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媽媽
佛系媽媽

佛法輔導碩士,育有一子一女。原本家庭事業兩得意,產後卻陷入抑鬱。後來接觸到《善養小童成大同》一書,從中看見自己抑鬱背後的的創傷,深受感動,最後藉佛學和內在小孩走出陰霾,放棄原有工作,致力推廣善養和療癒。

我不值得被愛2

上次發現了「我不值得被愛後」的限制性信念後 (前文連結),我機緣巧合地找到了阿賢開辦的內在小孩課 (那時是2019年10月,是我人生的真正開始),我在上第一堂時,一進入狀態便哭了半卷廁紙,但其他同學都沒有哭,令我尷尬非常。

內在小孩是我們內心的部份,他仍然停留在小孩的階段。「受傷小孩」是我們過去曾經受傷的部份,他們仍活在我們以前的悲傷、恐懼、憤怒、委屈、無助等等之中。內在小孩也可以有陽光的一面,「陽光小孩」是由我們以往感受過的愛而生成的。透過連結受傷小孩,我們可以療癒自己,把傷痛轉化成愛。透過連結陽光小孩,我們可以得到滋養,發揮自己的潛能。

在阿賢的帶領下,我找到了自己的內在小孩,開始時他都是髒髒黑黑的,捲縮在一旁。我開始的時候想幫他弄回整潔,後來阿賢引導我去接納黑暗。原來小孩的髒是反映我內心覺得自己不好,我慣性的想讓自己變好,卻怎麼都變不了,於是我學習接納自己可以是髒的。

小孩用不同的情境向我訴說了他的孤獨、無助和害怕被嫌棄。

有一次我看到他笑著,但我知道他其實並不高興。小孩說:「你是世界上最明白我的委屈的人,但為何你卻跟其他人一樣的嫌棄我?」

對啊,我一直都已經很努力了,但我仍無法達到世俗的期望,仍是被批評和教誨。雖然我明知道自己委屈,但我認同了世俗的標準,我也覺得自己不夠好,我也嫌棄自己和要求自己,沒去心痛自己的傷。我擁著小孩很久說不出話,我知道他是最受傷,最不應該被攻擊的人。

我在內在小孩旅程中一次又一次的看見自己的傷痛,一次又一次的哭著向內在小孩道歉,一次又一次的保證我會永遠愛他,不會再嫌棄他或怪責他。後來慢慢地小孩相信了我會接納他的黑暗,便不再捲縮,變成每次都笑著跑過來迎接我並說很愛我。內心透過小孩來給予我在現實生活中感受不到的愛。

有一次我跟小孩說,我很怕細佬有濕疹 (那時細佬3歲,濕疹很嚴重),小孩馬上變成了皮膚粗糙又龜裂的樹人,並說:「我也很怕濕疹。」然後我也變成了樹人說:「我也很怕濕疹。」

接著我擁著小孩說:「就算有濕疹,我也一樣愛你。」
內在小孩說:「我也愛你。」
我悲傷地說:「可是除了你之外,就沒有人愛我了。」
在小孩說:「有我愛你還不夠嗎?」
我莞爾答:「夠了。但我仍可期望別人愛我嗎?」
內在小孩答:「可以啊!」
我問:「但我值得被愛嗎?」
內在小孩:「因為我愛你,所以你值得被其他人愛。」

在抑鬱初期我見主流輔導時,曾對輔導員說,我覺得我抑鬱的源頭是因為渴望愛,如果我不渴望愛就沒事了。現在內在小孩告訴我,渴望得到別人的愛是可以的,因為內在小孩愛我,因為我內心有愛,所以我值得被愛。

我的內在小孩導師阿賢說,這次內在小孩的說話中已經有「高我」的影子出現,下一集我們來一齊「遇見高我」!

(未完待續)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