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巾
浴巾

Ever tried. Ever failed. No matter. Try again. Fail again. Fail better.

J'ai tué ma mère〖聽媽媽的話〗電影觀後評析

原來愛也參和著恨,一段相愛相殺的母子關係,該如何找到最初單純的美好?
youtube

故事大綱:

16歲少年Hubert(札維耶·多藍)自從父母離異後,一直與母親(安妮·杜爾瓦勒)生活。不過進入青春期的Hubert漸漸發現,這個朝夕相處的媽媽身上糟糕的品味、不雅的儀態與無休止的嘮叨和指責,讓他產生強烈的憎惡,甚至恥於向老師(蘇珊娜·克萊蒙)謊稱自己的母親已經過世,母子之間的爭吵也變得稀鬆平常。然而某天Hubert開始嘗試理解母親並試圖拉近與母親的距離;然而,Hubert與男友(弗朗索瓦·阿諾德)間的關係曝光以及父母決定將他轉去寄宿學校的決定讓和諧的母子關係再次變得遙不可及。親子間的情感似乎變得搖搖欲墜,再加上遭遇寄宿學校同學們的霸凌,孤獨一人的Hubert要如何找回家庭最初的美好?

Pinterest

觀影心得:

親子之間,從來不存在著全然的愛,因為愛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從故事內容來看,這部電影的翻譯名稱似乎就變得十分諷刺,在法文裡的原意應是‘’我殺了我媽“,不過台灣翻譯卻是『聽媽媽的話』,故事講述的並非母慈子愛,反而大半篇幅都是激烈的母子爭吵,於是觀眾們看到片名直到映後,或許都會升起一股疑惑吧?不過在我看來,這兩者確有異曲同工之妙。Hubert其實在潛意識裏是想聽媽媽的話,想溝通、試圖了解,不過骨子裡又非常厭惡這個與他日夜相處的女人,於是戀母與抗拒就顯得容易理解。

鏡頭解析:

在場面調度的構圖上導演特意將兩人對話的鏡頭有別其他拍攝手法,將母子的頭部擠在景匡的邊邊,採用近景拍攝,令人感覺格外壓迫以及不得不注意他們的面部表情,也會營造出兩人雖然似乎正看著對方,卻有母子間相隔很遠,並沒有傾聽對方說話、只是一味的各說各話,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想法,將彼此越推越遠的感覺。不過有趣的是,當兩人靜默時,景框內景象卻是對稱平衡的,讓觀眾覺得畫面十分舒適。

電影裡還有穿插一些黑白的Hubert自白鏡頭,讓整個故事孩子對於母親的怨恨更為明瞭,也更能撐起故事的核心,觀眾能夠藉著自白片段理解Hubert的心情,不會一味的偏頗單親媽媽,也能再度省思自己內心對於親子關係的看法。

Pinterest

色調:

導演在處理影片的燈光色調時,總覺得有特別將Hubert的家打出「紅色調」的燈光,在我的理解中,紅色常用於表達情慾以及暴戾之氣,並且有別於Hubert男友家的「明亮」,他的家裏似乎顯得較為昏暗,給了觀眾一種衝突一觸即發、壓抑且緊繃的氛圍。

蒙太奇剪輯:

影片前半段穿插了許多Hubert幻想母親死亡的片段,沒想到在影片快要結束時,卻又穿插一段Hubert穿著西裝想要追逐穿婚紗的母親,不知道是夢境還是一個導演安排的隱喻,在此片段中,我們可以發現Hubert很努力的想要抓住母親,不料卻每每都讓母親掙脫,如同一個永遠也無法擺脫的輪迴。直到追逐結束後,觀眾可以發現,Hubert逃學了,離開這個讓他痛苦的地方。

致敬:

Pinterest

影片裡Hubert的近景背影,慢動作向前走,有種似曾相似的感覺。導演也坦承是在向王家衛致敬。

弒母與戀母的糾結:

根據佛洛伊德的理論,男孩最一開始的性幻想對象就是自己的母親,在此片中也不難發現,雖然Hubert與母親大呼小叫,處處頂撞,更寧可不惜撒謊母親已逝去也不願承認自己的母親,不過他也在自白中坦言,不許任何人傷害自己的媽媽,近一步說明他對於媽媽的愛不是親子的愛,但他也說不上來到底是「哪一種愛」。加上Hubert在前幾日才對母親嘶吼不想去寄宿學校,卻在參加派對嗑藥後衝回家向母親「告白」,不斷的說「我愛妳...我要妳知道,我怕我以後都沒辦法告訴妳了...我愛妳」。有一句話說,酒後吐真情,而我也相信,在Hubert的精神狀態極度亢奮下,他對於母親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的。

小結:

記得加拿大導演艾騰伊格言(Atom Egoyan)來台參加金馬影展時,談及他電影中常見的家庭疏離時說了一句「人在大多數時候都有選擇的權力,唯獨『血緣』完全沒有。」不過或許也因為這個無法切斷的牽連,讓人們對於「家人」難免有種說不上來的複雜情感,甚至大部分我們油然而生的恨意,終歸是來自於心中的愛。整體觀影下來有種沈悶壓抑的感覺,卻不得不陷入其中,印象很深刻的是在Hubert第一次要去寄宿學校的時候,他對媽媽大吼「如果我今天就死了呢?」,隨即轉身離去。媽媽目送著兒子走遠的背影,默默的說了一句「那媽媽明天就死」。這兩句簡單的話,似乎也就解釋了整部電影的癥結,也貫穿了所有相愛相殺的親子矛盾。其實在觀影的時候,我一直有一種「這個媽媽可能有躁鬱症之類的精神疾病吧?」雖然在故事中並沒有給一個明瞭的答案,不過總覺得從她喜怒無常的情緒(尤其在等Hubert租錄影帶的那段,因為等太久受不了衝進錄影帶店大罵兒子,後來甚至直接把車開走),還有最後說到自己被患有憂鬱症的母親一手帶大,都有在明示暗示母親高低起伏的情緒。這樣的人設讓我有時候反而覺得,影片中很多的爭吵,Hubert大概也是莫名其妙,不過這也不能怪母親,畢竟,如果真的患有什麼精神疾病的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是很好理解的一件事。片末,Hubert逃離了學校,躲在只有母親找得到「王國」,兩人靜默地坐在橫木上看海,播起了小時候母子的親密片段,雖然導演安排的是開放式結局,不過觀眾們也不難猜想,Hubert與母親還是會吵吵鬧鬧的度過接下來的日常吧?因為或許,這也就是兩人愛彼此的方式。最後,我認爲這部電影能囊括多項大獎,甚至在柏林影展映後獲得全場觀眾起立鼓掌長達八分多鐘的原因,或許不是任何絢麗的影像抑或剪輯技巧使然,而是能讓人在平凡瑣碎的日常中,坦然面對真實的自我,貼近且理解角色們的動機,坐在影院,在欣賞他人的演出中,看見了自己的故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