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狐狸
七日狐狸

Made in china Live in Paris How did that happen?

论父母与子女关系之暴力根源

因为最近写作业,读了一篇非常有启发的论文,于是把该论文中的主要思想翻译概述在此。当然,这个再加工的过程是我个人主观的工作,与原作者无关了。原文来自法国临床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师A.Ciccone的论文《Aux sources du lien tyrannique》。

在临床中会观察到一些“暴君孩子”“暴君父母”或者充满暴力的父母子女关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

按照精神分析学家donald meltzer关于tyranny的看法,暴君的产生机制是这样的:对于暴君来说,制造奴隶的过程就是摧毁他者的内部客体,并取而代之并承担该客体的功能,尤其是超我的功能。暴君通过破坏臣服者或被臣服者的内部关系来确立自己的地位。对暴君来说,关键在于通过寻找到他者来投射这些不断骚扰ta的被迫害焦虑。暴政和服从这一过程是可逆的,暴君生活在对奴隶叛乱的持续恐惧中。

婴儿的两个”使命“:

首先,是确保自恋延续的幻觉。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所有的孩子,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便是去完成父母因为现实等种种限制而未能去做的梦想和渴望。被现实打的支离破碎的自我,在孩子这里得到了安全之所,获得了一种”不朽“。

其次,便是修复父母的个人史。每个成人的童年都有点什么东西等待修复,每个儿童都要去修复父母的某个东西。在孩子与父母逐渐建立起的关系中,父母心中那个曾经受伤的小孩,那些伤口、创伤、失败、沮丧,都因此部分地得到了处理。


暴君孩子


普通的婴儿便是一个暴君一样的存在,这种暴虐是父母仇恨的来源之一,反过来父母的仇恨也会产生暴虐。这些嚎叫、无法安慰的婴儿实际上是严重心理困扰的迹象。

无法安慰的主要功能之一与对对象的呼唤有关。宝宝的哭声有呼唤功能,正是哭声才让妈妈存在,如果一直哭,是想知道最后还有没有妈妈的爱。

无法安慰的第二个问题是界限和接纳。内在的混乱,压倒性的和爆炸性的情感体验,混乱的暴力寻求一个界限,一种具有接纳、支持、结构功能的坚定支持,换句话说,母性和父性的功能。

儿童,尤其是婴儿的暴政的第三个问题涉及与强加于婴儿的继承、投射的斗争。这是由父母内心小孩的需要和父母自恋的幻想和期望产生的。A.Ciccone 用一个临床案例来说明这一点,表明母亲试图让孩子对其痛苦闭嘴,而不是安慰她。父母阻止或驱逐孩子的要求,要求婴儿当一个成年人。

暴虐的最后一个方面涉及未能修复的不连续体验的影响。不连续性即一种不安全感,婴儿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在场/不在场和间断的体验,因此他会努力寻找联系、与母亲的联系以及如果她不在场时母亲在场的迹象(当母亲不在场时,婴儿会以为母亲死了,从而永远失去了乳房,自己的食物来源)。婴儿会尝试编造身体体验,尤其是运动节律,以重新获得身份的连续性,并通过凝视修复连续性的失败。如果感知和节奏失败,婴儿就会焦躁不安,变得杂乱无章,变得无法安慰,没有安全感。为了摆脱混乱,大一点的婴儿也会使用暴力,比如摔倒等。



温尼科特写到在新生儿的父母中间,恨意是一种很普遍的感情。这种恨意的来源有许多,有的是因为对理想孩子形象的破灭(孩子不符合自己期望的样子),有的来自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等等被孩子所占用而体会到的一种“迫害感”,有的来自沮丧等等。

比如在一个案例中,这位新手爸爸看到自己的妻子在生产过程中遭受到了巨大的痛苦,因此孩子出生后,他不想看到这个孩子。一些更极端的例子,比如妻子在生产过程中去世了,孩子的父亲可能会潜意识中认为孩子是杀死妻子的凶手,并将这种指责和攻击传达给孩子,因此这样的孩子也许会带着沉重的内疚和负罪感长大。孩子不仅代表着父母内心自恋的投射,也代表着祖父母的意象。父母常常会将这个可恨的父母形象投射到暴君孩子身上,但是这个孩子实际上是迫害他或她自己的父母。


自恋的竞争

仇恨还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婴儿是一个自恋的对手,可以调动父亲、母亲和兄弟姐妹的痛苦经历。父母和婴儿之间的这种竞争有时会投射到另一个孩子身上,或者投射到感觉被排除在另一位父母和婴儿之间的亲密关系之外的配偶身上。而且,这种自恋的对抗不仅会产生仇恨,有时还会产生自恋的诱惑、乱伦行为。


为人父母和越界

与婴儿的关系中的仇恨可能来自父母身份的俄狄浦斯式犯罪以及内疚的影响。对孩子的渴望总是过分的,因为这意味着取代你自己的父母,以某种方式杀死他们。随后,父母在怀孕期间可能会产生焦虑,他们会与自己的父母重新联系,但当这种重逢是不可能的,现实加入幻想时,仇恨可能会加剧。


仇恨要求家长去做的工作

仇恨必须被整合起来,才能尽量不被直接表达出来。在“反移情中的恨”中,温尼科特写道,分析师必须检查和识别反移情中的焦虑和仇恨,尤其是在治疗精神病患者时。A.Ciccone 继续说,在父母和婴儿的关系,也是一样的,家长需要学会去面对自己的真实负面情绪(插一句,在东亚文化中,很多家长对孩子又打又骂,是非常典型的个人恨意和攻击欲的释放,却包装成“爱”,颠倒是非黑白),否则,对孩子的教育是父母按照自己的需要来“规训”孩子,而不是为了孩子的真实需要。

一个很常见的例子是,当孩子表现出某种负面情绪时,比如发火,有的家人会否认、粗暴拒绝承认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的时刻,这样的家长常常会说:你别惹我生气,否则我会教训你!也有的孩子表现出抑郁或沮丧的情绪后,家长会想尽一切办法要立刻让孩子摆脱这种情绪,而不给孩子任何尝试面对挫折的机会。

在婴儿和儿童身上,暴力的背后隐藏着一种痛苦、绝望的感觉。他试图通过暴力来唤醒父母。父母机能的基本品质,取决于接纳孩子情绪、允许补偿、宽恕的能力;激发孩子的活力;对ta的孩子保有关心和同情。A.Ciccone 说,这种带有“理解”和“同情”基本概念的描述也是关怀立场的典范。患者越觉得被理解,他们就越不需要做非凡的事情来被理解。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