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碎碎念
心的碎碎念

用心理學治愈自己的瑜伽占星者——心的碎碎念

如何開啟智慧 | 讓我們遠離煩惱與恐懼~

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於適當的路、正確的路和唯一的路,這樣的路並不存在...

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於適當的路、正確的路和唯一的路,這樣的路並不存在。——尼採

有一位讀者留言給我,他說:“我已經很努力地在學習、記筆記、成長......可就是怎麼也記不住。請問如何才能開啟智慧?”

回答這個問題,並不表明我已經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智慧,我只是談談自己對於“智慧”的理解與體悟。

其實,這位讀者的留言很具代表性,很多人都問過我類似的問題。例如,當他們遇到人際關系的困擾時都會問,“那你說我該怎麼辦?”

我當然不會直接告訴他們應該去如何如何,我只能告訴他們,“你始終知道自己該怎麼辦,當下的你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你和真實的自己相距太遠了,以至於感知不到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要找到那個答案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自己安靜下來,去感知真正的自己。漸漸地,你會發現那個答案如此清晰。然後,你自然會知道該怎麼辦。"

當然,當很多人聽完之後可能似懂非懂,又或者覺得我說了等於沒說。那正意味著他們太需要靈性成長了,因為智慧就蘊藏在靈性成長的這個過程之中。

一個人,若把自己生命無限可能的選擇權輕易交到另一個人手中,那將會是一件非常危險且可悲的行為。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哪怕他再成功,他也無法告知另一個人應該去走哪條路。正如尼採所說:

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於適當的路、正確的路和唯一的路,這樣的路並不存在。

如果有人給了我們一個關於”智慧“的定義,又或者,他明確地告訴我們怎樣做才是智慧的選擇,那我會選擇遠離這個人,因為他正在扼殺我對生命的感知力和創造力。

一個人,當他告訴別人他已經找到了真理,那我們就應該懷疑他找到的究竟是否是真理;一個人,當他告訴別人他已經擁有了智慧,那我們就應該懷疑他究竟是否擁有真正的智慧。

真理和智慧,永遠不是一個固定在某處的知識或東西,它無法被找到。但它又確實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它潛藏於萬事萬物的變化中、在我們對當下的覺知中、在我們與宇宙的連接中......

這讓我想起很多人不惜花費重金只是為了和巴菲特吃一頓午餐,拋開虛榮心這一方面,他們無非是想從巴菲特那裡獲得一些所謂的“財富秘籍”。然而,從1957年起,巴菲特在每一封的致股東信中都毫無保留地分享著自己的心得,只是有智慧能讀懂它的人少之又少。人們總想從他口中得到某些點石成金的箴言,恨不得讓他告訴自己幾個股票代碼。但是,巴菲特的確告訴了人們比那些他們原本期待的更有價值的東西。這很難不說明巴菲特的確是一個擁有超高智慧的人。

那麼,為何絕大多數人在遇到問題時都只想得到一個答案呢?這要追溯至遠古時代。

在遠古時代,節約體能可以更為有效地尋找食物、住所、爭奪配偶,甚至與掠食者展開抗衡......成年人的大腦重量約占身體重量的2%,但它卻能消耗每日所需能量的20%。現今社會我們把吃飽了不動稱之為“懶惰”,但在遠古時代,這是非常必要的生存策略。於是,這種大腦懶惰的本能機制被延續了下來,直至今天仍然在起作用,它的表現之一就是大多數人只喜歡現成的答案而不喜歡思考。這是深植於人類大腦神經元共同的基因延續。這是其一;

其二,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從小開始就被教育成為一個聰明人。我們習慣了學習去做一個聰明的人,因為那意味著我們會被人喜愛、會得到好處......

但聰明之人永遠只能看到眼前,只能顧及眼前,“長遠”對他們而言是急不可待的煎熬。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當我們無法將眼光放得更加長遠的時候,當下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憂慮與麻煩。

當我們只想要一個標準答案的時候,正是我們不由自主地在無意識中追求安全感的本能的體現。而一旦這樣做了,我們就只能淪為一個流水線上的產品,或一部機器或一個工具,無法成為一個富有生命力的生命,因為生命力意味著變化性和創造力。

這很好理解——就好比我們養了一盆花,從把種子埋進土裡開始,我們就給它制定了一系列標準——必須在幾天內發芽,芽必須長多高、長成什麼樣,必須幾時開花、開什麼顏色的花、開成什麼形狀......可能嗎?

既然我們心中都有答案,可為何還要將此幼稚、可悲的行為一次次運用在自己或家人的身上呢?

還記得兒時小馬過河的寓言故事嗎?如果小馬不親自去探索和嘗試,那麼究竟誰說的是正確的呢?如果小馬長成一匹健碩的馬之後,感受是否又發生了改變呢?

真正的生命,具有可變性、復雜性和豐富性。任何一個“標準”對生命來講,都只能起到消極的扼殺的作用,而非積極的成長作用。

我們長久以來不斷地做著與智慧背道而馳的事情,卻還想求得智慧,這就像我們既要向左走,又要向右走一樣,這是不可能發生的。在這種情形中,我們只能在業力的牽引下不由自主地向自己熟悉的、不斷加深束縛的那個方向前進。

由於我們從出生到現在,甚至加上過去所有業力的記憶,我們始終習慣了去累積,無論知識、傳統、財富還是行為模式等等等等。我們始終認為累積得越多越好。然而,正是這種種累積,在不斷地加深我們的業力,使我們無法自由,甚至帶給我們深深的痛苦與恐懼。

智慧不是知識的累積,不是經驗、傳統、記憶等等任何一切的累積。恰恰相反,想要尋求智慧,需要我們首先丟掉所有知識、經驗、傳統、記憶的累積。用新生兒的眼光去看世界。

智慧之人能專註於任何一種當下(無論好壞),他不會為了...而去做......。當他成為自己真正所是的樣子時;當每一個瞬間都完完全全變成真正的存在時;當他無為、無欲、無求,無我時,智慧便會與他不期而遇,這是一條永無止境的探索之路。

作者:一人一世界,用心理學治愈自己的瑜伽占星者。

如果你也渴望治愈傷痛、讓心靈得以棲息、

讓靈魂獲得自由,那麼你的到來,剛剛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