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律
耶律律

青年作者。

电影解读 |《狗十三》 伪善残酷的中式教育,爹味十足的父权规训!

别忘了你曾经是个什么样的小孩,也别忘了你曾经想成为什么样的大人

YouTube:耶律律,一個看片藝術家

《狗十三》| 吃下狗肉那一刻,她无意间成了大人

文/耶律律

1、开篇

一场青春涅槃,一次成长经历,一个残酷隐喻。电影《狗十三》,用独特视角关注少女李玩的成长,从她第一次失去快乐到最终失去怜悯,来控诉成人世界的伪善。狗13,狗B,据说,导演曹保平也默认了露骨的片名。

2、影片结构

你知道人总是这样的,嗯,就像人在夏天,很难记起冬天有多冷,到了冬天又忘了夏天有多热。

钢牙妹李玩独自感叹,说出这番话作为影片开头。如果翻译成大人的语言,应该说“好了伤疤忘了疼”。好了伤疤忘了疼,是起码的生活常识,但在汉语环境中,却不是什么好话。它经常被用来形容一错再错不长记性,和它反义的一句话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如果不看故事梗概,单从片名很难猜测,这究竟是个什么故事。会不会有人以为,狗差不多能活13年,干脆叫做狗十三,毕竟对狗来说,那已经相当于人类70岁了。看完电影才发现,跟这事压根儿无关,只是讲了个与狗有关的成长故事罢了。成长就是被迫接受大人们的人生经验,但经验到底如何却值得商榷。

李玩正在思考平行宇宙,纠结于报什么兴趣小组,英语还是物理?她不知道的是,爸爸和继母已经悄悄给她生下个弟弟。爷爷说“李玩”这名字起得跟玩儿似的,所以郑重其事为大孙子起名叫“昭昭”。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出自《孟子·尽天下》,意思是说,明白人明白了才让别人明白,糊涂人一塌糊涂却要别人明白。这句话虽不起眼,但其道理贯穿全片,诠释着自大愚蠢的教育方式。

李玩的父亲,就是相对于贤者的糊涂人。在女儿为选择兴趣班而为难时,他当着老师的面,把吴老师叫做张老师;提前作出承诺,欣欣然带着女儿到科技馆,却发现记错了时间;有新的家庭和忙不完的事业,以及逼着女儿给叔叔伯伯敬酒。父亲对李玩的态度,只有两个字——忽视。

儿子出生后,父亲觉得亏欠李玩,于是送来一条小狗,代替他完成陪伴。自此开始,李玩与狗结下不解之缘,故事也因狗而分为三段:爷爷失狗,继母买狗,李玩吃狗。

说句题外话,影片英文名叫做《Einstein and Einstein》。著名科幻三部曲《回到未来》里,那条穿越时空的狗也叫爱因斯坦。我想狗因为聪明,而被唤作爱因斯坦,真可谓是狗生无憾了。

3、人物分析

因为种种原因,影片雪藏五年才得以公映。想必无论演员还是导演,多多少少都会对创作缺乏信心。但重看《狗十三》后曹保平坦言,演员张雪迎的表演,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确,她饰演的李玩,没有一脸无辜的呆萌,也没有撕心裂肺到浮夸。

爱因斯坦来到家里的第一个晚上,影片用四组镜头,交代了它和李玩建立情感的过程,先是跟前跟后,被关门外;接着它挠门不止,被放进屋中;继而叫唤撒娇要人陪同;最后如愿和主人同眠共枕。

有小狗陪伴的日子,李玩过得很快乐。她甚至和爱因斯坦一同吃狗饭,自己喝不下牛奶,就分给它享用,还在饭桌上挑起骨头偷偷扔向身后。可是好景不长,爱因斯坦走丢了。李玩得知真相后,跑下楼四处寻狗,一边哭泣一边放声呼喊。可能每个人都是这样,第一次对心灵的感知,并不是亚当夏娃偷食禁果那般开窍,而是失去快乐后的痛苦。何况李玩父母离异,从小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并没有接受足够的关爱。

