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n
yen

記錄教學心得,揮灑出自己的軌跡

蒹葭——追求背後的高度

〈蒹葭〉這首有別秦風的歌謠,其中包含著一種追求的高度,我們一生都在追求,但是當追求不成,這首詩提供了我們如何自處的思考向度。
圖片取自網路:https://itw01.com/VKOXLE8.html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蒹葭〉是一首很美的詩,以前在教學上如何解讀如何詮釋並不是這麼到位,在一次因緣際會的講座下,聽了須文蔚教授分享了他對於讀詩的概念,覺得頗具趣味:把詩想像成一個故事,讓我對於「詩無達詁」,有了不同層次的領悟,這樣的一個概念播種在心中,也讓在教學〈蒹葭〉有了新的體悟。

〈蒹葭〉雖為出自《秦風》卻異於其剽悍的風格走向,是一首情意深切且委婉的詩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一書中評價「《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蒹葭〉既有濃厚的民歌色彩,在質樸的字裡行間蘊藏詩人深沉且真摯心意。清 牛運震如此評價〈詩經〉:「《國風》中第一篇縹緲文字,極纏綿,極惝恍,純是情,不是景;純是窈遠,不是悲壯。感慨情深,在悲秋懷人之外,可思不可言,蕭疏曠遠,情趣絕佳。」此種真切自然、不矯揉造作的情韻,我視為一種「追求態度」的展現。

巧思一:水的三態展現時間的流動——追求是一種「選擇的堅持」

歷來對於〈蒹葭〉有認為是一首愛情詩,也有視作訪賢詩,所謂「詩無達詁」,無論是哪一種詮釋,詩人從詩中隱隱然透露的堅持,才是令人感動的情意。詩中的第一個巧思是透「水的三態來展現時間的流動」,以強化出詩人追求的執著與堅持。

詩人從破曉即開始追尋,讓人動容並非目的而在情意堅持的本身;而詩末未交代追尋的結果,詩人在求而不得的無限惆悵中未見一絲放棄與猶疑,我想〈蒹葭〉寫出了是更深層的情韻:堅持不單單只是一味往前的執著,而是消化面對未知的不安仍「選擇」往前,不任由心情而失去理性,在感性中超越自己,這才是令人動容的地方,也是詩人堅持的美與真摯。

巧思二:空間的挪移呈現伊人的縹緲虛無——當追求不成,如何自處

第二個巧思在於〈蒹葭〉以空間來表達伊人倩影縹緲,無從追尋。因此不妨可再深入一層思考,那「伊人」所代表的意思可以是什麼?無論是詩人或讀者心中都有個「在水一方的伊人」,可能是追尋的理想、目標、愛情等等。此詩可貴的在於情意,因此也照應了自己的人生,無論再積極追尋,總有伊人杳然的狀態。真正好的文學作品是讓讀者品味人生百態,讓我們知道有那麼一種角度面對世間的複雜,在詩人的自處之道,也提供了我們在追求無果之後,何去何從的人生選擇。

當人生中不斷追求的過程中仍一無所獲,我們該如何面對、如何自處? 詩人其實給予了我們一種看待的角度:

1.若伊人是愛人:有一種愛叫做成全

成全也是一種愛,成全不是放棄,而是理解,別人的快樂,我不需要一直都在,張愛玲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感情無法強求也不能強求,有勇氣離開任何一個人,進而建立一段彼此舒服的關係,才是愛自己愛對方,說得輕鬆但做到卻很難,只是詩人告訴我們有一種面對愛情難以實現時,自身可以面對的高度,我曾經看過一段影片,裡面探討愛情,曾用了這樣的話去引起觀眾的省思:The people make a serious mistake in thinking that you give to those to whom you love, and the real answeris, you love those to whom you give.

真愛是一種付出,而非一種接受,我們應該更檢視自己的付出,而不是期待對方的反應,因此面對愛情的一種優雅高度叫做「成全」,很難,但這是一種嚮往,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高度,因此當下次如果面對一無所獲的愛情,我們可以想到有一種自處的方式叫做「成全」,而不是自怨自艾,這種優雅與灑脫,是我們向前邁進很重要的態度。

2.伊人是理想、目標:有一種態度叫做接受

每個人都有侷限,縱使用盡心力,總會因為天時地利人和,會有意料之外的狀況,可能導致理想無法實現、目標無法到達,面對我們萬分努力實踐理想目標,卻一事無成,我們又應該如何自處呢?請接受人生總有遺憾,請接受生活總有無常,只有懂得接受,理解自己的渺小,才能領悟成功不全然是自己應得,失敗也並非全然是他人應得,甚至有一種高度叫做「成功不必在我」,如果在過程中能幫助這個目標更接近實現,這不是更重要的多嗎,縮小自我,才能更看清楚事情的全貌。

接受無常與遺憾,才有勇氣選擇放棄理想、目標,另尋人生的成就;接受無常與遺憾,才有毅力選擇再次挑戰理想、目標,超越自我, 無論是哪一種選擇,唯有更深刻的反求諸己,才能使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溫柔敦厚,詩教也」,《詩經》的博大精深在於讀者能領略多少,如何體現在生活中,也唯有讀者憑藉著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涵養才能能讓經典作品再次發光,因此,期待在詩句中可以細細品味這些人生況味,而有一番心得及反省。



A類選文主題曲小活動:

為了使學生能更理解詩中的動人情意,找了兩首歌曲讓學生配合著聽,能更理解詩句中的動人感情。

1. 張國榮的〈一追再追〉:對於追尋理想目標的一些些感觸

2. 岑寧兒的〈追光者〉:對於追尋愛情的一些些心情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