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芜岛wasteland
荒芜岛wasteland

”失语荒原上的新闻实验“,独立校媒,创办于2015年。又一个发不了稿的惨兮兮的校园媒体,微信平台账号卒于2022年11月29日

从一张白纸到迭起的抗议潮|记南传钟楼事件始末

”这些松动至少证明大家的声音被听到了,或者说一些人无法再装聋作哑了。但这之后怎么样我们都不知道。其实大多数人还是不安的,这样对普通人其实是不公平的。“

11月26日下午,南京传媒学院的钟楼前,一名留着长发的男生举起了一张白纸。他身着一身黑衣,戴着黑色帽子和黑色口罩。人来人往,他在胸前举着白纸,一动不动地站着。随后,另外一名学生加入了他的行动。其间,有视频拍到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性抽走了学生的白纸,并被旁观学生质问:“为什么要收他白纸?白纸有什么攻击力?” 失去白纸后,那名男生只是继续站着,双手悬在空中,随后又有学生递上了白纸。

彼时两人的行为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周围来来往往的学生中,有人停下拍照,有人打探原因,也有人试图劝解,担心活动走向极端。一名新疆男生也加入了劝解,他问举白纸的人“为什么要做这些”,又坦言自己没有勇气站出来,而对方没有回答。

除了较为平和的旁观和劝说外,也曾有一名负责核酸检测的志愿者过来指责:“参与抗疫的每个人都很辛苦,你们却在这里像发牢骚一样做这些事”,有学生反驳:“举一张白纸怎么了?也可以理解成是为了保护环境”。随后这名志愿者被人群驱赶走。

整个过程中,举着白纸的两个人始终保持着沉默。

(图源网络)

从这个晚上开始,一张白纸引燃了中国大学对封控政策、言论自由的抗议潮,“白纸”也成为封控抗议潮的标志性符号。此前,“11月24日新疆乌鲁木齐大火造成10人死亡、9人受伤”的消息已在互联网空间引发舆情。从乌鲁木齐开始,中国多地爆发线下民众悼念及抗议活动,而中国高校成为了抗议爆发初期的主要战场。根据端传媒公开发布的统计信息,截止12月2日下午,在中国,至少有162所大学的学生表达抗议。

有人将发生于南京传媒学院的抗议行动视为“白纸革命”之始:广泛的学生抗议潮流由此而起。也有人觉得这不过是一场幼稚而混乱的行动,甚至将其定性为“煽动学生反华的非法集聚”。面对矛盾的叙述,我们试图根据在场者的描述和视频资料,拼凑起当晚活动的全貌:它如何从个人的“行为艺术”走向集体的抗议浪潮?学生们的初衷是什么?它又如何被曲解和污蔑?抗议潮流退去,身处事件中心的他们如何看待这场行动的意义?

(图源社交平台) 南京传媒大学钟楼广场俯视图 钟楼是校内最高的建筑,其面向的圆形广场被学生们称为“斗兽场”


学生们举起白纸前的校园并非风平浪静。据南传学生星星回忆,11月25日,一篇讽刺乌鲁木齐官方通报的文章《路是通的,他们不跑》已在朋友圈被学生们接力转载,乌鲁木齐民众走上街头的视频也被大规模转发,但都难逃被删帖的命运。记录消失后,又有学生发文表达对限制言论自由的愤怒。星星明显感觉到大家积压已久的情绪被点燃了,当晚已有人开始自发筹备默哀活动,计划在12月1日火灾事件头七日进行哀悼。

26日上午,钟楼阶梯下、广场四侧的树木旁、走廊的拐角处都有学生自发摆上了纸板,内容多与言论自由、悼念逝者相关。这些行为很快就被保卫部制止,到下午纸板已近乎消失。当天柚子和朋友也自制了卡片在路边,上面写着:“删吧,就算在广场上举白纸,大家也知道写的是什么”。很多人在此停下围观、拍照。柚子的朋友告诉她:“我从没觉得自己的字这么有力量”。

