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tAbaddon
LostAbaddon

文章即魂器 Twitter:https://twitter.com/LostAbaddon NeoDB:https://neodb.social/users/LostAbaddon@m.cmx.im/ 长毛象:@LostAbaddon@m.cmx.im 个人网站:https://lostabaddon.github.io/

聊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高考分数线男女差异中的女权问题

这个话题真的很敏感,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变成站队互喷的口水战。

互联网上总是有一大撮人(一小撮?你开玩笑了),他们习惯于将问题分为“是”和“否”这唯一的两个答案,然后只要你的答案和它们的不一致,你就是敌人,就应该被打倒——所以,它们有一种将多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统统改成是非题的才能,所以0.99999...在它们这群1看来都是应该被打倒的存在。
于这类人而言,讨论一个话题是不可想象的,商量怎么喷才是天经地义。这类人请主动关闭文章,毕竟,我已经很久没骂人了,不想破戒。

话题的起源,是在鹅组看到的一篇帖子:《12年新闻,上外首次划定男女分数线 拯救男孩还是歧视女孩?》。文中提到,继人民大学小语种专业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提前批录取中也出现了男女分数线差异,广西提前批的男女分数线差异甚至高达65分。

这点,在个人看来,无论从什么角度来想都是不合适的,毕竟男女天然存在的生理差异在我看来,至少就语言学习和未来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应用来说,都不能成为分数线拉这么开的理由。

但,问题很快就来了:是否在任何一门学科一个专业中,都不应该设置这种男女差异?

这个问题就很敏感了,毕竟,性别歧视与种族歧视一样,就是仅仅因为一个人的性别与种族的不同,而不谈其它的能力与特性,就对其施加限制甚至惩罚。所以,如果一个人仅仅因为她是女生(这里不讨论跨性别男女、自我认同男女这类JKR最近深陷的问题)而要求她的录取分数线比一旁的男生要高,就是一种性别歧视。

因此,我们应该抵制这种行为。

但,问题如果只到这个层面就结束,那就没意思了。

让我们考虑另一个问题,可能不切实际,可能夸张,但的确是一个问题——

假定,某一天,外星人来了,和地球人友好地居住在了一起(《第九区》设定),但外星人在人数上远少于地球人。然后,外星人的奔跑速度远超人来,弹跳力远超人类,体术系学习能力远超人类(井上雄彦《零秒出手》设定),然后我们要选一个篮球队,那么你会怎么做?

如果从要让队伍获得胜利的角度出发,那全外星人阵容是毫无疑问的。但由于我们还是在地球,地球上还是地球人占绝对多数,你来一个全外星人球队,地球人球迷肯定不答应。所以,很可能会出现一个情况,NBA甚至国际篮联宣布,一个球队最多只能有两名外星人球员,否则就要罚款,老板教练和球员都要坐牢。

好了,问题来了:这个规定是否涉嫌针对外星人的种族歧视?

一个队员,仅仅因为其身份是外星人而非地球人,我们就不看他/她/它在篮球运动上的优秀成绩和能力,而要将其拦在球队大门之外,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么?

好,我们再看下一个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基因技术大行其道,人们已经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定制自身的基因(烂俗的科幻设定)。而后发生战争,战争过程中出现了一群人,他们被基因调节为智力超群,记忆力逆天,学习能力诛仙。然后战争结束了,出于人道主义,你当然不能将这群基因改造人给人道毁灭了,于是让他们形成了一个自我封闭的族群,就叫天人族好了。又过了几十年,这个族群与普通人类开始密切交流。于是,问题来了:大学录取的时候,普通人和天人族是否应该按照一样的成绩录取?

显然,按照统一分数线,那天人族的优势太大,普通人根本没可能考得过天人族。而如果分数线不统一,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了么?

这两个问题看似很耍赖:这里两个族群之间天然存在巨大的生理差异,你为什么要放在同一个平台上来比?没道理啊。这就好比硬要猎豹和蜗牛放在一起比跑步速度谁快,然后说起点一致是错的、起点不一致是物种歧视,这不是赤裸裸的傻缺么?

好,这就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高中男女生甚至说男性和女性之间是否存在显然的生理差异?

这个问题本身当然是肯定的,毕竟,生理结构就不同。所以这里所谓的生理差异并不是指生理结构上的差异,而是指与特定工作、特定任务、特定需求相关的差异。

比如说,打仗的时候要炸敌军碉堡,然后双方外骨骼机甲、无人战斗机等高科技设备都打光了,只能拼人,然后你有一个男兵和一个女兵,然后你并不知道这两个人平时谁跑步更快,你是新来的爆破组长,时间也不够你让它们俩跑一个一百米比试一下谁更快,现在要选一个人抱着炸药包冲过对方扔小李飞刀扔出来的火力封锁网去炸碉堡,你会选谁?

