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
VC

服務生醫產業超過25年,經歷研發/產品管理/事業開發/銷售業務/品保法規等工作,工作橫跨美國,台灣,產品經歷家用醫材/專業醫材/實驗室設備等,在這個園地貢獻自己一點經驗及想法。

2022末隨便寫寫

隨便寫寫
From Pexels byTodoran Bogdan

最近看韓劇,財閥的小兒子,感觸很深,看來可以寫好幾部文章。

其實看了這齣,腦海轉過了以前遇到的過往,突然想到台灣最偉大的一位企業家,居然發現對他的瞭解幾乎沒有,有些還是被曲解過的資訊,決定去找他的傳記一讀。

沒想到,目前只有上集,而且沒有電子書,所以網購了一本,雖然只提到33歲前的故事,但收穫不少,還好下集還沒出來,否則會忽視上集,無法專心研究其成大業的基本源頭。

另外,後面有些附錄,雖然是20多年前對產業的看法,已被時代驗證是真知灼見。

裡面很多故事,會心一笑,列出其中一個第一次見高層的故事。

我在相同年紀,之前是小工程師,也在小公司為主,思維就是小小辦事員,高層離我太遠,直到有次到了大公司,經人資告知,某天董事長要召見。

那時有點驚嚇,因為我的人生規劃只要幹一輩子的工程師,在台灣混日子過一生即可,早上上班,晚上兼差是我人生的規劃。

而且小公司待久了,看到巨額經營的公司董座,都像看到神一樣,那時要見面的董事長也是台灣產業界的一位巨人,他有些成就,平心論,同業還沒人超越過他。

那時一直認為不可能會與這些巨人有交集。

過了幾年的打滾,有幸站在巨人的肩膀,也看過一些企業經營,最有趣的觀察是看出很多經營者的差異,最後才知到為何這本書作者的崇高與卓越。

幾個觀察

  1. 看過某企業家A,如果與某企業家B單打獨鬥比較,他個人做總座時最多的營業額可能是B的1/4,但事實上A創造的集團營業額是B的50倍以上,因為A的槓桿是人才,授權給人才擴展。
  2. 看過某企業家C,與企業家D都是有家族成員主導相同性質事業單位,但經營成果都沒被產業認可,兩者的特性都很像,D後來換了了家族成員,但C的還在,D的事業版圖是C的10倍以上。
  3. 之前寫的一個故事,在一個會議聽了一位某產業先行者的演說,其事業10年前在世界有一席之地,在這場演說,後半段都是介紹他兒子的事業,幾年後,我沒看到那位二代有顯著的發展,而第一代的事業,也被長江後浪推前浪,逐漸被淡忘。

本來還寫了一些,擔心失焦就刪了。

先用這三個觀察來表達,其實家族成員的處理,充分授權就是事業擴張時的挑戰。

善用人才是不變的企業成功原則,但上面提的這兩個是常見的難關。

財閥的小兒子一劇,擺明了就是打家族世襲企業的大巴掌。

這位企業家,在台灣創業沒有家族,沒有自己的人馬,之前在某機構服務,書中或是採訪時提到,對台灣的某些文化一直學習了解中,但他的事業是最成功的,應該台灣很難有第二。

但這位大師對紅樓夢的研究不亞於專業學者,這些華人套路的種種應該了然於心,只是他用一個很優雅的方式,用很多角度表達對這類文化的意見。

果然,哈佛的第一年是他一生帶著走的饗宴。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