(图源受访者)

但很快,她们被一个疑似保安的人制止,然后看着他一点一点把纸撕下。男人的身旁有一个年纪很小的女孩,她也在帮着撕掉那些文字。柚子后来在微博写下:“当时我觉得很心疼,心疼她什么都不懂,跟着自己的父亲,撕下这些青年人的声音。不知道她之后会变成什么样,但我想她应该学会说话。”整个过程中,柚子和朋友都保持着沉默,只是一直盯着他看。围观的人依旧很多,柚子觉得:“这就足够了。”

据南京传媒学院的一名学生称,摆放纸板的举动在学校里常有,有时与时政热点事件相关,有时是生日祝福,“摆放这些东西就像是我们学校的艺术传统”。

也有学生称,当天下午校保卫处的工作人员批评了摆放纸板的同学,后来这几位同学被警局约谈,具体情况未知。

随着这些行动在朋友圈传开,六点左右广场上人群开始聚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举白纸的行列,叶城也是其中一员。活动结束后有人问他:“举白纸是为了什么?当时香港占中也像你们这么举白纸的。”叶城的回答很简单:“不为了什么,我举白纸只是为了表达我的愤怒。”

由于围观的人太多,举白纸的同学选择站上台阶。钟楼的台阶很陡,不留意则容易摔倒。出于担心,一些同学站得很近以保护彼此。有人累了,身边的人会顶替他的位置举起白纸。站上去不久后,叶城看到一个胖胖的男生骑着自行车来到钟楼,带着一个蓝牙音箱,在广场上放起了国际歌。后来又有人开始带头唱国歌、高喊“团结就是力量”。叶城说:“像是积怨已久,很多事累积起来,‘咔’一下就爆发了。”


得知广场上人群开始聚集,小青立刻喊上朋友一起去了钟楼。当时天已黑,钟楼的照明灯被校方关闭,一些同学自发亮起了手电。聚集在台阶周围的学生正高唱着国歌,一个浑厚的男声格外响亮。唱到某些段落时,歌声已经走调,以一种近乎呐喊的方式爆发出来。由于广场中心太过拥挤,小青选择不再向人群靠近,她远远地听到一个女生大声转述:“校方表示开灯会照到学生的脸,给台阶就赶紧下”。“听起来挺有威胁意味的”,小青说。部分学生多次要求学校开灯,怀疑校方故意遮掩,也有人担心现场没有灯光容易发生踩踏事件。后续网络上有人称:校方关灯是为了防止学生被警方拍到,但小青对校方的态度始终存疑。

在小青提供的视频中,一位站在楼梯上的新疆男生取下了口罩,面向人群用力地喊出:“我站在这里,不是因为我有多勇敢,而是因为台上这两位女生给了我足够的勇气。我在这里为火灾里失去亲人的朋友们、逝者发声,也为全国所有的遇难同胞发声!”台下叫好声、鼓掌声雷动。这名新疆男生又继续高喊“人民万岁、逝者安息”,围观者也纷纷响应。他们高举着手中的灯光,呐喊声简短而有力。没有复杂的口号,有的只是不断接续的重复。紧接着又有人起头唱国际歌,效果并不好。有人记不清歌词,直接关闭了手机闪光灯。齐唱开始变得混乱,大家又改唱国歌。

现场部分音频

(文件源自受访者)
(图源社交平台)

小青距离钟楼台阶较远,周围很多人也都像她一样,只是默默站在那里,举着相机记录。她说:“我比较社恐,没有去喊口号。但我也相信只是站在那里,就是一种支持。”

仍在校外办事的佳豪也得知了学校的情况,他不时跟进着钟楼的进展。仅看了现场视频的他形容自己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同样在校外的星星也看到了视频,她很惊讶,没想到有人愿意站出来声援举白纸的同学。一直以来,星星都觉得南传和自己理想中的学校有很大落差。但那晚,她为自己的同学们感到骄傲,也第一次觉得和他们同在一个学校是一种荣幸,“也许大家都是有想法的,只不过需要第一个站出来的人做号召,才会有更多人发声。”

