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爾曼Charmaine
莎爾曼Charmaine

在小紅點上,積累小日常裡的小努力、小機遇、小快樂。

據說所有的「死亡」都是「自願」的⋯⋯

大地樹木、雲朵輕風,皆是能量載體。

這篇不是鬼故事,而是心理學家 Dr. Brain Weiss 的著作「Many Lives, Many Masters」裡頭傳達的其中一個信息:

任何因素所導致的「死亡」,都是經過 higher self (高我)的許可,是高我「準備好走了」之後允許的。換句話說,「死亡」是當事人說 OK ,是當事人「自願」的。

這條信息是書本裡的「Master」在病患進行催眠治療時,「借身」向作者透露的;而所謂的「Master」可以是我們普遍認知的「神明」或「上帝」,也可以稱作「宇宙能量管理者」。

對於這個概念,我持中立看法,因為沒有「科學根據」或「切身經歷」,無可厚非;不過我認同「生命為能量」的觀點。

昨晚抵達一名長者的弔唁處,我感受不到悲傷,更多的是一股「平靜」。這並非是家屬的冷靜表現所透露的感覺,而是靈堂整體的「氛圍」⋯⋯或周圍散發的「氣場」,一片祥和。

我沒瞻仰長者的遺容。在聆聽家屬詳述長者臨走前的那幾刻,過程有混亂、也有掙扎,他們的口氣不乏波瀾,但我所接收到的感覺,卻是平和的。那頓時讓我想起 Dr. Brain Weiss 書裡的說法,當下的我進乎完全接受了「死亡是自願」之說:唯有亡者自行選擇,「走得安詳」這句話才能成立。

有人或許會問:「那意外中的往生者,不可能是自願的吧?」按書裡說的,「高我」的選擇是「小我」無法覺察,也無法合理化的。高我覺得小我這輩子的使命已完成,就會允許死亡降臨;而書裡也說:「人的肉體是能量載體,斷氣後並非一了百了,而是進入另一個空間,待時機成熟再進入另一個肉體,重新做人、展開新的一生」,即類似「輪迴」與「佛教的生死學」。

唯有亡者自行選擇,「走得安詳」這句話才能成立。

我不認為「能量」會一直循環回到「人的肉體」,也有成為雲朵、樹木或動物等的可能性;但「能量永存」這個概念,多少能減少人們對死亡的未知與恐懼。

至於「旁人的情緒接收」與「周圍的氣場感受」的差別,我一言難盡。我有限的智商能想到的解釋,大概是兩者情緒能量的「穿透點」有區別,像「周圍氣場」可以觸碰更深一層的內心情感。例如在生日趴上,友人玩得很 high ,我們也興奮不已,心情上升到12樓的「情緒表象層」,而周遭氣場存在的失落感、孤獨感,早已穿透我們內心 B12 地下層 的「內心深層」。

我在長者靈堂上接收到的氛圍,是一股蠻強烈的平靜感,宛如一切都在長者的安排之中。雖然我不確定有誰和我有同樣的感受,但這份平和感持續了許久,也感覺相當踏實,這讓我對「死亡」又有了不一樣的詮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