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book閱讀誌
Openbook閱讀誌

臺灣非營利專業書評媒體。Openbook編輯部將提供原生報導,文化觀察,人物採訪與國內外重大出版消息。 https://linktr.ee/openbooktaiwan

書評》卸除神祕性,從審美與趣味知識掌握解讀塔羅的鑰匙:讀《塔羅博物館》

(编辑过)
作者拉媞西亞.巴比耶(Laetitia Barbier)身兼學者、策展人與塔羅師的多重身分。《塔羅博物館》卻不提供這種斷言式的牌義介紹,反而著重在視覺象徵的「展示」。除了向讀者說明,牌卡遊戲如何自中世紀以來,經由貿易和旅行跨國傳播,讓貴族、平民手中都有一副牌卡,另也揭示了占卜牌卡從流行娛樂轉換成神祕主義占卜工作的演化過程,也將塔羅及占卜牌卡的神祕性一併解構了。
(底圖書封、不同的塔羅牌來自《塔羅博物館》內頁,漫遊者文化提供)

文|廖淑儀

當代是透明、公開的時代,網路科技與社交媒體的發達,讓人們難像過往一樣保持相對的神祕性。對我來說,閱讀《塔羅博物館》的經驗印證了這個概念。

作者拉媞西亞.巴比耶(Laetitia Barbier)身兼學者、策展人與塔羅師的多重身分,曾在巴黎索邦大學獲得藝術史學士學位的她,以圖像為主體,華麗地為讀者梳理出塔羅牌、占卜牌在西方社會的發展脈絡及應用起源,且在揭露其歷史淵源的過程中,也將塔羅及占卜牌卡的神祕性一併解構了。

不知名藝術家創造的《古代命運遊戲》(Jeu du Destin Antique)最早在1860年代發行,20世紀末迪塞爾出版(Editions Dusserre)和皮亞尼克發行了摹本,使牌組在當代仍流通。(取自the world of playing cards)

本書內容雖有深度歷史敘述,可說是一部文化史,但閱讀後會發覺沒那麼嚴肅。除了圖文並茂、串接知識的過程有如說故事般有趣,作者繞過神祕學的艱澀部分,與大眾文化、流行文化連結,讓閱讀體驗能回歸到人們拿起牌卡的那一瞬間,從字裡行間與圖像感受到自然湧現的故事。

圖像是構成這本磚頭書的主要元素,也是讓讀者得以認識塔羅牌,讓神聖感日常化、透明化的重點所在。市面上,一般塔羅書以牌義、牌陣運用等實務說明為主,解牌教學多半融合了傳統解釋及作者個人的經驗歸納。更甚者,是借用塔羅牌的象徵意涵,連結到如卡巴拉祕法、占星學、榮格學派心理學,或者女性主義式的詮釋,把塔羅進一步推向更高深的知識領域。

《塔羅博物館》卻不提供這種斷言式的牌義介紹,反而著重在視覺象徵的「展示」。翻開書,看到鋪展開來的圖像之外,也會發現作者總會詩意地選擇一幅畫、一個意象,或者一首歌來啟動、唱和每一張圖卡的獨特旅程。

書中所展示的牌卡,其歷經時間有多長,能解讀的範圍就多廣闊。例如,大阿卡納牌「愚人牌」,作者先展示了16世紀的畫作〈發笑的弄臣〉(注:《發笑的弄臣》(Laughing Fool),據稱作者是北尼德蘭畫家雅各 · 范 · 奧斯特沙南(Jacob Cornelisz van Oostsanen)。 ),接著呈現各式各樣的塔羅牌愚人造型。

我們可以從巴比耶的說明及展示,追索15世紀以來同中有異的愚人牌所蘊涵的不同意義:既是現實的(弄臣、小丑),又是神話的(莫墨斯,Momus)(注:在《普瓦伊明奇亞特牌》的「莫墨斯」(Momus)牌中,那位全身叮噹作響的弄臣裝扮成羅馬的諷刺和嘲弄之神莫墨斯,他嘲笑諸神,還譏諷宙斯是個愛使用暴力的神明,沒有能力克制對女人的淫慾。莫墨斯的毒舌害他被逐出奧林巴斯山(Mount Olympus,希臘諸神居所)。);既是狂歡的代言,也是野人的表徵。

左至右:《發笑的弄臣》(Laughing Fool)、神話人物莫墨斯(Momus)、通用偉特塔羅(Universal Waite Tarot)愚人牌。(取自wikipedia)

塔羅牌義隨歷史與文化的拓展,不再限於制式。這麼一來,知識形成再也不是經由特定的權威、經典書目,或哪個說法、派別來規範與定義,解讀牌卡也不一定得限制在「占卜」功能。