星星认为南传虽然没有公办学校的优势,但整体的氛围还是较为自由的。学校很少召开大型会议,在规章制度、形式上没有那么多严格的要求。“也许是这种松散的氛围让大家更自由,不去想太多后果,而是更着眼于当下的一切。”

当晚也有老师选择为抗议的学生发声。星星的一位老师说:“从教这么多年,我很清楚什么样的学生会被偏爱。我也曾试图指出问题,但最后都归于软弱。我很佩服这些站出来的同学”。也有人说:“同学们如果有心理上的问题都可以跟我讲,我会尽量帮助你们”。但更多的老师试图劝说学生“不要盲目冲动”。

星星还将抗议视频转给了父母。父母只是将这件事评价为“行为艺术”,除了劝她早些回寝室外没有再多说。

在社交平台,对南传的声援越来越多,不少网友表达了对学生的担忧。一位有着3万多粉丝的网友为学生发声:“希望今天鼓励大学生站出来的各位,不只是为了慷青年之慨,让这群年轻的孩子短暂燃烧自我,为这一刻真诚的正义与孤勇付出沉重的代价。所有看到学生发生的成年人、社会人,尤其是中生代,要尽一份良知去身体力行保护这些孩子。”更有粉丝量超过40万的传媒大v在微博表示:“现场学生们喊得不过是‘人民万岁,逝者安息’,南京以及全国的朋友们,请保护他们。”

 

然而,身处现场的叶诚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他觉得一些带头出来发声的人反而让这件事变得更复杂了。叶城有些反感那个带头喊话、为家乡发声的新疆男孩的言行:“支持家乡是合理的,但对于站在楼梯上的人来说,大家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他说的话把现场很多人的情绪调动起来了,给人的感觉是他在代表我们发声。好像霎那间其他人都不再有自己行动的意义。”中途叶城曾试图委婉地打断他,但并没有什么效果。

钟楼的活动在校内外舆论场上迅速发酵。一名受访者透露,当晚已有班级团支书在群内叮嘱大家不要前往钟楼凑热闹,也有辅导员要求学生发送定位。但也有学生表示,不同院对此事处理方式不同,他在事前事后都没有收到通知。

校领导到达前,一位女老师走上了楼梯。视频里,她带着黑帽子和口罩,教育楼下的学生:“你们很有意思,你们根本不理解国家的一些......” “你太理解了,你是贵州大巴车上那27个人吗?”被学生的嘲讽声打断后,该老师质疑:“你到现场了吗?”男生又追问:“您觉得那是假的吗?我没到现场说明那不是事实吗?”

随后女老师被另一名学生扶下楼梯,气氛得到了缓和。

当晚七点左右,南京传媒学院执行校长曹国圣到达了钟楼。据自称在现场的学生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信息,钟楼广场已设置了封锁线,防暴车、警车在校外停靠。受访者提供的视频资料中,校长站在台阶上通过扩声器对学生喊话:“你们尽管围在这,没关系,我陪着你们。你们总有一天要为你们今天所做的一切付出代价。”

 “你也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这个国家也要付出代价!”反驳声一个接一个。“我们要开灯,有什么问题?”“不要核酸要自由!”“你打算封到什么时候?”喇叭声、嘶哑的呐喊声,汇成一团。他试图以“疫情防控是国家的政策”来回应诉求,却又一次点燃了愤怒:“谁在和你讲具体的事情了?我们只是站在这里,抒发我想抒发的东西”。

(图源受访者)

而在互联网上,校长的喊话被任意截取,成为了传递立场的工具。有人指责校长“让学生付出代价”是在威胁学生,也有人强调他多次提到:“我和你们站在一起”。一位自称南传学生的网友在微博写下:“希望大家回到事情本身,而不是被带偏到‘镇压学生’这种错路上来,学生很好,没被暴力镇压。即使情绪渲染比条理陈词更具传播性,但还是希望大家保留一些理智关注事实。”

