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鹏
肥鹏

肥鹏

笔记:《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

老王悖论:

1、改革找死,不改等死

2、改革的危险肯定不是这本书的重点;托克维尔提到这一点,只是是提醒统治者需要提高改革的政治智慧,而且是越早改风险就越小;他肯定不是为顽固派辩护;

3、更有意思的是老王的思考角度:他是怎么看待tg自己(坏政府)?他又怎么看待改良和革命(宁可等死也不找死)?


个人解读作者观点:

1、大革命的原因是:“中央集权”和“大一统”的旧制度导致了全国上下都没有“政治经验”;

2、贵族制度:虽然不平等,而且惹人厌恶,但却是平民对抗“王权”的唯一友军;

3、贵族先被团灭,是因为他们丧失了统治权,却仍享有令人憎恨的“免税”福利;



以下正文:



一、生平(1805~1859、54岁):

1、父母在大革命中被捕入狱,幸好由于1794年热月政变才逃脱断头

2、1835年(30岁):发表《论美国的民主》第一卷,1840年35岁发表第二卷;

3、1839年(34岁):任众议院议员,1848二月革命后,参与第二共和国宪法制订,1849年6~10月任秩序党内阁的外交部长

4、1841年(36岁):荣膺法兰西学院院士

5、1851年(46岁):路易波拿巴12月政变后,成为第二帝国的“国内流亡者”

6、1856年(51岁):发表《旧制度与大革命》,此前15年从政未发表著作

7、三年后,年仅54就去世了;


二、前言:

(一):三条真理

1、人们在摧毁贵族制度;

2、但没有贵族制的社会,更难摆脱专制政府;

3、而且没有贵族制的地方,专制制度的害处更大;

(1)因为人们已没有种姓、阶级、行会和家庭的任何联系,只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专制制度更夺走人们一切共同行动的机会,把人们禁闭在私人生活中;

(2)因为没有什么东西的固定的,每个人都焦虑不安,生怕地位下降,苦心经营往上爬;

(3)金钱成为区分贵贱尊卑的主要标注;把人们从公共事务中转移开,一想到“革命”就浑身战栗

(4)促使贪婪之心横行无忌,攫取不义之财

(二):自由

1、只有“自由”才能摆脱以上弊病,人们才会联合起来参与公共事务;

2、民主:有民主无自由的社会,可能会有最优秀的基督徒(腐朽的罗马帝国),但绝不会有伟大的公民;

3、平等:只要平等和专制结合在一起,精神和心灵肯定会持续下降

4、尊严:无自由,而想不用奴颜婢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5、独裁者:即使独裁者也认为自由是美好的,只是(所以?)只有他才配享有自由;



第一编:


第一章:没人预见到大革命的爆发,或认为仅仅是周期性、转瞬即逝的“平常事”

(一)预见

1、阿瑟.杨虽然意识到革命迫在眉睫,但没认清革命的意义,甚至认为革命会增加贵族的特权;

2、柏克认为大革命将使法国衰弱,甚至灭亡;

3、人民担心的是王权会使用暴力,而不是担心群众暴力;


(二)实际

1、大革命不仅摧毁了政治机构和民事机构,甚至动摇了社会基础;

2、不仅变革了法律,改变了习俗,甚至要清算上帝本身;

3、不仅跨越了国界,而且争取到对方的民族站在自己这边;

4、摧毁了君主制,但却制造了更可怕的怪物;

5、有些人将大革命视为“魔鬼”,有些人则视为“上帝的福音”


第二章:大革命并不是要摧毁宗教

(一)18世纪的哲学

1、政治法律准则:人人生而平等、人民享有主权等等;

2、与教会为敌

(1)虽然大革命最初是攻击教会,而且失败之后也仍然不相信上帝;

(2)但是并非因为他的“宗教教义”,而且因为他是“政治制度”(他是尘世的地主、领主、什一税征收者和行政官吏)

(3)大革命胜利后,他的反宗教事业即告结束,不仅法国,整个欧洲的宗教事业都重新振兴

(二)它不是无政府主义

1、虽然它摧毁了一切现存权利和风俗习惯,摧毁了人们尊敬服从的思想,产生了独特的无政府主义特点;

2、但中央政权将原来散步于整个社会的零散权利都归集起来,创造了一个新的权利,虽然脆弱但强大的新权利;

