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
Yong

Life is elsewhere.

不算书评的书评

陪孩子去图书馆借书,无意中看到哈金的新作“The Boat Rocker"摆在新书架上,随手一翻,一章很快就看完了,觉得可读性比较强,于是借回来看。之前看过他的“Waiting", "A Good Fall", "A Map of Betrayal", 这是第4本了。无从写一篇系统的书评,就说些随感吧。

1. 扉页上题有"FOR CAO CHANGQING",或许是以曹为原型写的吧,对曹不是很了解,网上查了一下,觉得跟Feng Danli的经历有类似之处。

2. Danli 和 Haili的婚姻没能经受住赴美淘金的考研,实属正常。不过抵美第二天就收到妻子的离婚协议,对Danli的打击是巨大的,心气难平之下,找白女做女友难免有赌气之嫌。交往的过程里感情渐深也可以理解。

3. 前妻出书捞名谋利,且谎言无数,出于私愤也好,公义也罢,Danli在媒体上大肆挞伐,好不畅快,既揭穿了前妻的虚荣,又使自己收获知名公共知识分子的名声。只是笔伐的过程中渐渐发现一系列阴谋,意识到自己越来越像堂吉诃德,悲壮里却有一丝荒谬。

4. 金钱不是万能的,不过金钱的确可以绑架很多东西。政府可以出钱办各种海外教育机构,收购媒体,意图文化输出,不像是拿来主义,更像是送出主义,简单粗暴,有时的确可以解决问题。对Danli就是这样,直接收购其任职的出版机构,釜底抽薪,一副有钱就是大爷的嘴脸。在冷冰冰的国家机器面前,报人的理想不过是空中楼阁,不堪一击。不过互联网时代,我很怀疑这样压制异己是否有效,就像Danli最后豪华的壮语:Whenever a boat emerged loaded with lies and hypocrisy, whatever flag it flew, I would report it to the world. 其实我有点怀疑,报社老板Kaiming利用了Danli,新闻炒热起来待价而沽,最终也卖了个好价钱。特别是密集交易的时候故意支开Danli,打发他去德国,回来后已经尘埃落定。文艺也好,新闻自由也罢,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5. 书里夹杂了作者对近年来中国各类现象的解读,通过Danli在笔战过程与各路神仙交手,自己的思想也不断成熟,顺便交代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国家与政府的异同,普世价值的意义,言论自由的代价,以及知识分子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结尾指向的出路之一就是找个“单位”挂靠,这对于海外的异见人士也确实是一条不错的出路,读个博士,谋份教职,言论自由特别是批评的自由也就有了一定的保障。至于到底如何,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不过呢,想了解上一代海外知识分子的尴尬之处,不妨看看白先勇的“冬夜”。希望现在境遇会好一点吧。

6. 结尾是一个open ending,包括Danli和女友Katie的感情,以及Danli是否去读博士。也许,读者也可以问问自己,如果是Danli, 到底做何选择。读下来总的感觉不如“等待”,不过情节更紧凑,笔调也更轻快,如果把“等待”比作一副工笔画,那本书就更像是一幅写意画了。

2017-01-04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