据小青回忆,整个过程中大多数时间学生都在和校方沟通。很多人顺势提出自己的诉求:“不做核酸”、“要解封”,甚至有人要求退还学费。学生内部也起了争执,辩论的两方互相扣帽子,定义对方为“小粉红”、“不清醒的傻瓜”。佳豪评价道:“大家的诉求是不统一的,导致场面有些混乱。但这些诉求也有共性,最大共性就是要自由。”。

混乱中,站在台阶上的叶城已经听不清大家在说什么,只能看到校长被围在乌泱泱的人群中。后来,站在他身旁的一个男生突然冲下台阶要和领导谈判,要求校方不追责,“台阶下的人和校方起了冲突,但大多数站在台阶上的人都是沉默的,台上台下已经是两拨人了”。

谈判以校方承诺不追责结束。执行校长曹国圣答应学生:“只要大家现在离开,今天的事情等于没有发生,我们不会追究大家任何责任。” 但“不计较、不追责”的承诺很快就遭到了质疑。一名女生和校长就“校方关闭照明灯”一事产生冲突,情绪一度激动。校长要求她说出自己的名字,一位在场的女生回忆:“那个女生大声说出来了,接着周围很多人都在喊自己的名字。”

一片吵闹中,校长被迫走下楼梯离开。女生又继续质疑校方防疫政策的不合理之处,收到的回复却是校领导一句“马上给她父母打电话。”

“不是说不追责吗?”,“你这样有意思吗?”, 抗议声再度爆发。有人直接用脏话谩骂起来。此起彼伏的批评声砸向他,短短十几秒后他就从人群里消失了。小青清楚地听到有学生高喊:“你不是一直要在这里陪着我们吗?怎么就走了?”

在佳豪看来,当晚现场很混乱,领导和学生互相打断,大家都像在发泄积怨已久的情绪,唯一有效的沟通结果是不追责的承诺。“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诉求来,它们有共性,但并不统一。活动的性质和目的不断在变,整个进程在朝着大家无法预料的方向前进。”

对于这场“诉求各不相同”的行动,叶城说:“希望一帮互相不认识的人只是站在那里就达成一致了,这也太理想主义了。你自己信吗?”


人群散场后,佳豪才回到校园,他从五点就开始收到钟楼活动的消息,紧接着是校外朋友的追问:江苏省外,已经有在华北、东北、珠三角的朋友们来问他南传发生了什么。

 回忆起当时看到的消息,佳豪形容那些信息十分混杂、真假不清:“有直接攻击的,说我们是垃圾三本艺术渣滓窝、境外分子的摇篮、脑残大学生。也有的在造谣,说学生被抓走了,有人挨处分了,有人被劝退了......”佳豪试图以实名制澄清的方式捍卫学校,却被评论质疑:“是不是收了学校的钱?学校给了你保研名额吗?”抱着不想被蒙蔽的想法,他决定自己去现场看一看。

佳豪在九点左右到达钟楼,那时楼梯上只剩下几个人,还有少量的人在一旁围观。老师们正在劝学生离开,佳豪也去帮着劝解,但楼梯上的人仍然不愿下来。情急之下, 一位领导扯了学生的衣服,他担心发生冲突,又转过去安抚领导。“当时下面的人看我们的情况就是:老师拉着他,我又拉着老师,三个人都在用力。”反复几次后,楼梯上的人终于被劝下来,围观者才陆陆续续离开。

