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虱
叫虱

无方向写作者,于细微处捕捉时代精神症候

麦克尼尔与美国阴谋:哲学博士的脑回路

这篇文章原本是十天前的付费文章《麦克尼尔夺冠,让我想起几个...博士》。当时,我故意设置付费阅读,是因为担心那个哲学博士看到。

现在,我特地解除收费,恰恰是希望他看到这篇文章。同时,也希望引发更多人思考“收养弃儿是不是美国和西方阴谋”这个问题。

昨天,我再次看到美国夫妻收养中国孤儿的视频。视频讲述的是一个西南山区小女孩被父母扔在福利院几个月后,被一对美国夫妻收养的经过。

这对三十多岁的美国夫妻,已经有两个可爱的男孩了,生活美满幸福。因为妻子偶尔在网上看到那个小女孩茫然、孤独、无助的眼神,心被触动。

她无法想象,如果那是自己的儿子,被丢在孤儿院,没人关心,会是什么样子。于是,夫妻两一商量,决定不远万里到中国来收养这个女孩。

在中美之间来回长途飞行几趟之后,收养手续终于办好。

在飞往中国正式接走女孩之前,年轻的夫妻已经把小女孩来了之后将要住的小单间装修好了,小床也铺好了,看去非常温馨。小女孩来了之后,将要穿的衣服也买好了,屋子里还摆放了很多玩具和洋娃娃。

爸爸妈妈去中国正式接小女孩之后,留在家里的两个不到十岁的小男孩也忙碌开了。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妹妹,他们在自家的门上刷了几个彩色的大字:Welcome,My New Younger Sisiter(欢迎新妹妹)。写到这里,我不流泪都难。

这几天,在东京奥运会上夺金之后,麦克尼尔引发广泛的关注。受到高度关注的原因之一是, 这位新科奥运冠军竟然是加拿大华裔。

2000年, 麦克尼尔出生于中国江西,随后被亲生父母遗弃。2001年6月,她被加拿大养父母爱德华和苏珊收养。在成长过程中,展现了惊人的游泳天赋。

她的夺冠,让我想起了那位已经被我拉黑的哲学博士。于是,才有了这篇文章。

几年前的秋天,某位同事把一位同在一个城市工作的他介绍给我认识: “他是一个和你一样非常有趣的人,985大学哲学博士,和你一样喜欢独自到世界各地旅行,已经一个人走了好几个国家。”

我内心对于他充满期待和想象,因为在这个保守落后的西部二线城市,遇到一个注重精神追求、志趣相投的人,比大海捞针还难。

加了微信之后,他不时通过朋友圈和我互动,经常私聊旅行话题,聊得还算比较投机。

不久之后,我们见面了,我请他吃了饭。

在饭桌上,我开始略感失望。我 发现,除了和这个哲学博士聊旅行玩乐,其他话题,包括读书,他一概不感兴趣。

从聊天内容和朋友圈可以初步判断,本应该极具人文情怀的哲学博士,几乎毫无社会关怀。

去年春节之后,疫情爆发,李文亮去世了......很多人都朋友圈表达悲伤之情。然而,这一切似乎跟他毫无关系。

比面对这么大的疫情,还能够岁月静好,更加让我难以相信的是,他经常转发金灿荣、陈平之流打鸡血的言论,并高度认同。

我越来越陷入深思,为什么一个名牌大学的哲学博士,判断能力如此低下?

很快,我和他发生了一场导致彼此疏远的争论。这场争论,进一步暴露出他的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到了什么程度。

某一天,我在朋友圈转发了网易新闻的一篇文章“欧美家庭收养十几万中国孤儿”,我附带写一段简短的评论,赞扬欧美家庭的人道主义精神。

他看了我的朋友圈,心里非常着急,马上回帖。 那口气似乎是这条朋圈让他意外地发现了我的“愚蠢”,他有义务要教育并唤醒我。

他说:“ 天哪!你傻啊 (这句话真的让我恶心到极点。)? 你不知道啊,西方家庭收养中国孤儿是有阴谋的。”

我倍感惊讶:“什么阴谋?”

“有一个美国家庭收养一个中国女孩。女孩长到八岁,被这家美国人12岁的男孩开枪打死。” 他满以为我听了会幡然醒悟。

我没有被美国家庭的“阴谋”吓到,却被哲学博士的 论证能力 震惊了。

我说:“这和阴谋有什么关系?难道这个美国家庭收养那个中国女孩的目的,就是为了养到8岁,让自己儿子开枪打死她?”

我毫不客气继续质疑:“十万多个中国孤儿被美国家庭,你都调查过几个?如何得出‘阴谋’的结论?很多中国孤儿被美国家庭收养之后,非常健康、幸福、快乐的新闻,你为什么看不到呢?”

哲学博士的理性思维原本应该非常发达,论证能力应该非常强悍,判断能力应该高人一筹。遗憾的是,在我认识的哲学博士中,逻辑非常差的人,比比皆是,而且差到不如优秀的本科生。这些博士的脑袋不过是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用来思考的机器。

我们的博士教育真的应该反思了。

不知道,这几天,这位哲学博士是否看到麦克尼尔夺冠的新闻。看到了,会作何感想? 希望他能继续冷静想一想,我拉黑他的微信,他到底冤不冤?

我的脾气一向都非常犟,越到中年,性格变得越犟。犟到什么程度?我举个例子。

读博士期间,我认识了一个同龄的年近四十岁的文学专业男博士,彼此加了qq。

有一天,他突然被我拉黑,以至于他一时没反应过来。拉黑他的原因,也许大家觉得可笑:好几次中午去打开水,我都看他连在食堂吃饭都要拿着《环球时报》仔细阅读,而且qq空间经常转发胡锡进信口雌黄的文章。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中美之间不应该交恶,应该合作共赢。 这是我的认知底线。 这位文学博士踩到我的底线了。

我曾经对美国恨之入骨。随着阅历的丰富,视野的扩大,我越来越认识到,美国根本不是魔鬼。我认识的很多美国人,都很简单、很率真, 很善良,是从骨子里渗出的那种善良。 当然,美国不可能没有坏人。我说的是大多数人,而不是全部美国人。

作为两个大国,中美之间有摩擦,再正常不过。正常的冲突绝对不应该上升到你死我活的高度。我们实在没有必要活在对美国的仇恨里。

如果是二十多岁的本科生盲目仇美,我可以原谅。三十多岁了、四十多岁了,而且都读到博士了,还盲目仇美,我会毫不客气坚决拉黑,毫不手软。

我宁愿和小人来往,也不和傻子交往。

小人身上有时还有些东西可以学一学,而 傻子们除了弄脏你的心情,从他们身上,你几乎学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文章来源 | 公众号:叫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