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ence
Terence

Let's geek and art.

有价值的事情不一定适合被商业化

俞军方法论》中曾精炼地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企业不是单纯地为了创造价值而存在,甚至不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存在,而是为了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而存在。”

如果一件事情有价值,但却无利可图,所依托的商业模式不能持续稳健地套现,那么,这件事情就不适合被商业化,不适合被当作创业idea。这样的事情,可能更适合被留给政府、NGO、学者去解决。而如果非要让其商业化,那或许只能等待科学技术的进步,或者商业模式上巨大的创新。例如,拍出有趣的视频这项技能,放在十年前那只能是不务正业。又或者是在特斯拉出现之前,电动车行业只能是巨头偶尔烧钱玩玩的政治正确。

所以大部分初级创业选手都在做一件什么事情呢,就是它或许有一定的价值,但却无利可图。(刘飞老师最新的文章《技能共享平台的启发性分析》从运营成本、获利方式等经济硬指标,细致地解剖了一个常见的感觉很有价值的创业idea。)

从理论上来讲,如果只是以盈利为目标,你其实根本不必为用户提供价值,坑蒙拐骗、打砸抢烧,都可以作为完美的反例来呈现:获取了收益,但还极大地损害了“用户”价值。

之所以要提供价值,无非是为了让对方能够“自愿地”交出钱来。注意,自愿是修饰语,本质是要获取收益。

所以,有价值但却无法盈利的事情,在根本上就是背离商业目标的。它更多的可能只是教科书给予人们的伦理到教育所衍生出的自我YY逻辑:要做一名好人,因为好人就有好报,所以造福于人的事情自然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所谓“坚持做有价值的事情、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都只不过是自我欺骗,把应该详细分析的盈利模式、预期回报时间,当作对上天的祈求、当作人伦道德的福报,其实和经济规律、商业逻辑没有半点关系。这种思维方式,是在用模糊的自我洗脑,来逃避对可预期回报、可持续性盈利模式的严肃分析。

也许会有人举例,那谁谁谁不就是通过坚持理想、坚持做有价值的事情而富甲一方吗?但实际情况可能只不过是他在某方面的投入收到了长期回报。而这个长期回报之所以存在,不过是他做的事情恰好与多年后的市场红利、时代趋势相切合。你可能没看到的是,还有大量坚持理想、坚持做有价值的事情、只是因为没有同时代趋势相切合的人,依旧平凡如初。这就是所谓的幸存者偏差的认知。

所以制定计划时,你必须严肃而细致地分析这件事情的投资回报率、回报时间、自己资源可维持的时间。你能看到多远,就做多远的事情,要有自知之明,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来合理安排自己的赌局。至少,在这样的赌局中,你的风险会相对可控。而如果存在看不到那么远、却又获得了意料之外的回报事情,那只能把他们归咎于命运的恩赐,属于运气范畴,不能纳入严肃的做事方式和可以依赖的方法准则。

有人可能会问,非得这么精于计算吗?不是说要心胸开阔、难得糊涂吗?在我看来,所谓的心胸和眼界,那不过是用来优化你的计算方法,到底是算大还是算小,是抓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以及如何判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而不是说,有了心胸和眼界,就可以不做筹算。《孙子·计篇》中谈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如此而已。





近期回顾

你应该自私一点

大部分的思考都是无意义的空想

BBQ - 2020.02.16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或分享,请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谢谢!



更多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可加入知识星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