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虱
叫虱

无方向写作者,于细微处捕捉时代精神症候

走出扭曲的世界观:与历史学大一新生从美国疫情聊开去

文章来源 | 公众号:老虱杂货铺(Sololouse)

你们这一届大一学生,刚刚经历了受疫情严重影响的高考,升上大学,内心一定感慨良多。有些学生受到无良自媒体——如公众号“至道学宫”——的误导,从美国因为新冠肺炎而死亡二十万人的“惨剧”中收获满满的民族自信。

假如你们的民族自信是建立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取得的巨大经济社会成就之上,那没有问题。倘若它是建立在对其他民族“悲惨遭遇”的幸灾乐祸之上,那这个民族自信相当于民族耻辱。

很多网民之所以对美国严重的疫情拍手叫好,那是因为他们缺少最起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不管美国死了多少人,那都不仅仅是美国的悲剧,而是人类共同的悲剧。中国抗疫非常出色,但是,我们不能轻易认定美国的抗疫非常失败。

如果单单从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来判断,美国这一次确实失败了。然后,美国的抗疫模式是建立在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基础之上,只有美国人,才有资格对他们的抗疫作出评价。

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应该有意识地培育文化相对主义视角。作为这一学派的翘楚,美国人类学之父博厄斯认为,在一种文化中被认为是正确的行为,到另一种文化可能被认为是错误的。

在人类历史上,美国独立战争是少见的一场以“自由”为旗帜,而不是以“平等”为旗帜的民族革命。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民族独立之后,美国人总是把自由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

是独特的价值观导致美国人无法接受长时间封城封小区这一类管控措施。这种价值观是优,还是劣,我不想评价,也无权评价。我只想说,中国人珍视自己的生命,基于中国人价值观的中国抗疫模式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你们千万不能因此随便得出“美国政府不顾人民死活,美国政府无德无能”的结论,更不能沉醉在“美国已经衰弱”的幻觉中自嗨。最近刚刚公布的本年度各大领域诺贝尔奖,绝大多数被美国人收入囊中。仅凭这一点,“美国衰弱说”就已不攻自破了。

你们在嘲笑美国“失败”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一个事实:尽管疫情导致美国20万人死亡,喜欢有一点点不满就游行抗议的美国人,在这个数字面前,却显得异乎寻常的平静,舆论并没有过多责怪特朗普,从不见美国人大规模组织起来,到白宫门前示威,痛斥特朗普抗疫不力。

小规模的抗议确实存在,但是,你们不要忽略一个基本的事实:在美国,几乎任何政策都有人抗议。

政治的本质是利益平衡的游戏。社会各方利益博弈相当于一场多角拔河比赛。杰出的政治家所要做的,从来不是打倒一派,扶持另一派,而是通过沟通、说服和协调,以诉诸最大公约数的方式,在多元利益之间达成平衡。

平衡的结果必然是,所有社会群体,在某一方面损失一点利益,在另一方面得到一点利益。差别仅仅在于,有些群体损失多一点,有些群体得利多一点。正因为如此,美国社会很难陷入极端,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在美国,几乎所有公共政策都会有人不满,总会有人上街抗议。

明白这一点,你们就不要一看到美国有人在白宫门前游行示威的新闻,就认定美国政府某项政策失败了。你应该看到,还有更多的人没有上街抗议。目前,在抗疫问题上,对特朗普的批评者主要来自专门挑刺的民主党。

总之,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人们不应该用自己的一套标准来评价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行为。只要是基于自身文化的价值观而做出的自主自愿的选择,外人就无从置喙。

我们经常嘲笑印度“阿三”上厕所不用纸巾。印度人却不以为然,甚至反过来嘲笑中国人上厕所用纸巾才叫不卫生,而且每年擦PP的纸巾消耗量几乎达到天文数字。这意味着轰轰作响的造纸厂每年得排放多少污水啊。

对于印度人露天排便,用水冲洗PP的习惯,印度诗人泰戈尔充满民族自豪感。他认为,每天清晨,印度人蹲在野地,迎着朝霞,背衬蓝天......还有比这更懂诗意的民族吗?

说到这里的时候,你们马上提出了质疑:

“既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应该彼此尊重,那么,美国为什么不尊重伊拉克人民自己的选择,要发动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呢?伊拉克人民曾经是那么拥护萨达姆。”

“既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应该彼此尊重,为什么发达国家和联合国要介入热带雨林和非洲大草原原始部落的发展呢?那样不是会干扰他们自给自足的文化吗?他们难道不是自愿选择了自己的文化吗?”

在我回答你们第一个问题之前,你们们先要弄清楚,萨达姆政权真的是伊拉克人民自主自愿的选择吗?真的得到伊拉克人民的高度拥护吗?

萨达姆和他的两个儿子在伊拉克奸污大量良家妇女,屠杀成千上万库尔德人,实行专横、残暴、血腥的统治。在他一手遮天的伊拉克,有谁敢说一个不字呢?这些事情,你们以前听说过吗?

既然你们都不知道,所以,你们就必须承认,你们之前对萨达姆政权的了解极有可能是错误的。假如伊拉克人民真的那么拥护他,就不会出现美军一到,萨达姆禁卫军四下逃窜,无一人愿意为他卖命,伊拉克人民群起自发推翻萨达姆雕像的一幕。

非洲和热带雨林原始部落的文化野蛮落后,他们却看似过得自得其乐。我相信,如果你们到现场调查,问他们想不想改变现在的生活,他们多数会回答你“我们不想改变”。然而,他们的选择真是自主自愿吗?

