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欣怡
廖欣怡

喜歡趴趴走的懶宅女,既懶且嬌 感性也理性,但兩者混合比例異常 好奇心重,總想知道為什麼,然後不慎把自己繞進去

旅行與生死的相同與相異

別太認真的看待本文,純舒發感想

上週終於在心心念念的墾丁,扣除移動時間,待上了整整4天,也慢活了4天。

每天都過著想睡就睡,睡飽了再爬起來活動的日子,完全沒有設想任何目的地。活動節奏緩慢而慵懶,完全的随性。

光用腦袋想想就很舒壓,更別說4天都是親自身體力行的過著這種生活,當真是個爽字。

以前旅行,總是匆忙,想要盡可能的玩到更多更美的地點,相機吃景點就像現在的手機吃食物照一般,照了逛了,評點景點娛樂性和特性,喜歡才多待些時間,更多的是掐著點趕車前往下個景點。

年齡增長,去過的景點慢慢增加,也跟好友出了幾次國。有時候我會恍惚的想,「我,真的有“玩”到過嗎?」怎麼樣才叫“玩”呢?“玩”有定義嗎?“玩”的感覺是什麼?感覺這種旅行方式對於現在的我來說,是否太過匆忙?現在的我對於以前玩過的景點,還有幾個是有印象感覺的呢?也發現每次出門玩,就像去了另一個世界,除了跟喜歡重視的人出門旅行還有比較清晰的記憶,等身體的興奮感消退,旅遊的回憶就像被丟進後腦勺塵封,直到某個點被觸發了才又想起那種興奮感。而這種興奮感,跟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感覺很像,所以我以前很喜歡往外跑,騎摩托車,坐車搭便車都好,能出門就行。

但仔細的去感覺從小到大的旅行回憶,也發現年紀越大,好像每次旅遊都像沒帶身體出門,只剩下頸部以上的記憶。那時我還未覺察到自己在不知不覺間,本能的學習到身腦分家的絕技,用以應對敏感的身體以及外在的壓力。直到五年前的輕度發病。雖然只有短短的3天完全無知覺的生活,也不太有記憶,但還是能依賴本能生活,也本能的感覺到自己不對勁,畢竟從未有過這麼長的持續時間,以往都是睡一夜就好了,也就不怎麼在意。也幸好本能的知道要找人求救,身體真是的很敏銳。而這情況……是幾歲的時候慢慢發生的呢?現在想想……似乎……是在國中前後,就慢慢的演化成這樣了吧…變化緩慢,生活匆忙,那時候的我注意力一向分散而焦慮,就更不容易覺察到自己有什麼不對勁。

很高興本能的知道求救,很高興遇到貴人,也很高興有朋友同事家人的包容跟陪伴,讓我能有時間去上身心靈課程療育跟重新認識我自己,轉換觀點,練習覺察,重新再出發去面對工作跟生活。

好了,以上歪樓歪到要倒了,我到底是要說什麼呢?

各位想像一下……你去過了非常多的地方,國內外都已經去過。而今天,妳(你)要出發去你非常非常喜歡的地方旅行了,那裡的一切你都非常熟悉,因為是你最喜歡最常去的地方,你用你最喜歡的方式移動到那裡,並且用你所能想像最喜歡而舒適的方式在那裡過上整整4天,再用你最喜歡的方式移動回家,休息了幾天之後才去上班。你喜歡這樣的旅行感覺嗎?有想過,你為何喜歡去那裡嗎?為何喜歡這種旅遊方式呢?這個過程,隱約跟生死也是有點像。你在從本源來地球之前,你已經去過很多地方,當然也來地球好幾次了。然後,你發現喜歡這裡,每次的旅行對於在本源的你都很美好。而你,現在正在地球這個時空旅遊中。我上述的記憶經驗覺察,都是我旅遊內容的一部份,也是我的喜悅,厭惡,憤怒,快樂,驚喜,驚嚇,困惑,一如各位在旅行中遇到的人事物,總有各種經驗,即使是舊地重遊。你喜歡去的地方,必定與你聯結頗深,否則你不會“喜歡”。相對的,你對某個人事物地點頗易引發情緒反應,其實也就在引導暗示著你對這些很有聯結。至於什麼聯結……這個就各人不同了。簡單的說,跟你的記憶很有關聯,不管是哪來的記憶。這部分也跟旅遊很像。有快樂和較大刺激的記憶的地方,印象通常特別的深刻,不是嗎?

當然,聰慧如你,也能想像得到,旅途以你喜歡的方式結束,回到家,舒適的待在家裡,休息夠了才去上班或者過你原先的生活,做你該做的事,不就像是往生之後,你回到本源當中,帶回在旅途中提煉出來的寶藏回家嗎?

這麼想想,還挺美的呀……

也許有人會想,我不想要回到旅行前的生活,旅行才開心,回到生活不開心不喜歡。那旅行的時候會不會也有遇到不開心的旅行經驗呢?你會採取什麼策略應對呢?你的應對策略是否也在旅行前的生活中使用呢?如果……旅行也是你生活的一部份呢?其實真的,沒想像中的遙遠與分別,這一切近得像轉身就能摸到,差別只在於,你,願不願意轉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