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民所止
維民所止

個人主義者

阮攸與我眼中的越南詩壇

(编辑过)
態度不失友好,言詞不失尊嚴,優雅又自信。這就是越南的士大夫,這就是越南的漢語詩壇。

在談到中國古代的對外關係時,大多數中國人都知道,朝鮮(或韓國)和日本受到中國制度及文化的影響都很大。如果問哪個非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同中國最為接近,我相信百分之九十的人也會在這兩個國家中二選一。然而如果這個問題我來回答,那就是,「越南」。其實不說別的,就從越南古時的漢語詩詞來看,它與中國在文化上的淵源之深就不是日韓兩國能比的。

怎麼說呢?雖然古時日本,朝鮮和越南都沒有自己的文字且知識分子的正式場合的交流語言都是中文,大多數文學作品都是漢文寫的,但無論是朝鮮人還是日本人寫的東西,大多給人一種「怪怪」的感覺:語法文字都沒有錯誤,但就能讀出不太對勁,好像他們的表達方式,思維方式都跟中國人不太一樣。然而越南漢詩詞,還真的是看不出來(而且注意,越南文人是能寫宋詞的,日本朝鮮的文人都沒寫過)。

越南文壇地位最高的詩人,一般都認為是阮攸(字素茹,號清軒),畢竟他可是唯一一個在聯合國「世界文化名人錄」裡面榜上有名的越南人。我本人也是很喜歡他的詩,最鍾意的,便是這首:
對酒
趺坐閒窗醉眼開,落花無數下蒼臺
生前不盡樽中酒,死後誰澆墓上杯
春色漸遷黃鳥去,年光暗逐白頭來
百期但得終朝醉,世事浮雲真可哀
難過的時候看到他這首詩往往會想哭。講道理,我認為這首詩就算放到李白杜甫的作品裡,也絕對不算差的。幾乎每句都好。我雖然年齡也不大吧,但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性格原因或是命運什麼的,總是被離別,背叛或是世事變遷傷害得很重。我知道無論人生,還是親情友情愛情,或者歡樂痛苦,都將過去,但我又做不到像一些得道高僧一樣去徹底看穿,反而會因為自己的敏感產生更多情緒。有的時候總是勸自己「生前不盡樽中酒,死後誰澆墓上杯」即時行樂。然而,短暫的歡樂過後我還是會覺得,「百期但得終朝醉,世事浮雲真可哀」,這也許就是人生吧,道理想的明白,但就是不能擺脫自己性格和慾望的把控。這首詩也許是阮攸對生活最無奈的悲歌吧。
阮攸作品的風格,大多是充滿反思,比較「憂鬱」的類型。除了「對酒」,我也挑出了幾首自認為他寫的不錯的:
春夜
黑夜韶光何處尋,小窗開處柳陰陰
江湖病到經時久,風雨春隨一夜深
羈旅多年燈下淚,家鄉千里月中心
南臺村外龍江水,一片寒聲送古今
瓊海元宵
元夜空庭月滿天,依依不改舊嬋娟
一天春興誰家落,萬里瓊州此夜圓
鴻嶺無家兄弟散,白頭多恨歲時遷
窮途憐汝遙相見,海角天涯三十年
阮攸一生顛沛流離,這些詩作為他內心的真實寫照,想想也真的是挺讓人心酸。
他也曾出使清朝,但從他的某些詩作來看,他認為清朝根本不是中華正統,統治者也都是蠻夷(實話說我也對清朝的社會環境沒有任何好感,其黑暗和野蠻堪稱一絕)。就有這樣一首詩表達他對明朝抗清英雄的敬佩和對清朝的不認同:
過桂林瞿閣部
中原大勢已頹唐,竭力孤城控一方
終日死忠心不動,千秋地下發猶長
殘明廟社多秋草,全越山河盡夕陽
共道中華尚節義,如何香火太淒涼
「千秋地下發猶長」這一句,可見無論是當時的越南人還是中國人,都對「剃發易服」這件事特別在意。而我認為「全越山河盡夕陽」這一句話的意思很明顯:中原被蠻夷統治一片黑暗,而越南則沐浴在文明的夕陽中,為漢唐制度保留了最後一絲希望。至於最後一句,「共道中華尚節義,如何香火太淒涼」,究竟是嘲諷還是嘆息?這個恐怕只有阮攸本人知道了。但是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首先當時的越南士大夫以被儒家文化和中原禮儀浸染為榮,但同時也有自己的國族認同,並不認為「中原政權」就是自己的合法統治者。
他路經黃鶴樓時,也進行過他的「黃鶴樓挑戰」。這又是什麼呢?傳說李白遊覽黃鶴樓時看到崔灝寫的「昔人已乘黃鶴去」哪首詩,大受刺激,決定寫出類似句式和風格的詩作為挑戰,於是寫出了「鸚鵡洲」(雖然不出名,但是我認為也寫的很好)和大名鼎鼎的「登金陵鳳凰臺」。不僅是李白,其他很多詩人(包括我)也做出過「黃鶴樓挑戰」(大家可以自行去看一下我寫的詩,猜猜是哪一首),阮攸也是如此。
黃鶴樓
何處神仙經幾時,猶留仙跡此江湄
今來古往盧生夢,鶴去樓空崔灝詩
檻外煙波終淼淼,眼中草樹尚依依
鍾情無限憑誰訴,明月清風也不知
這首詩就如同李白的「鸚鵡洲」一樣,一開始讀覺得一般,但細細品味,發現真的讓人「鍾情無限憑誰訴,明月清風也不知」。沒錯,我讀了他這首詩之後也是這種感覺。哪裡好?說不上來。但總能感到一種寂寞,不知道該怎麼講,跟誰講。同時我也實在驚嘆於越南士大夫對中國文化了解之深,試問我們華人有多少能在被問時立刻答出黃鶴樓的「神仙」還有詩中的「盧生」是誰?我猜比例會很小。

