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融僧蹤
妙融僧蹤

心在哪,哪裡就有寶藏

對阿毘達磨的驚鴻第一瞥

阿毘達磨(Abhidhamma),舊譯阿毘曇,簡稱毘曇,意譯為「無比法」、「對法」、「大法」,屬於經、律、論三藏中的論藏。由此可知「阿毘達摩」是三藏中論藏的總稱,並非特止某一本論集,某一本著作。

一些朋友來問我,明就仁波切即將要講的「阿毘達磨」課程,在哪裡可以找到這本論典?因為這個問題,所以想寫一篇小文,來介紹一下「阿毘達磨」。

l 論藏的定位?

在三藏當中,「經」(修多羅)是指佛陀教導的直接記載,是佛陀說過的話的彙編;「律」(毘奈耶)是指佛陀為僧團所制定的紀律規範,是佛陀所認定的規矩制度。

但是對於「論」(阿毘達磨)具體定位,一直以來在不同的佛教體系中,有著不同的認定。

比如說在南傳佛教中認為的「阿毘達摩」,是指佛陀以更仔細精確的方法闡明法義的紀錄,以及佛陀認可的佛弟子們之間的佛法討論。

這在巴利三藏(南傳上座部佛教所依據的三藏)中,論藏的範圍非常明確,主要內容以七部論來建構,分別是《法集論》、《分別論》、《界論》、《人施設論》、《論事》、《雙論》、《發趣論》。

由於內容龐大繁雜,很少人能真正完全研修全部的阿毘達磨,因此在南傳佛教中,大家以《清淨道論》、《攝阿毘達磨義論》據說有九部阿毘達磨概要的書為學習阿毘達磨的主要教材。

到了北傳佛教,在大藏經中對於論藏的定位範圍變得廣泛且模糊,有些人認為,所有闡明經典的論著,以及佛弟子們(祖師大德)的論著,都可以屬於論藏。

但是稍微嚴格來說,大概可以分為「聲聞乘阿毘達磨」,以及「大乘阿毘達磨」這兩大類別,每一大類別中,都有其豐富的論集內容。

l 俱舍論是什麼?

在對於阿毘達磨的學習上,漢傳與藏傳因為共屬大乘佛教,因此有不少相通之處,大家主要依據的教材,是研究探討阿毘達磨的《俱舍論》,以及各自宗派祖師們詮解《俱舍論》的論著來學習。

因此在大乘佛教體系中,關於阿毘達磨的認識與學習,多是透過《俱舍論》的觀點來認識。

《俱舍論》是什麼?它的全名是《阿毘達磨俱舍論》,其實俱舍(kośa)這個詞的意思是「藏」,其他的名詞對譯一開頭已經談過了,所以整個翻譯過來,就叫做《對法藏論》。

這本著作,是普遍在漢傳佛學院以及藏傳佛學院中必要學習的教材。作者是「世親菩薩」,最初在小乘說一切有部出家學習,之後追隨其兄長「無著菩薩」的腳步,進入了大乘世界。

關於《俱舍論》,我與它之間是有一點交集的,曾經在佛學院時,就有這麼一門課。當時教俱舍的老師要求我們將整部論著拆解為圖表,也就是透過將文字製作成表格的形式來學習《俱舍論》。

那時我選擇的班別就叫「經論班」,因此總是沈浮在不是經的就是論的浪花中。有一陣子大家每天都在為某本經某本論畫圖表、做科判,當把每一張表解、科判的紙,連在一起成為一個大圖表時,長度有時能夠繞著教室走一圈甚至更多。

那時為了俱舍這門課,大家都投注了所有的課餘時間,有同學開玩笑說,她終於知道俱舍為什麼是俱舍了,因為一但學進去,就一切都得舍下。

l 阿毘達磨在講什麼?

在「阿毘達磨」中,將一切萬法歸納為五個大類: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應行法、無為法(涅槃法)。不似經典中那樣涵蓋性、故事性、文學性的表達,在論典中,對佛陀教法以更加詳細、精確、具體、系統地加以分類、闡釋。

而這樣的分類整理,可以說是更系統化地建構了佛教的世界觀、心理學、認知科學以及出世觀。

阿毘達磨還有四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系統地分析萬法。

將《經藏》中錯綜分散的教導,條理清晰地加以統整。

第二個特點是,將一切法分析至最基本的單位。

在阿毘達磨中,僅只是「看」這個行為動作,都能被分析為許多心理過程、心識剎那。如此至微的分析,是阿毘達磨令人著迷之處,也是令人敬而遠之的地方。

第三個特點是,整理經典中的專有名詞。

佛陀因材施教,因病與藥。所以經藏中,佛陀使用了不同語言、不同名詞、不同方式來表達同一件事。在阿毘達磨中,則給予了準確的名詞定位與定義。

第四個特點是,以二十四緣整理出名法與色法之間的關係。

也就是釐清說明了各種不同的法之間的關係,比如說:剛滅盡的心與心所是現在心與心所的「無間緣」也是「相續緣」。概念與名色,是以兩種方式「所緣緣」「親依止緣」作為名的緣。總之,在阿毘達磨中,將一切諸法(所有內外現象)釐清了彼此之間的關係。

對於這第四點,其實我也沒弄明白過。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以及單向或多重的關係,是我的死穴。只能站在遠方,殷重的遙望便滿足矣。

l 為什麼要學阿毘達磨?

首先,學習阿毘達磨可以有系統地暸解佛法,能夠對佛法有整體的概念,並練就嚴密的思維方式。

其次,研讀阿毘達磨能讓我們更認識世間科學。因為許多近代科學的研究成果,早在阿毘達磨中已經提到並且講得很清楚。

再來,能讓我們懂得取捨,明辨善、惡、正、邪。在阿毘達磨中,一切的標準都有明確的定義,沒有模糊空間。這能幫助我們在心中,建立如法如理的準繩標竿,不為世俗顛倒標準所迷惑動搖。

最後,阿毘達磨為我們介紹出了自心的狀態。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心,認識自己,建立在對自己的正確認識之上,健康的在生活中運用佛法。

阿毘達磨以系統的整理歸納,一步步引導我們,正確的觀察,正確的思考,正確的認知,正確的行為。透過慎密精微的觀照,引領我們走向無苦的解脫之境。

讀到這裡,如此對阿毘達磨的驚鴻一瞥,有讓你對它多一點認識了嗎?等我休息一會兒,還有第二瞥,請稍待。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