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nshaw
earnshaw

自由主义草包

非婚生育,成为单亲妈妈,是30%的非洲妇女的人生--《卡推女王》影评

这部非洲励志电影看完并没有觉得热血沸腾,我的关注点也没有放在聪明的女主上,而是看到了她那不聪明的妈妈和姐姐。

她们的人生,才是大部分非洲妇女的样板。

在肯尼亚,30%的女性会非婚生育。乌干达的文化与肯尼亚的几乎无异,都说阿拉伯人带来的斯瓦西里语,大部分人都会非式英语。影片里那烂钢瓦搭建起的“贫民窟”,街头的bodaboda和一个个顶在头上敲车窗兜售东西的小贩,甚至是盘子里吃的食物,豆子、牛肉……和肯尼亚都是一样的,对于刚刚离开的我,是那么熟悉。


当然,还有一样的,是像费欧娜姐姐这些未婚生育的女性的命运。家里孩子众多,没有受过教育的母亲,在丈夫去世后就彻底失去了经济来源,连一块可以放牛的地都没有,这时候来自婆家和自家父母的经济支援是不太可能的,他们很有可能也只够糊自己口。而且结婚后还找父母要钱或任何东西,甚至与他们住在一起,在非洲人看来是可耻的。这时母亲就只能靠欠着房租,每天在街头卖点蔬菜,让孩子们去兜售玉米维持生活。

在小儿子被车撞后,费欧娜妈妈在焦急地赶往医院前,竟还换上了她唯一一件体面的衣服,一件金色耸肩的套装。那是她只有在重要场合才会穿上的衣服,即使送儿子去医院,她也希望告诉大家和孩子,我们并没有那么落魄,我们还有一些仅存的尊严。


但这件事却是让她们尊严彻底被摧毁的前兆,被房东扫地出门,托着从医院逃出来的弟弟,顶着全家家当,游走在这个贫民窟的街头。

这种生活,不禁让每个人都想逃离。然后一个骑着boda的男人,就向姐姐伸出橄榄枝。男人的甜言蜜语都是有目的的,但大部分这里的年轻女孩似乎不懂得这个道理,她们以为灰姑娘遇上了王子,坐上boda后座跟着他离开,甚至有时还可以接济一下这个家。


但谁都知道,男人会厌倦,因为结婚代价的高昂,他们绝不会轻易选择和你结婚,而甩掉你和肚子里的孩子是很容易的。当妈妈得知这一切后,并没有像中国式的父母一样骂你一顿活该,而是去拥抱她,拥抱这个loser。这里的女人是善良的,也或许是文化和宗教因素,从来没人舍得打掉这些父亲不是人的孩子。

费欧娜倒是很通透,她知道自己要是再不走出去,就会重走姐姐的路,过不了多久那些男人就会过来骚扰她。然后这个家就会陷入无止境的混沌漩涡,她也只能一辈子挣扎在穷困中。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在非洲这样的现象这么普遍,仅仅是因为经济落后,教育落后吗,但中国落后的时候这种现象也没这么严重。欧美未婚生育率高,那是他们理念前卫,女性经济独立了,而非洲显然不是这样。

他们的男人不负责任是出了名的,哪家男人在外面没几个女朋友是很少见的,这背后的文化因素很复杂。原始的一夫多妻文化下,每家每户里都是一个妇女领着一众孩子,很少看到男人的踪迹,男人是被尊重的一家之主,而不是辛苦养家的供养者。

这与现在的情况差别不大,我走过很多肯尼亚的农村,一两个妇女养着一众孩子住在拥挤的土房子里,靠仅有的土地上出产的玉米、牛奶来维持生计的案例一大把。而同时另一个现象也很普遍,每个村里,不管有多偏远,都会有一个桌球室,那是仅供男人消遣的地方,而会让他们更拉风的是拥有一辆摩托车,这样他们就有理由每天早出晚归,但却很少往家里拿钱。


也许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会适当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我所认识的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她们对这些男人和婚姻都很绝望,但她们想要孩子。

“再过几年,我可能会找一个中国老板,给他生一个孩子,我不在乎他有没有结婚,他只需要给我钱就行了。我只是想要孩子。”一个去中国留过学的朋友这么对我说。她们认为中国男人普遍比非洲的好多了,他们更温柔体贴,也会对她负责。

又或是,有些女孩,在为努力逃离这个地方而努力,“反正我说不会嫁给一个肯尼亚男人,我还没在这见过哪个男人是值得的。”

以我的视角,我所接触的肯尼亚男人,很大一部分是摩托车司机,商户小贩,做美甲的,做保安的,做服务员的。他们没有抽烟喝酒的坏习惯,相对于阿拉伯男人来说更谦卑温柔,有时候也可以说有一些软弱。尤其是做服务行业的,他们会用很低的声音跟你说话,很少有和他们起冲突的时候。这时候你就会想,对外人都这样,他们对家人怎么会差?

可能我还没接触到他们的全貌,没有在这个地方成长,也就无法理解内中的文化因素。但这30%的妇女的灾难,依旧每天在那里演绎着,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