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拉赫
阿布拉赫

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都一记十年。中国很大,但对一些人来讲,它又小到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于是,在动荡的2019年,我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来到Matters,从此很多扇大门渐次敞开。我很珍惜这里,希望继续记录生活,也记录时代,有时候发发牢骚,讲一些刺耳的话。

2019书影记

读书

翻去豆瓣回顾,2019年竟然标记了已读有34本之多,可比过去进步不少。

今年前11个月工作比较规律,上下班路上时间较长,很多阅读是在地铁上完成。相比意义不大地玩手机,读书当然是比较有满足感的事。

这里推荐几本喜欢的。

《银河帝国:基地七部曲》:阿西莫夫的长篇巨著,堪称科幻鼻祖,即便站在很多梗被融烂了的现在,读起来仍然冲击力十足。不过这部大块头,我是用听的,不是电子书,而是网易云的电台。很多跑步时光,是“大屁股哈哈笑”陪我度过,他的声音和小说本身的气质一样,我可以用“光怪陆离”来形容吗?不信你去听,喜马拉雅有电台。

《上帝掷骰子吗》:经常听到书名里的话,但不知道什么意思。读完你会对很多从前只有名字耳熟能详的科学理论有新的认识,比如“薛定谔的猫”。但这本书神奇的地方在于,你会觉得很有趣,不过就算你认真读完,仍然不见得会头脑清醒耳聪目明,因为它毕竟是本关于"量子物理”的前世今生的书,而“量子物理”是“异端”,没那么好懂。

《美丽新世界》和《1984》: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二,前者描绘的世界是真正的乌托邦,如果不去思考,有时候我甚至都觉得还蛮美的。对于上层阶级,大麻供应到饱,高潮随叫随到,物质极大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爱,没有思想,似乎也都没什么。即便德尔塔,虽身处底层,可因为在胚胎中就开始的洗脑,也会以为世事原该如此(别以为我在影射谁,我没有)。《1984》就截然相反,没有美,只有恐惧。“在夏日的丁香树下,他们相互出卖”。还挺奇怪,这两本书在中国没有成为禁书,可能当局是觉得,反正中国也没多少爱读书,尤其是这种反动书籍。

《黑旗》、《我的应许之地》:前者讲扎卡维其人,后者讲以色列的前世今生,对中东或者伊斯兰相关有兴趣的,也许可以作为入门读物。

《最好的告别》:当你最亲的人罹患绝症,你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阅读的过程很难,就像身处医院,你面对的都是老弱病残,看他们挣扎,看他们放弃,看他们痛苦离去。然而将你从书中所学回归到生活的本身,却发现现实终究是现实。最好的告别,永远也要建立在最好的沟通之上。最近在医院,总想这些事,假如在可以预期的将来,我可以多大程度上倾听父母的心声,遵从他们的意愿?

电影

2019是我观影习惯剧烈改变的一年,因为《反派影评》的影响,也因为翻墙造成的渠道拓宽,后半年我开始大量看所谓的文艺电影。电影与我,不再只是感官刺激,而是情感共鸣,和人生体验。这里也要推荐几部。

《野梨树》:锡兰作品,2019年戛纳电影节入围影片。从这部电影,开始认识土耳其,认识锡兰。看完对自己说,你看,就算在那么遥远的土耳其,不是也还有和你一样的怪胎么?而且看起来还蛮感人的,哈哈,片尾音乐响起,我的眼泪哗哗地流。这部电影的对白多到令人发指,然而我偏偏喜欢到不行,锡兰对于伊斯兰教义的反思、对人生宿命结局的阐释,都让我心有戚戚。因而此后又连续看完了他所有的作品,《冬眠》也还好,然而再也没有《野梨树》那样强烈的冲击了。

《对他说》和《痛苦与荣耀》:佩德罗•阿莫多瓦。前者是奇情,是不顾一切,是把法律和道德抛诸脑后,是阿莫多瓦擅长的耸动争议题材,也是时至今日我看过的阿莫多瓦里最喜欢的电影,抛却道德说教,讲一个活生生的人。后者是今年戛纳电影节获奖电影,影评界都是说戛纳颁给阿莫多瓦的终身成就奖。也许真是,也和电影的基调契合。毕竟站在很远的终点回望从前,很多事情,都已成涓涓细流了。佩尼洛普和班德拉斯都老了,可阿莫多瓦仍然有办法让他们魅力四射。

《大佛普拉斯》、《大象席地而坐》:同为大字辈,观影感受也有些接近,就放在一起。前者是《赛德克巴莱》之后我看过的最好的台湾电影(不过不得不承认,我看过的台湾电影确实非常有限),刷新我对台湾电影的认知,视听语言很有新意,音乐也好,片尾曲我循环播放了几天,虽然不懂歌词,但至今还能哼哼。后者,怎么说,看的如坐针毡,片长四小时,花了几天才看完。我不能说那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国产电影,然而,一定是最特别的。那种贴着脸、踩着脚后跟的拍摄方式,就算你电影本身不丧,我都要看丧了。如果导演没死,亲自做个剪辑版,这片会比如今的成片好很多吧。可惜,金马认可,金鸡提也不会提。我在微信群里说金鸡是野鸡,惹怒了多年的好友,不过没有翻脸。今年的大环境,轻易翻脸的话,我就没有朋友了,可能也没家人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