阮攸優秀的作品還有很多,但我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據說他長相十分清秀,帶有一些憂鬱氣質,同時還跟多位女詩人有過戀愛關係(包括著名的越南女權主義詩人胡春香)。其一生經歷過許多不幸,在五十五歲時鬱鬱而終。

和他一起走向沒落的,還有越南漢學文壇。

他死後的二十七年,也就是1847年,隨著法國殖民者的到來,朝廷逐漸對地方失去控制,整個越南陷入動盪,再也沒出現過像阮攸或胡春香一樣傑出的詩人。直到1884年,越南被法國正式吞併,而當局則在越南開啟了「廢除漢字」運動,以徹底消除中國文化在越南精英階層中的影響力。

如今越南懂漢語者雖然不少(多數是出於工作原因),但已經很少有像阮攸和一眾越南士大夫一樣真的用心體會和理解中華文化的了。越南人民的選擇當然沒有錯,我也沒有資格評價什麼,但是每當我看到越南古蹟上的中文文獻和詩詞時想跟周圍人探討時,卻發現,他們沒有人能看懂,甚至需要我來用英文進行翻譯。我在去過一次越南之後確實對這個國家產生了不少好感,真心想了解它的歷史和文化,但很可惜,我不能通過這些文字向當地人交流和學習,自然也就少了一份樂趣。感覺很諷刺,中國大陸自己在政治動盪中損失了那麼多寶貴的古蹟和文獻,等到我一個中國人想去越南這個曾經的藩屬國找回它們時,卻發現當地也沒人懂了。如果阮攸見此情形,或許也只能對我說一句「世事浮雲真可哀」吧。歷史的變遷就是如此。

無論如何,對我而言,阮攸的意義就在於,我在他的詩中找到很多共鳴,能看到一顆同樣深情而敏感的內心在想些什麼。我寫詩時也經常學習他的風格和寫作手法,可能也因為我們性格中的相像之處吧,我總覺得我的詩風格最像他,而不是自己一直視為模範而不斷追趕的李商隱(雖然很可能一輩子也追不上吧,哈哈)。

接下來我還要推薦幾個越南詩人和他們的詩詞:

阮綿紳。越南阮朝王子,但貌似並不喜歡做官,倒是很喜歡自然。

秋懷用遺山韻
夢落寒山暮雨聲,一樽倚醉坐來清。長風摵摵迎秋至,古意茫茫入夜生。
賓客病多黃葉散,江湖計晚白鷗驚。村南煙舍遙相約,擬買扁舟釣月明。

送別
落日照衰草,送君多苦吟。窮愁歸故裏,垂老負初心。
驛路寒山瘦,關門秋露深。中途逢九日,相望碧雲岑。

清平樂•早發
青鞋布襪,不待平明發。未暖輕寒清欲絕,一路曉風殘月。
春山滿眼崢嶸,馬蹄亂踐雲行。拖醉高吟招隱,流泉如和新聲。

歸自謠
溪畔路,去歲停橈溪上渡。攀花共繞溪前樹。
重來風景全非故。傷心處,春波碧草黃昏雨。

胡春香:
這裡我就不寫了。原因是她的詩中有大量性描寫,雖然都是為了抒發自己對男權社會的不滿和對自己身世的慨嘆吧,但放到這裡終究覺得不太合適。。。有興趣的請自己去搜,尺度極大,到現在發出來都不是沒有被審查的可能。那個年代的亞洲女人敢寫出來這種東西並發表,絕對是需要極大勇氣和開明的心態的,這裡要向她致敬。

範五老:

越南著名軍事領袖,流傳的詩不多,但都十分經典,且氣勢滂薄。有一首在中國都十分有名並在多個場合被使用過:
述懷
橫槊江山恰幾秋,三軍貔虎氣吞牛
男兒未了功名債,羞聽人間說武候

最後,我要用黎季犛的詩作為結尾,他當年出使中國被人質疑為「蠻夷」,便用了這樣一首詩作為答覆:
欲問安南事,安南風俗淳。
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
玉甕開新酒,金刀斫細鱗。
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態度不失友好,言詞不失尊嚴,優雅又自信。這就是越南的士大夫,這就是越南的漢語詩壇。

作為一名詩人(算是吧),我也只能向這些生於異國,但比我更加精通中華文化,更加有才華的前輩表示真誠的敬意。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