖赚钱,“我”也认同。


【Thinking】

服饰装扮是一种地位象征,Dress Code是认证“我们是同类”的默契。你好我差,主动放低姿态,你好我优,不自觉太高下巴。与众不同,格格不入,一般人多少会不自在,这是多数人营造的社会环境压力,群居社会性动物流传下来的基因就是“和大多数站在一起会更安全”。

诸多项目仰仗大老板出资,加强“好好招呼他”的意愿和行动。金钱,在这个慈善项目里,是影响势力范围的重要因子,当然影响势力范围也有不是由于“钱”的情况。

【For me】

大老板吃素食卷,well,要不要告诉他“它不是素”?“我”,一个不属于外向、主动的人,或许在这个环境里——着装低人一等,关系隔着一层,还是会问一句,趁总监没盯着我的时候,说出口但不大声。如果在总监的注视下,我会皱眉?ok,now,“我”更加和总监是一伙的了。

wow,同姓不会给我营造亲近感,因为,不相信有“我们是一起的”。

烂gag,总监没笑,我会假笑吧,虽然不善于用言辞表达情感,但表情流露始终藏不住。正如,开会不抬头,眼神无交流,仍是一个对权威充斥无谓的青少年。正如,工作就是工作,只要有理、有逻辑,当然你要用权威要求,我会尽量削减私人喜好,那为什么要花时间Team Building。

【Else】

大老板怎么喜欢坐在楼顶栏杆上?——这点没想通,是为后面推动push的暗示什么?



第二步,进阶,藏起来

大老板与总监争吵,突发倒下。“我”找不到老板的药、找不到手机,口袋里没有、包里没有。总监说“他已经死了”,总监说“他已经做了心脏复苏”,总监说“叫救护车没有,不叫”,总监说“放回包,放回宣传册,抬进去”,总监说“藏进箱子”。

女副总监进来休息室,“我”没来得及和她说发生什么,甚至她坐在箱子上,“我”语塞、僵硬。

最后,总监再次强调,“只因为活动马上开始了,这是为了那些资助孩子们”,表扬“我”“well down, stay with me”。


【Thinking】

“Let’s go,去找Tom吵架。”如此位高钱重的老板,拉我为同类。最怕“we, us, 我们”,一个眼神肯定,一句话支持,把“1”合并同类项,送出选择权。手上端着A物,手臂从靠近身体到伸长往外送出,对比本已举直的手臂张开手掌、五指抓住A物再缩回到身边,后者似乎的确花费更多能量。懒,轻易所以擅长。

【For me】

首先,不会在休息室里翻包,我一定是会在有第三者的场合里触碰第二者的私人物品。

其次,不会让女副总监坐木箱,不是拦着拒绝,作为女生,或许我会推把椅子给她。

最重要的,看到大老板倒下,我会直接跑出去——game over。



第三步,假扮

昵称,导致拍卖师混淆大老板和“我”,念伯尼“我”站,请我致辞“我”念,几个提示词的烂gag“我”不假思索背出来,哪有什么是“banana anecdote”。谎要圆完,不好不重要,所以木箱必须拍下,不得当众开箱,悄悄推出去。


【Thinking】

一屋子陌生人,人总是倾向于融入的。既然被架上台开始做戏,不由得人想不想提前离场。内心戏“wc,这么高class,不能搞砸了”。会是掌声雷动,会是嘘声一片,管它会是什么,先解决这15分钟。Andy Warhol预言“在未来,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舞台为什么给人那么大的魅力?

更何况,宣导片里,各路名流重复slogan“push, whatever it takes”。大脑循环“push”,即便没有发出明确指令,身体不自觉地跟着大脑里这个词行动。眼睛看到的高级会场、各路名流,耳朵听到的slogan、总监怂动,不论“我”知道这是多么错误,会一环接连一环错下去,但身体控制不住。好似感知觉和行为是两个互不交流、同时运作的并行通道。

【For me】

在那个环境下,我会做和C男一样的选择。推脱几次“我不是伯尼”,没有人会相信我。

【Else】

拍下的木箱必须当众打开?这个结果是想证明什么呢?

