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rMay
StirMay

来到这里寻找救世的利器。

遇上方知能

(编辑过)

今天想说一下爱情中的一个小点,似乎很少人这么提过。

有时候,女友会说,「你以前都谈的是什么恋爱!」(本人男,异性恋)。

这不是跋扈,只是很自然的惊呼,伴有惊讶、可怜,甚至一点小高兴吧。在听我叙说之前某些恋情情况后,她有些惊讶。

是啊,一直本能地觉得以前的恋情不至于不耻去回顾,但和现在的女友交流之后,会发现之前自己和她人相处时的不足之处,甚至是不堪。对之前的恋情作出这样的评论似乎也有着另外一种不堪,或者说“政治不正确”,但我只是想叙述一个发现。

写到这里想了想,觉得那种「本能地觉得」,只是一种印象,一种上一段恋情一开始留下的印象,长期抱有侥幸的幻想性的定位——以为她是蛮合适的那个人。上一段恋情是记忆中、人生中满深刻的一段。

而在遇上现在的对象之前,我全然还停留在这样的印象里,分手的原因和那样的印象作了清楚的切割。也是很让人玩味的。

印象,或者说思维的习惯是多么可怕啊。


而对理想型的想象,长期,有八九年吧,因为各种原因停留在「不太可能遇到了」的预设,甚至是蛮确定的设置中。这种预设是因为对自我的“阶层”的消极定位:经济收入、职业、圈子的定位。

在父母需求的压力下,会尝试「或许也可以,慢慢再磨合」的类型。于是,会加深这种预设对大脑产生的力量,预设产生印象,深深的烙刻会让人以为:我的“阶层”极难遇到那样的人。

从而忘了我可能因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接着慢慢会遇到也喜欢那些事物的人。从改变圈子,去遇见她人。

而现在,遇上方知有。


而当遇到之后,因为她的理想性,我会自然而然想在与她的相处实践中去释放自己的潜力,去迎合自己对理想爱情的长期定义,去改变自身,包括撇去以往恋情中留下的不良影响、在既往中达不到的自我要求。这样的自我改变是为了珍惜遇到理想型的来之不易,更是理想型所定义的特征中包含了积极性特征所带来的积极效应。


而这样的改变是很可能就在短期内实现的。因为我不敢说初步实现,但已经有了有益的深度变化。或许还需要更长时间的验证,可能达到21天就能称之为初步成功吧。


于是才知道:遇上方知能。

方知我能作出一些改变,方知我值得变得更好。

方知我能改变自己的“阶层”,方知只要做自己,我便能遇到。


挺好。

要不,就把女友的昵称改成「方知能」吧?


PS:

作为新人,希望大家多加指教。希望我能在这里发布主题多样的文字,包括时事观察、多方面的思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