对果静林的印象,还停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他饰演害死卓越的高洋,痛哭流涕说道“凡人有庸俗的快乐,智者有高贵的痛苦”,结果被方言痛扁一顿,接着两人抱头痛哭。现在想起来,剧情有点狗血,但那时候正热爱王朔。

本片中,他全程说陕西方言,饰演李玩的父亲。这位父亲和大多数中年人一样,上有老下有小,在家庭中无条件尊重父母,在生意场上卑微地赞美“前辈”,在子女教育上软硬皆施。他解决矛盾的方式简单而粗暴,可当女儿“懂事儿”之后,仍然被自己感动地泪流满面。

饰演爷爷奶奶的演员,来自西安电影制片厂,一听就是地道陕西人,方言运用标准浑厚,承包了为数不多的幽默。老人家通常总结毕生经验,要求孩子们吃饱穿暖即可,其余都不及这些重要。一般人们会认为随着年龄增长,会带来沉稳和智慧,其实这是个一厢情愿的想法,并不是普遍事实。

4、成长环境

真正的生活索然无味,甚至多数时光,人们都在发呆中度过。但电影的作用,在于捕捉不平常的时刻。本片故事说破天,就是个家长里短的成长故事,其中势必藏着人情世故,以及无中生有的小心思。继母的眼神,全家人的沉默,都是镜头对生活的记录和还原。

取景地在西安,但影片并没有刻意表现那些被人熟知的场景,如明城墙、大雁塔,或者钟鼓楼、回民街等等。原因可能在于,人们生活的地方多是市井小巷,而市井小巷又都大同小异。

三分之一场景,在爷爷奶奶家。李玩在吃饭的时候,喜欢端着碗看凤凰台。画外音隐约听得出,正在播放《锵锵三人行》。不禁要感叹一番,曾经一集不落的下饭节目,如今却已成往昔追忆了。

《锵锵》这一段落一共出现两次,第一次在李玩得到爱因斯坦之前,她端着碗坐上沙发,认真观看至片尾音乐响起;第二次在失去爱因斯坦之后,听到“锵锵三人行,广告之后见”,她只是犹豫了一下,并没有凑上去。

《锵锵三人行》,一直是披着八卦外衣的文化节目,窦文涛经常会说些荤段子,表现出玩世不恭,但其节目论题之深刻,方向之广泛,尺度之大胆,在华语文化档可谓首屈一指。从这里窥探李玩的内心世界,首先,三人行总能谈到许多正义,揭开伪善背后的真理;其次,听得懂荤段子,说明她已经是个成熟孩子了。

5、成长代价

李玩在烦恼时,找到堂姐的男朋友高放,作为倾诉对象。她问高放说:“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高放当时一定在想:我们在一起不就是大人了吗!没错,他也是早熟的大男生,喜欢谁就把谁的名字纹在身上。在他最后一个镜头中,后脖子纹着个“玩”字,的确天真又好笑。

“用说实话开头的句子一般都是谎话”,李玩这句话让我想起《权力的游戏》中,小恶魔说过“但是以前的句子都是废话”。可见她远比大人们想象中成熟,而且吸取智慧的能力极强。

知识可以学习和改正,对错自有公论,但情感和善良,并没有衡量标准。既然没有衡量标准,便能看出人们对待错误的态度。爷爷买螃蟹弄丢了爱因斯坦,但从始至终没能认错。

大人在孩子面前,处理自身错误的态度有两种,愚弄和镇压。爱因斯坦丢失后,继母自作聪明,买了条一模一样的小狗,唤之爱因斯坦指鹿为马。李玩试图拆穿谎言,但并没有人替她说话。经过反抗之后,父亲发怒将李玩暴打,并令其向爷爷奶奶道歉。此时的父亲之于女儿,不就是强权之于人民。

一系列冲突中,是非曲直在她脑海里,从互相混淆变作黑白颠倒,从此她学会了Hypocritical,伪善。

得知假爱因斯坦绝食过世,李玩对父亲说“谢谢”,重逢真爱因斯坦被人领养,她对新主人说“抱歉”。从两度寻狗丢失快乐,到片尾的毫无波澜,李玩从认识伪善,到后来践行伪善,自此谙熟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而这个过程并不复杂。

