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ence
Terence

Let's geek and art.

信息输入/输出的不同信道特点

信息的吸收(输入)和传播(输出),其实所需要的特征是不同的。我们在吸收信息时,更希望能够按照自己提出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高效地吸收,尽可能地排除掉自己不需要的干扰信息。而在将自己输出的信息传播出去时,所期待的要求则是相反,你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尽可能多的通过不同渠道渗透到足够丰富的地方,特别是那些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地方。如此你才能发现新的大陆,才能为自己对接新的资源,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我们往往会把这两种不同的信息处理行为混为一谈,进而粗暴地用一种方式来对待两种不同的行为:

  • 要么在吸收和传播,都使用自己的标准,如使用搜索引擎、限定自己吸收信息的channel。进而又只在自己熟悉的这些圈内传播自己的输出。
  • 要么是在吸收和传播时,不考虑任何标准,把信息扔到一个大广场(如微博、Twitter、头条、抖音)。进而又让这个大广场的杂音来掌握我们的信息摄取,又或是完全将自己的筛选标准交给平台的算法,让自己沉沦在低质量的信息海洋中。

正确的做法当然是因地制宜:在吸收信息的途径上精耕细作,而在传播信息的路径上大刀阔斧。你在摄取信息时,应该充分弄清楚自己的需求,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来吸收某块信息。是为了掌握知识?弄懂某个技能?弄清某个事实?还是纯粹为了娱乐想要放松一下自己?不同的目的,应该配备不同的信息渠道和信息源。如果将“娱乐信息源”接入到“事实调查”或“知识/技能学习”,那无疑会变成悲剧,甚至弄出性命攸关的大事情。

而你在信息输出时,应该尽可能地扩大它的传播途径。互联网最大价值,就在于它让信息的复制成本趋近于零,进而让它在影响力方面产生指数的网络效应,从而可以在创建个人品牌方面创造极端优势。关于个人品牌的创建问题,可以阅读王川的这篇思考随笔《王川:为什么大部分求职者的管理之道荒唐且低级》。这篇文章的主要论点是:每个人都应该通过互联网的网络效应来宣传自己,不断夯实自己这个品牌,进而获取到优质的供需配对,为自己赢得丰厚的报酬。而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互联网平台近乎为零的传播成本,让信息渗透到尽可能多的地方,匹配到那些你从来不知道的、但却match的行业、客户、雇主。

所以,在传播自己的信息方面,你应该选择尽可能大的、充满了杂音的平台。这样才能保证你信息的接受者,是充分异质化的。进而才有可能让两个可能表面上完全不可能的行业、idea,碰撞出火花,建立起合作。

再进一步,你应该如何处理其他人对你传播的信息的反馈、回复呢?很多人不怎么发表自己的言论,是因为害怕自己被喷,害怕自己的观点很愚蠢,害怕自己被他人指出错误。这其实又再一次犯了混淆输出信息和输入信息需要不同的信道特点的错误。

首先,如果其他人给你的回复,是理性的评判而不是情绪的发泄,那么,你显然赚到了,有大神给你下指导棋、斧正你前行的方向,你该感激涕零。其次,如果这些批评只是喷子情绪的宣泄,或是在变态心理趋势下单纯地想恶心人,那么,直接拉黑就好。为什么?!因为你是在输入信息,需要侧重的是filter,而不是像信息输出,需要高歌猛进、把信息池搞成万花筒。

你或许会说,这样选择性的吸收信息,不是会蒙蔽自己的双眼,无法开拓思路吗?

我的看法是:如果你想开拓思路,首先需要打好自己的逻辑基础和辨识基础。能够在正确的逻辑下,给出自己较为清晰的判断。这份能力,你可以通过系统性地学习critical thinking来能掌握。

在有了这些基础能力的前提下,由于你在输出环节铺设出了足够宽广的渠道,那么就不愁没有“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地方发出回声。有了这些回声,你只需要用正确的逻辑去判断:它是否是理性的批判、自己应该接受。是的话,就学习了;不是的话,就直接拉黑。如此而已。而任何非理性的噪音,都不值得花费一秒钟去耽搁自己的生命。所以不要怼回去,那只会浪费自己的生命。把自己想象成代码中的filter函数,直接扔掉就好。

总结起来,在吸收信息时,你应该选择自带filter的渠道,如书籍、自己筛选的blog、视频channel、公众号。而在传播信息时,你应该选择微博、Twitter、头条、抖音那样的大广场。这样充分结合自身目的的信息处理,才会更为高效。

另外还想多聊一句。忘记在哪里看到过一份材料,谈到关于微信公众号的理解。大意是,公众号更多的像是一家私房小店。在客户充分筛选了各种店铺后,自愿跑到你的私房店,其实会有更高的忠诚度,并且也不会打扰到客户。而微博更像是广场上临时搭建的夜市铺,琳琅满目、各种叫嚣。当时我的理解是,当然是前者更好,不必打扰用户。但现在想来,这其实不对。打不打扰,其实是在用信息输入的高标准在讨论这个事情。这根本没有考虑到信息传播的问题。而很多人要求微信公众号变成大广场,也没有考虑到微信公众号的自我定位问题。是选择大广场更正确,还是选择私房小店更正确?答案是,看你想要干嘛。





近期回顾

无谓的内耗

钱生钱的副产品

2019-nCoV下的空闲时间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或分享,请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谢谢!

 

更多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可加入知识星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