这个时候,一般情况下而言,大概率是男兵跑步速度比女兵快,所以让他执行任务成功率更高。

这个时候如果一旁一个AI辅助军师跳出来说你选男兵是对女兵的性别歧视,你是不是会一枪爆了这个AI军师的CPU?

这就是男女之间天然存在的生理差异,你无法否认——也许在具体到个人的时候,你会发现上面这个脑残问题里女兵的确跑得比男兵快,但在你没有时间也没有渠道来获取这个比较结果的情况下,根据男女之间天然存在的生理差异在具体个人上体现时的概率分布情况,选择相信男的跑得更快,这显然不能说是性别歧视。

所以,承认生理差异,并在生理差异存在的情况下,对相关问题中的男女设置不同的标准,这是否是性别歧视呢?

比如,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说战斗机飞行员中女性可能更有优势,因为在需要极小旋转半径的高空战斗机格斗技巧中,相对更矮小(统计意义上)的女性体内的血液循环情况往往比男性更适合这种环境,所以可以承受的加速度更高。所以比如说男性在旋转半径只有5米的时候已经晕过去了,而女性还能继续飞,然后干掉敌军战斗机。

这就是因为真实存在的生理差异而导致的选择差异,我们不能说这是性别歧视——因为,谁让男兵真的不如女兵呢?

这里我们当然可以说,这是因为一个性别的人群在更大概率上适合特定任务,这不是针对这个性别而言的,而是任务本身对所有性别都公平的标准下,某个性别的人群天然地更加适合。

于是,下面就可以讨论下一个话题了:

假定,一个任务可以拆分成好几个子任务,每个任务对男女的要求都相同,但因为男女之间存在天然的生理差异,所以每个子任务对男女就存在天然的筛选,某些子任务更适合男性来完成,某些更适合女性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总的任务因为种种原因,必须设置一个统一的筛选标准,它应该怎么做?

比如说,要完成一个战斗任务,你需要一个士兵跑得足够快,然后战斗机格斗技巧足够高。显然,前面这项任务肯定会有更多的男性通过跑步速度考核,而后面的那项任务可能更多的女性通过战斗机巧考核,下面问题来了:你如何设置统一的标准来取舍?

你不可能让他们真的去战斗一次,必须在目标任务发生之前完成筛选。

所以,一个常见的手段,是将两项考核的成绩,按照一定的权重,做一个加权平均。

这个做法看上去很合理,而且一般而言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但,假定其中一项任务甚至所有子任务都很难量化呢?

昂你无法对目标人员对若干或所有子任务的适格程度进行数值化表征的时候,如何加权平均?

这还只是无法量化的问题。

现在,如果我告诉你,你选择的任务需要一个人有若干项能力,但即便如此,这个人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培训,而一个人在培训过程中随着自身的身体发展,上述这些能力都会发生改变,那请问你怎么办?

你需要评判由一群无法量化且会动态发展的能力的综合,是否符合特定需求,这样的任务很难完成,而且,往往也不存在统一标准——但现在我就是要让你给出一个统一标准,你是不是很犯难?

在《失败的逻辑》中,作者用一系列例子来论述他的一个个人认为非常正确的观点,那就是当一个问题的复杂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给出所有人都认可的“好解答”是不可能的。

你总是会在多项目标之间做出取舍。

于是,让我们回到高考问题上。

男女生在学习能力上是否存在天然的差异?

比如说,我们一般都会认为女生的共情能力更强,男生则更喜欢异想天开;女生在需要背诵的问题上的表象更好,而男生也许对空降想象力更拿手。当然,这种情况很可能更多是源自教育环境而非男女的大脑本身。

我们目前并不知道“智力”上,男女是否真的存在天然的差异,但至少可以确定,的确存在一些与智识活动相关的领域,男性更拿手,或者女性更擅长。

当然,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主要也是源自当你要用一个统一的指标来衡量内部有极多子组成结构的“智识能力”的时候,各项指标取舍下来最后只能给出一个中庸的均值。事实上,用一个单一的值来衡量一个复杂系统,这种做法本身在我看来就是没智商的表现。

当然,如果你要说这种特定领域内的智识能力的差异不存在的话,那倒是也不错,虽然似乎并不符合目前我们看到的女生成绩普遍比男生好的情况,当然我们可以说这是因为男生更皮更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因此,如果我们认为的确存在这种男女在特定领域的智识能力的差异性,那问题就变成了:高考本身在选择题目上,是否存在过于偏向某一特定智识能力的情况,且这类特定智识能力是男性更占优还是女性更占优?