这些土著和你们家乡农村那些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天天吃咸菜窝窝头的村民差不多。你问这些村民爱不爱吃咸菜窝窝头,他们肯定说非常爱吃。可他们究竟是天生就爱吃咸菜,还是走不出大山,不知道人间还有其他美味,把长期不得不吃的唯一食谱当成了真爱呢?

假如经济发展了,他们有机会走出大山,到四面八方各个地方品尝其他菜系,比如闽菜、粤菜、东北菜、安徽菜、川菜......,品尝之后,他们仍然坚持认为,咸菜窝窝头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菜,那才可以说,咸菜窝窝头有可能是他们的真爱。

为什么是“有可能是”而非“确定是”呢?因为长期吃咸菜,有可能导致他们的味蕾严重退化了,品尝不出其他菜系的可口。舌头如此,大脑也如此。长期只接受一类信息和一种观点的熏陶,人的思维能力会严重退化。

当你们充满困惑地看着我说:“萨达姆父子如此残暴,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时候,我只能首先建议你:试着百度“萨达姆 儿子 残暴”,看看能搜出多少相关的文章。

以前,你对此全然不知,因为你极有可能已经掉入了网络传播时代无形的信息茧房。由于在潜意识里,你只愿意点击和阅读自己相信的东西,你只愿意关注那些观点得到你认同的公众号和自媒体,于是,今日头条等网络媒体,基于大数据算法分析,不断给你推送你喜欢阅读的信息。

当你被越来越多的同一类观点和信息包围的时候,读得越多,就越确信自己是对的,你就越偏执。对于其他观点几乎闻所未闻。一听到不同声音,你马上怒目圆瞪,因为它挑战了你已经固化的思维和认知。

在过度同质化信息的裹挟和包围中,一个社会最起码的宽容精神会逐渐流失,对待不同观点,人们内心往往容易燃起对待异教徒般的仇恨。社会一旦撕裂,共识将难以达成,社会发展必将陷入停滞。

我说了这么多,你们仍然心存疑虑:“网上那些文章会不会是恶意丑化萨达姆的谣言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如何甄别信息可靠性的问题。

对此,我无法提供统一的标准,但是,相对而言,越是严肃的大型门户网站刊发的新闻,往往越可信。如果仅仅只是在名不见经传的小网站和自媒体上传播的消息,你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倾向性非常严重的媒体,比如,胡锡进主编的报纸和公众号,你们在阅读的时候,应该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并保持警惕。

由于在座的很多同学,高中期间都是“胡编”的忠实粉丝。所以,难免对我的话不以为然:“胡锡进在微博上有2500万粉丝呢。这难道还不足以证明他非常优秀吗?”

千万不能用粉丝数量来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在任何社会,人群的智商总是呈金字塔型分布。越是高智商的优秀精英,在人群中占比越少。智力平庸的人,永远居多数。在读者和粉丝数量上,为精英阶层写作的人,肯定很难与为智识平庸的受众写作的人相匹敌。

精英阶层喜欢能激发深层理性思考的读物,而平庸的受众则喜欢符合自己一贯认知、满足直觉和情绪的文章。胡锡进一贯打着“爱国”的旗号,灌输给读者一套扭曲、有毒的世界观和阴谋论。他的粉丝众多,正是因为他迎合和加固了大多数人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满足了人们害怕否定自己原有观点的思维惰性。

他拥有如此众多的粉丝,非但不能证明他有多么优秀,却给社会敲响了警钟:我们的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种扭曲的世界观会严重恶化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和平的外部环境,将严重腐蚀中国社会健康转型所需要的理性资源。

我本人非常爱国,我从来不反对别人爱国,我担心和反对的是,简单地把仇外等同于爱国。如果爱国,不是爱身边看得见的人;不是培育社会责任感,遵守社会公德;不是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是恪守道德底线和诚信精神.......而是只能通过仇恨外部“敌人”来体现,那就一定是畸形的碍国。在国与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它非常狭隘,也非常危险。

最后,让我们重新回到联合国该不该介入原始部落发展的问题。

由于长期与世隔绝,原始部落的土著们根本不了解部落之外广阔的世界,更遑论知道或体验文明世界的现代生活。有些野蛮的文化和习俗,与其说是他们自主自愿的选择,不如说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还有其他选择,他们还没有进化出把自己与周围环境分开的自我意识。

联合国介入原始部落的发展,目的不是强行改变他们,而是为他们提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只有当有了知识,眼界开阔,知道在热带雨林和茫茫大草原之外的文明世界里,人们正享受着现代多元的生活方式之后,原始部落的土著们才可以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坐标上,重新审视自己一以贯之的生活。只有在那个时候,文明世界才谈得上尊重他们的选择。

在黑暗的帷幕中,人是没有自主性选择可言的,他们所能做的,只有依从惯性,世世代代生活下去。

对于有幸生活在信息化时代,没有经历过极端贫困,就能安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你们这一代青年学生来说,想走出信息茧房所营造的隐形帷幕,一定要有意识地主动阅读不同观点的文章。即使你暂时不能接受这些观点,也不妨试着进行更多地接触。你未必要赞同,但是你至少应该知道,在这个世界,有人和你不一样,他们是这样或那样思考问题的。

读大学的目的,不是寻找标准答案,而是探寻更多的可能性。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02Cy4RKtLJhp2jRXll_Ww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