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169:愛國民主派的錯念
九七主權轉移後,香港的抗共運動就一直由「愛國民主派」主導,直至2010年之後,本土派在香港興起,並在年輕人中逐漸成為主流。我在2013年出版《香港思潮》一書,引言是「從無到有的香港本土意識的興起」。有關本土意識,容後再談。
這裡先談談2010年之前愛國民主派主導的社會意識。
自從1980年「九七」問題浮現以來,香港人一直在抗共的社會思潮中掙扎。開始時,香港人寄望在中英談判中,達致九七後英國以某種形式留下來,包括「延後轉移主權的日期」「主權換治權」「九七後繼續留在英聯邦」等等。而當時大專界關心國族命運的學生領袖們,就從概念出發反對殖民主義,嚮往民主和民族主義,支持中國「收回主權,民主治港」。中共總理趙紫陽給港大學生會的覆信說:「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是我國政治生活的根本原則。將來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即你們所說的『民主治港』,是理所當然的。」
一些對中共有幻想的人士,包括天真的學生,就認為中共承諾給香港民主了。他們都忽略了這段話的前半截:「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是我國政治生活的根本原則」。意思就是中國現在已經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了。換句話說,將來香港實行的「民主治港」也離不開中國式的民主。所以,我參與的「香港前景研究社」的朋友,和倪匡這些作家,並不相信趙紫陽講的「民主治港」。民調也顯示,大部分香港人不相信中共承諾。移民潮此起彼落,「起」是中英達成協議和六四屠城;「落」是因為香港仍然繁榮,有賺錢謀生機會。
且岔開話題談談趙紫陽。八九民運後,許多人都因為趙紫陽反對鎮壓並為此下台,對他持肯定態度。實際上,根據解密文件,戴卓爾夫人(台灣譯柴契爾夫人)當年訪問北京,主要的談判對手是趙紫陽,見鄧小平只不過是鄧對趙提出的「九七收回主權」作權威確定。也就是說,趙紫陽當年對香港人說「怕什麼」和「民主治港」,是包括他自己在內的中共領導層的共同意向。
就如同胡耀邦,在文革後掌權儘管顯得比較開放,但在1985年接受陸鏗訪問時說,中國的經濟強大了,國防力量強了,台灣若還不願意統一,「那就要帶點強制性了」。
中共的高層領導,無論後來有過怎樣開明的表現,但能夠上到高層,幾乎一定在長期「製造血污海」的鬥爭中,曾經心狠手辣地執行過殘酷政策。許多中共黨員,表面都很開明,甚至本性也可以說不壞,但參加了這個列寧式政黨後,合起來就會做出傷天害理的事。
除了趙紫陽給港大學生會的覆信,鄧小平在1984年談到一國兩制時說,港人治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並解釋「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只要具備這些條件,不管他們相信資本主義,還是相信封建主義,甚至相信奴隸主義,都是愛國者」。又說「可以罵共產黨,我們不怕他們罵,共產黨是罵不倒的」。他的意思可以詮釋為香港人可以「反共」,只要不「反中」就是愛國者。
八九民運後期,香港成立了「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簡稱支聯會)。香港大部分市民一方面同情中國學生反專政、爭民主,另方面更重要是對九七感到憂慮、對《基本法》的起草絕望,期待中國可以實現民主從而會帶來九七後香港的民主自由人權,於是也參與支聯會的活動。
支聯會擺明「愛國」,亦沒有反對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後來成立與支聯會一體兩面的民主黨,走的是同一路線。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在立法會是民主黨的黨鞭。他們的路線可以概括為「反共不反中」。符合鄧小平的「可以罵共產黨」但「尊重自己民族」的愛國者標準。倡導民主,既符合《基本法》所定最終實現特首和立法會雙普選的目標,亦沒有違反鄧小平的「愛國者標準」,更呼應中國總理曾經在信中支持的「民主治港」。
九七後,支聯會繼續舉行六四燭光晚會,以提升香港市民的中國人意識。2000年,民主黨主席李柱銘訪美遊說國會議員支持中國加入世貿,並給予中國永久最惠國待遇。意見廣受國會議員引用。翌年底中國正式入世。
同年五月,立法會以43票贊成、零票反對、1票棄權通過了「反對台灣獨立」議案。所有民主派議員都投了贊成票,只有吳藹儀投棄權票,理由是這個議題不屬於香港立法會權力範圍。
但在中共眼中,民主派這些「愛國」動作都是不算數的。為爭取香港民意與國際認可,提出「可反共不可反中」的「愛國者標準」也是不算數的。甚至正相反。中共在意的是「共」而不是「中」。「共」意味權力,反共,民主,都是要削減中共的絕對權力,這是絕對不能讓的。至於「愛國」嘛,中共掌權者的觀念就是「愛黨」。若不「愛黨」而「愛國」,比如為中國進入世貿去美國遊說、「反台獨」的表態,對中共來說都可有可無。若「愛國」是愛中國人民,為人民爭取自由、民主,反對專權統治,尤其是提出「還政於民」,那更是大逆不道。
中共嘴裡說的,跟他們的想法正好相反。果真民主、還政於民,那麼還有黨和我個人的特權嗎?

(原文發佈於2022年7月8日)
《失敗者回憶錄》連載目錄(持續更新)
160.陳方安生辭職,文官體制崩解
161.嗚呼!香港人自豪的廉署!
162.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樓塌了
163.港督與特首有什麼區別?
164.董建華下台之謎(上)
165.董建華下台之謎(下)
166.董下曾上的玄機
167.論政生涯進入下半場,想起倪匡
168.香港文化界的墓碑新誌
169.愛國民主派的錯念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