從審美的觀點來看,人人都有權自由解讀牌卡,甚至進行創作。這也說明了為何在本書最後一個單元,作者特別列舉了她私心喜愛的、由不同藝術家基於各自理念創作的象徵牌卡:超越現實與自然、跨越種族和性別,甚至單純以元素為符號的現代牌卡。

造型童趣奇幻、用色活潑的世界末日嘉年華會塔羅(The carnival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tarot deck),是作者巴比耶推薦的牌組之一。(取自KAHN & SELESNICK)

本書除了向讀者說明,牌卡遊戲如何自中世紀以來,經由貿易和旅行跨國傳播,讓貴族、平民手中都有一副牌卡,另也揭示了占卜牌卡從流行娛樂轉換成神祕主義占卜工作的演化過程。

作者寫就本書的歷程,就像進行了一項有趣的嘗試:當時是COVID-19疫情期間,她所考據的資料來源,大多是由圖書館員協助取得的內部數位化資料。某種程度來說,這也是另一種「知識解密」的過程。從數位化古籍出現於書中的歷史牌卡,除了織就與補足塔羅及占卜牌卡歷史的脈絡,也讓人們一窺當時平民的生活、娛樂、想望,以及渴望與神聖事物連結的關係。簡單說,就是敘述故事。

出自義大利米蘭博羅梅奧家族(Casa  Borromeo)1440年代的壁畫,顯示一群在玩塔羅(tarocchi)遊戲的人。(取自wiki commons)

作者巴比耶有如說書人講述塔羅牌史上具革命性人物時,口吻富有人情味,令人印象深刻。和其他塔羅書不同的是,巴比耶闡述歷史與人物時,讓讀者有能從條理分明的敘述裡,掌握到各種人物在塔羅歷史脈絡出現的奧妙契機和關鍵作為,並且讓這些人物的面貌親切可人,而不是火花般燦爛驟現,隨後就迅速消失在神祕暗夜裡。

她以「野心勃勃、包羅萬象」形容18世紀的博學之士熱博蘭(Antoine Court de Gebelin),點出他是第一個對世人宣稱「塔羅是祕傳工具」的先鋒,其著作《原始世界》賦予塔羅牌的定位,使塔羅牌的意義與運用型態在未來「重新被發明」。

作者描述第一個出版牌卡占卜書籍與技術指導的埃特拉(Jean-Baptiste Alliette),其實是「出了名容易變節」的「精明商人與多產作家」。思想家艾里法・李維(Eliphas Levi)之所以成為19世紀神祕學權威,其實是遇到情傷才離開教會、投身「鑽研高魔法」。

至於介紹孕育出當代最盛行的偉特塔羅、托特塔羅的英國金色黎明赫密士會(Hermetic Order of the Golden Dawn)時,作者則犀利地說「塔羅牌在英國不是真的用來玩樂」,一下子突顯出英國與歐洲大陸迥異的性格。

熱博蘭(Antoine Court de Gebelin)。(取自wiki commons)

巴比耶將塔羅視為歷史產物——孵化自歐洲社會的文化經驗。反倒讓我們清楚地經驗到,原來塔羅是富有異國情調的文化載體。一副牌在手,我們就可以便捷地欣賞到不同於自身文化的淵源和趣味。

回顧自己學習塔羅的歷程,我想起許多塔羅牌老師的諄諄善誘:去查看牌面人物的顏色、姿勢、背景、表情,透過跟牌進行連結、推敲出自己的意見、蒐集牌帶來的靈感⋯⋯這些都是正面的、塔羅初學者該做的練習。不過,每張塔羅牌的涵義很廣,有時候很難從圖像出發,自然地與牌連結、自我投射而作出解讀,往往只能不無困擾地硬記。

或許,我就在等待像《塔羅博物館》這樣的書,從此不再需要額外花時間上網搜尋整理各家說法,自行筆記塔羅牌義的圖像解讀、歷史淵源又是什麼,才能理解老師說的那些奇妙涵義。

塔羅牌卡在帶給人們心靈層次的共振之餘,在開放的年代,也更能盡其所以地延伸人們瑰麗的投射。閱讀《塔羅博物館》的你,不管是基於一窺神祕學的想望,還是藝術審美的眼光,在被歷史允許的範圍裡,解讀塔羅的鑰匙,似乎就握在你手裡了。●(原文於2023-06-14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偉特牌組(canva / rattanakun)

塔羅博物館
作者:拉媞西亞.巴比耶(Laetitia Barbier)
譯者:林金源
出版:漫遊者文化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拉媞西亞.巴比耶(Laetitia Barbier)

出生於法國,是一位學者和策展人,也是專業的塔羅牌占卜者和老師。她在巴黎索邦大學獲得藝術史學士學位。她的文章和研究曾在知名媒體Atlas Obscura、Vice和Death: A Graveside Companion(Thames & Hudson)一書中收錄與展示。自2012年以來,在病理解剖博物館(Morbid Anatomy Museum)擔任編程總監和館長。

個人網站Instagram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