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ence
Terence

Let's geek and art.

BBQ - 2022.08.04

1/ 最近事情繁多,且越来越习惯性地以「忙碌」为借口放弃 routine 的长文写作,放弃曾经在写公众号之初所秉持的“无论菜品好坏,请尽可能地上菜”的原则。再来是,自己也越来越喜欢为自己加戏,感到自己曾经所写的东西越来越重要,于是没有达到“自我高标准”的 draft 就不配放到公众号里来。但事实证明,这不过是自我欺骗的借口,以及太把自我当回事的幻觉。

更加真实的情形是,几乎没什么人会把你过往写的东西当回事,即便是当时感觉的“不错”,也会在不多时遗忘到九霄云外。没有人能够重要到可以长久地占据其他人的内心。以此为借口的“形象包袱”,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就像,所谓的“改革之难”,确实会有现存的既定形象“包袱”。但对真正的改革者来讲,这根本不值一提。在拿捏好利益的牌局中,根本不会有“既有形象”的矫情担忧。对于「自我」来讲,这就更渺小了。「自我」永远只对自我重要,对于其他人来讲,怕是比鸿毛还轻。

2/ 感觉已经经历了很多「无常」的莫名其妙,也曾无奈地体验了好几轮珍贵的友情突然形同陌路。但依旧没想到,无常依旧会随时随地地教你重新做人:以突破自我认知的方式,突然断崖式的分崩离析。就像你正在看着一部精彩的美剧,毫无征兆地被拔掉了插头。

某种意义上讲,这应该就是那些“经历亲友突然罹难”的家属的感受的千万分之一吧。这种脱离自身认知逻辑的突然中断,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突然捏紧了气管,呼吸急促又不知所措。想要求助,但却不知道向哪里呼喊,好似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失足落水。

不敢想象,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长,当「无常」再次袭来、只不过是以更为残酷的「生/死」来做示例时,自己会作何反应。那种没有缘由、找不到任何控诉对象、只能在空气中抓瞎的味如嚼蜡和心如死灰,会怎样在内心中展开,又会怎样随着时间的流逝一边去遗忘伤痛、一边又将伤痛缝合进内心的皮肉中结成痂。

当生命中的这种阅历越来越多时,恐怕都是会害怕阳光、害怕希望的吧?因为虽然「希望」至美,但越是繁华美丽,到头来就会被「无常」伤得越深。越是将深处的心声/自我吐露,越会被「无常」啃食得体无完肤。

回头望去,当看到那些阳光灿烂、对前路充满希望的新生力量时,可能只会羡慕而又怜惜地喃喃自语道:you're the sunshine, but I'd be the shadow in the dark. 就像《1566》中的嘉靖皇帝,在残酷的各种斗争中,终究化身为了对权术驾驭得游刃有余的「极阴」之人。不是嘉靖喜欢「太阴」,他看得懂「阳」、明白对子孙的「善」,只是,他不能成为 sunshine,他必须成为 the power of shadow.

3/ 可能也是因为最近经历的「无常」,所以会非常疑惑为什么「物竞天择」没有淘汰人类身上的「自毁性」倾向。「遗憾」和「自怨自艾」简直就是堕落的毒药。人会在这种疯狂的负向反馈中不断地去同情怜悯自己,然后开始停滞不前。而停滞不前会进一步加剧对自我的怜悯,从而形成更加坚实的负向反馈。

一旦陷入到这样的 negative feedback loop 中,即便是理性上知晓这是错误的路径,却依旧会义无反顾地在 negative loop 中不断地加强路径行为,甚至还会产生一种自毁性的快感。不太明白为什么这样的「心理属性」竟然可以在自然选择的历史长河中保留下来,这样的种群不早应该被淘汰么?

想到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借永泽之口说的话:绝对不要同情自己。面对「无常」,以我有限的阅历只能总结出两条应对原则,一是不要同情自己,二是不要自欺。既不同情自己的遭遇,也不因为「不同情」而拒绝认清自己现状的惨烈。是的,现状就是如此的惨烈,然后呢?没有然后,继续以「事实」为基石开始一点一点地向前。苦痛不必回避也不该回避,它对身体和精神的折磨将以摧枯拉朽之势侵蚀你的每一寸肌肤、每一方精神土地。但,你必须承认它们的到来,然后默不作声地 hold on。

接纳一切、承受一切,然后让这些穿过自己,再继续向前。也没什么了不起,不过是穿越沙漠的旅人的日常操作。




近期回顾

拒绝压榨剥削,但也拒绝躺平

反思的难处

错过不仅仅是遗憾,更是悲悯与仁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