物理竞赛获奖,李玩被当做主角奉上狗肉,她犹豫了很久,最终回过神道声谢谢,夹起一块放进嘴里咀嚼。违背当初善良的想法,没准儿就是成长的代价。真假爱因斯坦相继离去,李玩曾寻遍大街小巷,她一定不会想到,有一天会吞食自己的伙伴。

乍看上去她貌似成熟了,但我更愿意相信,她依旧是善良的,只是因为吃狗肉,而觉得愧对曾经的陪伴。年少时有的人目标明确,有的人漫无目的,但大家都有一个反向选择:我不要成为自己厌恶的人。可是年岁渐长,又有多少人真正记得这个想法,并为之付出行动和代价呢。曹保平说,别忘了你曾经是个什么样的小孩,也别忘了你曾经想成为什么样的大人。

6、爹味中国

分析至此不难发现,“狗十三”实际上就是一句脏话,对父权和爹味竖起了中指。这篇稿子2018年成文,彼时“爹味”这个词还没发明出来。它通常形容中年男人的恶臭习性,过去好为人师,现在好为人爹,就连P站小电影,都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叫爸爸”。当然这个词本身是对父权的反讽,我想大概来自步履维艰的女权觉醒。关于女权的话题,等遇到合适的影片再跟大家讨论。事实上,父权并不是性别议题,而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规训,是普遍存在于社会各个角落的统治与支配。

除过李玩父亲,电影里爹味盎然的人还有两位,头一位是饭局上的“张哥”。父亲带李玩陪张哥应酬,宁愿食言欺骗孩子,也不能扫了大哥雅兴。张哥面相消瘦戴着眼镜,举止俨然一副士大夫做派。他秉承着唯物主义思想,却大谈老庄经史,说书读多了空虚又孤独。李玩两次告诉父亲时间来不及了,张哥歪着头问“是不是有事”,弄得李玩父亲非常尴尬,只好端着酒上前迎合。

张哥能做到毫不顾忌地抒发感慨,能做到让朋友满脸媚相前来敬酒,是因为他真的很有人格魅力吗?显然不是,其实真正的推动力是权力。电影并没有透露他是背景,但从细节可以分析,人们叫他张哥而非张总,戏里戏外的刻意隐讳,恰恰说明了他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中国父母,通常有极强的统治欲望,希望管辖自己的儿女,大概率也是跟张哥这样的人学的。其实可以理解,毕竟绝大多数人在生孩子之前,压根没机会享受绝对权力的快感。他们的教育方式也遵循社会运作的规律,往往习惯于服从上位者,而不是尊重事实。事实就像爱因斯坦一样,只要强迫人们相信,真相是什么并无所谓。

不过也别太悲观,在我看来,这种爹味带来的统治效力,也是岌岌可危的,因为爹在享受支配快感的同时,也要付出一定好处,但爹又不能保证永远不犯错,更不能保证永远给好处。比如孩子长大了,或者下属翅膀硬了,自然也想把这个爹当上一当,于是便对老爹的权威构成了威胁。

新爹想拥有老爹的权力,又不能拆穿老爹的脆弱,就只能想尽办法维护老爹的颜面。比如电影里第二个爹味人物,正是代表长幼尊卑的爷爷。他丢了狗不认错,儿子儿媳只能一错再错,将谎言进行到底。回想我们短暂的人生,父母、老师、上司、老板……只要管着你的,又有谁认过错?他们为什么不认错呢?因为认错对他们来说,绝非道歉这么简单,而是要承担丧失权力的风险,以及支配他人的快感。

至于这个爹味养成系统怎么来的,原因非常复杂,这里根据电影总结两条:第一传统儒家的等级制度,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都影响至深,第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嘿!就是好!”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昭昭学溜冰一摔再摔。不得不让人联想,上一代与下一代的问题。毕竟都长在同样的教育环境之下,都有着“好了伤疤忘了疼”这个毛病。曹保平用一个成长故事,重新强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痛感,这种前车之鉴在当下,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原文2018年,修改2023年8月26日】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给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钱。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