其实早在钟楼抗议活动的前一天晚,星星就已经加入了一个两百多人的微信群。该群计划于12月1日(乌鲁木齐火灾事件“头七日”)在钟楼举办默哀行动。

 不同于26日晚钟楼活动的无组织和混乱,这场活动的发起人在准备时就充分考虑了活动的风险。他明确声明“此次活动仅仅为了默哀和悼念,活动全程请大家保持安静,结束后有序离开,请勿拍照录像。本群禁止任何讨论,以免内容被别有用心的人断章取义。”除此之外,发起方还专门安排了负责维持现场纪律、全程录音录像的同学,并提前将默哀活动报备给辅导员。

佳豪于25日晚加入群聊,但此群在26日钟楼一事发生后被解散,默哀活动也不了了之,发起人被传唤至公安局。谈及对当晚活动的评价,佳豪说:“直到今天我也认为我们的同学是勇敢的,但可能行为上考虑不够。我不会希望那天的事情从未发生过,只是可惜它没有以更好的方式发生。”

(一名南传学生在26日晚发布的朋友圈)

根据记者多方核实后的调查结果,活动结束后,有多名核心参与者被联系了家长,且被公安局传唤。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并没有任何学生受到处分。据一名自称南传学生的网友发布的信息,活动结束后学生被要求“删除所有公开发布的有关此活动的内容”,而也有受访者表示并未收到任何类似的通知。

当晚一名南传学生在微博写下:“相比之下,大学生是最不用瞻前顾后的群体了。我们没有饭碗可丢,没有家庭压弯我们的脊背。我们站在高处,可以听到四面八方的声音。如果连我们也不挺直腰杆,也被捂上嘴巴,那还有谁能够站出来发声?”这条微博阅读量逾70万,但已无法被查询。

截止到目前,在微博上以“南京传媒学院”为关键词搜索,有关26日晚南传钟楼活动的图片都被抹去了痕迹。在“南京传媒学院”超话中也无法查询到相关记录。

见证了事件始末的叶城形容那晚的一切就像是“酒吧里的一出群像戏”:在昏暗的情况下,人只有保持清醒才能看清周围人的神情,去揣测不同人的想法,而那时他们表露得可能比白天更加明显。而对于叶城来说,他参与过、追求了自己认可的意义,并且承担了责任,“这样已经无愧本心了”。

钟楼事件结束后的第二天,星星发现学校里唯一的变化就是多了两个核酸监测点。

国交楼的长廊依旧排着很长很长的队伍,人们在等待着做核酸,“一切好像一如既往,风平浪静的”。但同时,她又感觉自己被注入了一些力量。以前她只是转发很多东西,它们可能很快就被删掉。连她自己都记不清谁死去了、谁做了什么、她又曾为什么样的事情流过眼泪。有时,星星甚至希望小行星撞击地球,大家平等地死去,“但是现在行动真真实实地发生在我身边,我不会再感到那么虚无。”

抗议结束的那晚,星星在微博上看到许多人对南传学生的声援,那一刻她为自己的同学感到骄傲。此前她觉得南传作为一所民办二本院校,总是处在学历鄙视链底端。但那晚星星从南传的同学们身上看见了很勇敢的一面,“他们做了很多人不敢做的事情。这个世界已经有足够多的理性了,我们需要感性的力量”。

她谈起了自己初中时信服的一句话“宁愿痛苦、不要麻木”,但随即又开起玩笑,说当时的自己“太中二”。现在她发现痛苦也改变不了什么,也许更理性的人会置身事外,他们更明白如何面对这个世界、怎样运行好自己的这套生存法则,也就更能获得青睐。

(图源受访者)

又一次路过钟楼时,星星拍下了钟楼台阶的照片。图片里空无一人,那晚的呐喊、争吵、勇敢和混乱没有在这里留下任何痕迹。一波又一波的抗议浪潮下,潮汐已出乎意料地转换了方向。星星说:“这些松动证至少明大家的声音被听到了,或者说一些人无法再装聋作哑了。但这之后怎么样我们都不知道。其实大多数人还是不安的,这样对普通人其实是不公平的。”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星星、小青、佳豪、叶城均为化名。)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共赴一场新闻实验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