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棍
棍棍

学生

戾气的产生

北京某公司一员工因琐事产生矛盾,持水果刀将另一名同时扎伤致死。在《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6月11日发出这则消息的推送的评论区中,不少读者留言都是感到惋惜、不解、呼吁理性冷静,但获得最多赞数的留言是以下这一则:

“压垮骆驼的从来就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

截至6月12日下午15点,这则留言获得了978个赞,比赞数第二多的留言(402个)多了一倍不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职场就成了尔虞我诈、相互算计的诠释,在职场中安身立命、明哲保身成为职场人的“必修课”。这显然是不对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是人与人之间打交道最根本的常识、最基本的礼貌。

网传消息称,这起暴力事件的起因是施害人因为不满其领导,也就是被害人,对其迟到行为作出1600元人民币的“罚款”,联想到被害人平时也没有按时上班,一气之下对其施害。过程仅为一瞬,(“电光火石之间”),甚至在案发会议室附近的同事都没有察觉到异样。

网传消息真伪难分,后续还是要以有关部门发布的情况为准。若传言为真,我们或可从中窥探出,施害人产生走上不归之路的戾气或许有以下的一个原因:“不平等”关系的无理延伸。

在职场中,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实行扁平化管理,以权责自上而下传递的管理体制至今仍然是许多企业所选择的组织架构。既然有上下级,那导致的“不平等”就应该是权责的不平等,即上级在工作中有更多的权限、承担更多的责任,下级在工作中执行上级的指令,承担有限的责任。但上下级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应该回归到人与人基本的沟通常识,即人人平等,相互尊重。如果上级领导迟到没有获得惩罚,反而是惩罚下级员工迟到,从“因为他拥有权力,所以要承担责任”变成了“因为他拥有权力,所以不用承担责任”,那么这种上下级之间的合法性失去,甚至会被解读为权力导致的人格不平等。

前些年,媒体上报道过一些“魔鬼导师”,指的是一些研究生导师会让自己带的研究生帮助其做一些与学业无关的、甚至是私人的事情,这就是基于学业的上下级演变成人格间的上下级,从师生演变成主仆,这种“不平等”关系的无理延伸也导致戾气的产生,最终引发悲剧。

而这样的无理延伸,再叠加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其他矛盾——这些其他矛盾或许原因多元,可能是“耍特权”、“无理取闹”、“故意找茬”等等,即所谓的“稻草”,但如果用这样的解释去看,本质上都是一致的——戾气产生、悲剧发生。

笔者水平有限,无法去探究如何防止戾气的出现或者如何避免悲剧的发生。但笔者最近发现,有一种“不平等”似乎凌驾在了任何事情之上,一切都必须以这件事情为重。如果以此为重,而引申出人格的不平等,会不会出现一些其他的戾气呢?就留给读者诸君自行判断了。

*笔者不鼓励任何暴力行为。

*请勿随意揣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