醉酒汉来讥笑,要求拍照——这段是想告诉观众“C男是个好人”吧?也不要对人性有丧失感。



第四步,踢他一脚

“他应该有伤,你踢一脚就好。”

C男没有踢,对死者不敬。另外3位可怕了,还有踢2次的。


【Thinking】

总监要求C男来解释这件事。从头回忆,再用语言复述一遍。或许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做错了无数,“为什么从一开始就错了”,“我在这个过程里都做了些什么”。“we decided…”我们又在这里来了。C男平日待人宽厚,他不太会选择把错误归因给他人,深深加重自己的负罪感。

【For me】

大老板倒下的时候,我都跑了,哪还有踢一脚的戏。

即便在,也不踢,为什么我踢?a 会留下我鞋型证据。b 脑子里迅速利益计算,我与你的这个项目合作很重要吗?仅此一次而已。如果拒绝这次合作,对公司有什么影响?从此被踩在业界脚底吗?我说出去事情谁损失更惨重?

但,结论是:为什么总监你只动嘴不动手?甲方就是大,呵呵。

【Else】

难道不会因为C男平日待人宽厚,而更加不会推这致命的一把吗?

他不当众开箱,不允许醉汉碰,不伪装踢一脚,特地追问药“吃几颗”。一直想救人。



第五步,推不推?

“我”没叫人,“我”假扮,“我”藏起来,是“我”的责任。这儿还有和“我”同姓的人,我们是“我们”,“我”会毁了他们。

大老板他还录音了!他要告我们,我们完蛋了。

同姓的人提议:(你居然已经踢了,你踢了!)推更轻,推算什么。你会坐牢的。我们在避免你坐牢,这也坐、那也坐,我们不说谁都不坐。

5个人围着,楼顶TVC循环“push, whatever it takes”,推不推?


【Thinking】

得寸进尺了。

得寸进尺效应说,人一旦对于某种小请求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就会增加这种同意要求的倾向,而卷入这项活动以后,便会产生自己是关心社会福利者的知觉、自我概念或态度。往后,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会自我协调内部压力,支使他继续干下去,做出更多的帮助或接受更大的要求,并使态度改变成为持久的。

给肉卷插素食小旗子,是第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跨过这个门槛后,C男态度逐渐倾向认同总监,逐级逐级登上楼顶,“推下去”。但是,C男不是同意要求,也不是找不到理由拒绝,也不是行为从众,总监一个人算什么众,项目组5个人只有BBB,动嘴不动手算什么众,就是不敢拒绝,面对社会压力缺乏自信,不敢。

这么说,也不是得寸进尺效应。

但是喔!但是,登顶登的那么辛苦,掉下去是瞬间,“推下去”。

【For me】

最重要的一点——当天才认识的人,我都不知道你是谁、你做过什么、你什么人格个性、行事作风,我凭什么相信你们说“我们不说谁都不坐”!

【Else】

原本想到的是“破窗效应”,素食小旗子是玻璃窗上的破洞。google一下,破窗效应针对的是社区里群体从无序到犯罪这个过程,这里针对个人在社会群体压力下的服从,不一样。




因此,排除结果,实验的确是在测试“社会压力下的人本能”。

有服饰装扮格格不入的压力,有社会地位的压力,有金钱掌控的压力,有行动风风火火的压力,有语言重复(slogan)的压力,有大局为重的压力,有时间紧张的压力,有宗亲同族的压力,有和我无关的压力,有wtf指责的压力,有打个巴掌给颗枣的压力,有表扬鼓励的压力,全方面外界社会压力在72分钟里不停涌来,不给你停下来,不给你时间停下来思考。感受最深的是“打个巴掌给颗枣”的压力,内心一直在坐过山车,上上下下,越来越对怀疑自我,越来越相信眼前人。


第三步【Thinking】想到感知觉和行动,说他俩像两个互不交流、同时运作的并行通道。翻书:意识是“双重加工”,无论多么倾向于认为我们自身的意图和深思熟虑的选择主导我们的生活,但在意识之下,还有很多很多是人类无法控制的。我们日常的思考、感觉和行为都发生在意识知觉之外——尽管让人觉得“难以接受”。视觉感知通道使我们能够“创造精神内容,从而思考世界”,识别事物和计划未来的行动,视觉行为通道指导我们当下的行为。

哪有什么自由意志。

能不能训练感知通道和行为通道彼此沟通?是不是让自己停下来,先想清楚,再行动?必须随时抽离。

那,能不能训练拓宽意识的掌控范围?冥想吗?



其他细节:

一直是C男推车,加强他一直在push的概念。

抬上轮椅推出去,总监叮嘱尽管保持“nice and slow”,突然大老板电话响起,引发全场注意,这个过山车吓得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