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歌
北歌

SOASian × UNNCer × 湖南人

舅妈让我给表弟开个书单

要是较点真,舅妈其实没让我开书单。她的原话是:“你弟弟今天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到初中我语文找不到重点,不晓得怎么做?’我觉得就是多读,多背,后面的字词过关。不晓得对不对?”——是要读,但只读课本又怕不行——我自己把这问题“翻译”成了开书单。其实我不喜欢给人开书单。

主要是自己心里过意不去,觉得给人开书单是臭显摆。不管是基于亲情还是友情,不管是怀着交流还是请教的态度,一给人开书单,就默认了智识权威的存在,相应地,也默认有一个被引导者。实际上,多上了两年学,看的也不一定比人家多,不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也不太清楚有哪些值得推荐。冒冒失失地当了“权威”,只得误人子弟。再说了,少看了几本书,不见得智识上不如人的。要是推荐的人家不爱看,或者人家根本没跟我一处想,开的书单倒成了个害。

但书单终究还是开了,一来是亲情所系,二来是表弟小升初我也没表示个什么,正好借机会表表心意。表弟打游戏的心思比写作业多,基础也不够好。舅舅家做夜宵,忙了白天还有晚上。好歹是弟弟,得帮。真到开始写了,我才感觉到难处来。

表弟不是没有书单,他有,是老师开的。舅妈把老师的书单发给了我,初一的书单是这么写的:


七年级(上)必读书目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鲁迅先生以一个成年人的感悟回忆童年以来的思想发展历程,他积极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在阅读时可以从鲁迅的童年、鲁迅笔下的人物、鲁迅的儿童教育观等方面展开阅读。感受鲁迅是怎样叫醒沉睡的国人。

建议大家尽量选择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丛书,该《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由国家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人教社中学语文室主任王本华主编,含教师用书,该系名著书系与教材配套,适合大家使用,后边不做重复赘述。

《西游记》:精读与跳读

吴承恩善意的嘲笑与辛辣的讽刺,将自由、勇于反抗、惩恶扬善根植于读者体内。阅读时可把内容中的谚语俗语等摘抄下来,感受来自明代的智慧和汉语言传承的魅力。

七年级(上)自主阅读:《湘行散记》《白洋淀纪事》《猎人笔记》《镜花缘》

七年级(下)必读: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老北京时代一个底层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他有理想、有追求,最终却在命运的捉弄下沉沦。读完可以试着给祥子写小传,可以探索祥子悲剧的原因,还可以品品作品里的「京味儿」。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在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诞生那会儿还没有潜艇,但科幻大师凡尔纳已经把潜艇描绘得有模有样,体现了他渊博的知识、大胆的想象与严谨的推理,小说问世一百多年来,里面的很多想象已经变为现实,其预见性和前瞻性不言而喻,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大师的伟大。

七年级(下)自主阅读:《红岩》《创业史》《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这里面的书,老师都读过吗,可掂过原版《西游记》和《死亡圣器》有多厚?才刚进初一,手拿着不抖得慌?初一上来也许可以读《朝花夕拾》,但可以读《镜花缘》《骆驼祥子》《创业史》吗?有的推荐语有历史硬伤,《海底两万里》那会儿已经有潜艇的雏形了;有的推荐语摆明了就不对,中文文学哪能只看人民教育出版社,何况外文译本;有的推荐语不知道是哪本教案上抄来的,看《西游记》就能把“自由、勇于反抗、惩恶扬善根植于读者体内”。

于是我跟舅妈说:“他们老师说的有些书,暂时不建议看。”她回:“问题是必看的书要打卡。”这就是我最大的难处。

舅妈转述弟弟的话,“他说有点看不懂”,那我怎么知道他看得懂什么呢?这是我第二个难处。当我开始列备选书,我就在脑子里搜索当年都读过什么,拎出几本先写着:《雅舍小品》《俗世奇人》《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我想着湖南人的文字里沈从文的值得看,看《边城》还早,那就看《湘行散记》里写河湾、山岩、水手之类的小短篇吧,正好还能对比一下眼前的景色。我又想着,现代汉语的规范得重视,所以加了《朝花夕拾》里三篇,又从胡适的随笔中挑了三篇。文言可能直接读不来,暂时读者韵律和旧白话倒挺好,于是有了几年前便给他推荐的《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读读诗吧,正好北岛前几年编了《给孩子的诗》。读读奇幻作品吧,不如再加上《纳尼亚》和《哈利波特》两种的前三部。于是,这书单照我的期待成了个大概。不过我一边写一边想:这些书他会看吗?我开这么些书到底为了什么呢?

我心里清楚的目的有几个。一是好好看眼前的人和景:看看湖南在作家笔下可以是怎样的,看看湖南方言是可以作文学的,看看身边俗世中自有奇人。第二是接触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旧白话的传统值得读,新白话的旗手们都得上榜。再来是弄点儿好玩的,《哈利波特》前两本又薄又好读,干嘛非得看《死亡圣器》。问题是,这是我的期待,这里面有他喜欢的吗?

我清楚得很,他喜欢游戏要多些。如果让我真的撒开手开“书单”,我得把一些游戏也开进去:《文明》系列、《大航海时代》系列、《我的世界》、《城市天际线》之类的都可以。现在已经是“雷电法王杨教授”成梗的年代了,再视电子游戏为寇仇,倒是觉悟上出了问题。游戏不一定真得是“第九艺术”,但给玩家带来的试听、操作上的感觉,确实要比读书来得丰富,不少人对历史、地理、他国文化有兴趣,也是从游戏开始的。拿我自己说,高中关于文艺复兴的一段,《刺客信条2》里来得更有实感;地理书上的城市功能分区,是靠《凯撒大帝3》模拟出来的;能了解设备的种类,是因为得想办法在电脑上装NDS模拟器。回想起来后悔的就一件事:当时不懂得支持正版。

但我知道这样推荐没人信我——照舅妈的意思,读书是向着“多背、字词过关”去的,只差没有接着说下去,最终的目标是要拿高分的。这是我的第三个难处。

我回头一想,我顶着难处把书单开好了,在老师那份书单前并没多少分量。我估计着,老师那份书单也不是自己开的,指不定是年级组、学校或是教委安排的,不然怎么有那么多和初中生的生活语言格格不入的推荐语呢?上面布置的就得看,还要打卡,至于看进去了多少,看出了什么道道,都没有量化的指标来得实在。老师心里清楚得很,学生也不会去看什么《红岩》《创业史》《镜花缘》,纸头上写写罢了。学生大概也能发觉,老师也不一定就知道书壳子下面有什么东西。两拨人都是睁眼瞎做事,配合好了两边都获奖励。也许只有中间的家长会纳闷:每天守着打卡我还累呢,这不是你老师和学生的事吗?我读书那会儿可没这么麻烦!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