这个情况就好比,你要选择一个可以跑得飞快战斗机又开得贼好的人,结果筛选标准是比赛跑步成绩,同时笔试对战斗机格斗技巧的理解——这才是赤裸裸的歧视性考核。

假定,我们只是假定,高中时期的女生对记忆类问题存在统计意义上的优势,且这种优势并非来自环境而是生理性的,那高考中记忆类考题的比重占多这一行为本身,是否构成了性别歧视?

这里插一句:有学者使用基本智力组合量表(Primary Mental Abilities (PMA) )测试了10475个成年人,没有发现任何的性别差异。 这一结论在我看来并不能用来否定高考选题中存在对男性或女性更有利的题型偏向。因为,前面说过了,基本智力组合量表示将一大筐子问题综合成一个统一的分数,这点并不能排除在特定类型的子问题上存在男女差异。另一点,成年与高中时期,人们的大脑活跃度本身就存在随着时间而变的差异性。当然,目前普遍认为一个人在35岁左右大脑的活跃度和学习能力才开始走向下坡路,但很显然,大多数人一生的智慧高光时刻是在高考。都是离开高光期的青铜了,还能有啥智力差异可讨论的,下面主要就是靠经验呗。事实上,现在普遍认为智力这个综合指标,男女之间没有统计上的明显差异,但男女的确存在各有所长的差异化现象。

假定,上述这种偏向性的确存在,那么继续保留这种偏向性是否是性别歧视?为了扭转这种偏向性而设置不同的门槛,又是否是性别歧视呢?

看到这里,相信已经有人已经准备跳脚说我反女权了。鄙人虽然谈不上是女权都是,有时候会被人认为是直男癌(特别是看老婆的化妆哪个更好看这种送命题上),但说我反女权那是谈不上的。

但,高考中记忆类题目是否让女生在高考中更占优势这个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提出了,只不过往年(以及这次注定的)都是不了了之,宛如夏花落在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然后就没了。

回到上面这个问题上来,就算前面所有说的假定都是真的,也不容易回答。

因为这里还牵扯到另一个话题:筛选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就个人看来,各大学各院系各专业,其筛选学生的要求理应是不一样的。

因此,如果各专业从自身学科特点出发,出一份性别无偏的卷子(或者实操考核),那自然是最好的。但显然这是做不到的。

所以各专业如果通过各种统计手段,将卷子上可能因为性别带来的天然差异而导致的分数差异给减小,那也是可接受的。

这里就存在两个问题:这种差异减除手段是否符合学科特性?以及,这种差异减除手段本身是否恰当,是否引入了新的性别偏向?

显然,这个问题不是简单一个“设置男女不同录取线是否合理”这类是非题能解决的。

因此,理想的高考当然是各院校各院系甚至各专业都出自己的一套考核,然后考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考核。但这个显然是做不到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设置不同的分数线,如果方式得当,那也是可以接受的。

因此,原来的问题就变成了:这样的分数线差异设置到底是否得当?

这个问题就很专业了,无法回答。

但至少就个人看来,小语种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应用,很可能并不存在需要用65分这种巨大分差来弥补的性别偏向性问题。


因此,现在问题基本被分解为如下这一系列子问题:

  1. 高考的选题本身是否存在性别偏向性?如果存在的话,是更有利于女生还是更有利于男生?
  2. 各专业各院系是否可以自行决定录用学生的考核标准?(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显然,提了也是白提)
  3. 各专业各院系设置男女分数线差异的做法,是否符合自身学科特点?(或者高考试题的偏向性是否会对院系招收符合自身学科特性的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甚至有害的偏差?)
  4. 各专业各院系所设置的男女分数线差是否能够弥补上一问中选题偏向性带来的偏差?是否引入了新的性别歧视?

这些问题基本都很难给出最终答案,因为问题本身就很难标准化,答案也可以通过很多不同的角度来诠释,所以到底是否公平是否合理,从不同角度往往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

还是那句话,只要一个系统足够复杂,就很难给出让多数人更枉论所有人都认同的评判标准了。

唯一能确定的是,如果院系设置男女分数线差异的出发点,不是自身学科特点以及现行高考选题中存在性别偏向性,而仅仅是诸如为了平衡男女人数这种恶搞的目的,那性别歧视是无疑的了。


顿时感觉,其实写了这么多,最后结论还是一句废话,哈哈。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