3、米拉波:取消高等法院,取消三级会议省份,取消教会和贵族特权阶级,其实对君主政府更有利

4、以官吏取代特权贵族。以统一的规章制度取代地方特权;虽然打击了特权,但单一的公民阶级,却更有利于权利的执行;


第三章:大革命在形式上非常象宗教革命

(一)形式

1、超越了国籍和民族:原则问题比领土更重要

2、普世价值(大一统):只考虑人本身(共同本性),并不考虑法律、习俗、传统等特殊情况;

3、对外扩张(基督教):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原始异教通常局限于一国之中,虽然也会导致不宽容和宗教迫害,但并不会象基督教一样积极地向外扩张布道;

4、全人类的新宗教:

(1)它不仅仅是法国的革命,而且是全人类的新生;

(2)虽然它没有上帝和礼拜,却象伊斯兰教一样,将使徒和受难者充斥于整个世界;

(二)特殊性

1、其手段和思想其实并不新鲜:各个世纪都宣传鼓动者,为了普遍法则而去改变具体习俗,为了人类天赋权利而去推翻现存政体;

2、15世纪前都失败了:但18世纪时,人们的地位、习俗和风尚都发生了变化;

3、特殊性:竟然有那么多得民族能有效地使用革命手段,并轻而易举地接受革命准则;


第四章:全欧洲的封建制度都完全相同,且都陷于崩溃

(一)法律雷同

1、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分裂为千百个敌对的小社会,但在中世纪,却突然涌现出统一的法律;

2、它并不是罗马法(封建法?),且与其对立;与人类之前的法律都截然不同;

3、其严密程度却不亚于现代法典,属于半野蛮社会的高深法律;

4、英法德(从波兰到爱尔兰海)的法律都惊人地相似;

(二)政治制度

1、14世纪的土地赋税清册非常清晰,越往后越杂乱无章;

2、13~14世纪的德意志自治市非常富庶开明,但到18世纪,其活力和自治精神等已消失不见;

3、18世纪,欧洲政体到处陷于崩溃,西欧尤其突出;

(三)崩溃

1、政治自由:在中世纪时到处可见,但已消失

2、贵族阶级:也丧失了生命力和活力

3、省议会:民心更倾向于王权;

4、仇恨:衰弱制度的危害力其实在减小,但其激起的仇恨却更大;

5、根源(王权):取代贵族统治的官吏等级制度,即国家行政机构,摄取了原有的地方自治权利;

(四)英国:谁要是只研究法国,也就永远无法理解法国大革命

1、封建制度:17世纪以来已基本废除;

2、贵族:各阶级互相渗透,财富成为一种新势力;贵族阶级虽然消失,但却开放了贵族政治;

3、平等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赋税人人平等;言论和出版自由;

4、复苏:以上新原则渗入古老的躯体,使其在保持古老形式的同时,灌输了新鲜活力;


第五章:大革命的业绩就是摧毁了等级封建制,建立了平等的中央集权

(一)误解

1、它是政治社会革命,而不是宗教革命;

2、它不是无政府主义,反而是要增加公共权威的权利;

3、它的创新并不多,也没有实质改变人类的根本法律,但它的目的是要废除欧洲共同的旧法律;

4、它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长期问题的积累,迟早都会发生;

(二)业绩

1、等级:摧毁了贵族、等级、封建制;建立了更平等、更简单一致的政治秩序;

2、崩塌:在一瞬间完成了本需要长时间、点滴积累才能完成的事业;




第二编:


第一章:为什么法国的封建权利更令人憎恶

(一)德意志农奴制

1、1788年,农民不能离开领主庄园,否则会被武力追捕;

2、农民受主日法庭审判,私生活受其监督;

3、不能改变职业,结婚需要领主同意;

4、为领主服劳役甚至达每周三天;

5、农民可以成为土地所有者(除了部分莱茵河流域),但所有权是不完整的;不能任意转让或抵押,甚至种什么和卖什么都要领主同意;

6、产业不能全部由后代继承,其中一部分要归领主;

(二)法国的封建压迫是最轻的

1、13世纪起,诺曼底就废除了农奴制;仅仅在东部一两个被征服的省份还有点残留;

2、农民可以成为土地所有者,农村存在大量的小地主;地产划分并不是开始于大革命;

3、大革命虽然出售了教士的全部土地和贵族的大部分土地,但大部分都由小地主买走得;

4、大革命虽然没有划分土地,但“解放”了土地,减轻了很多劳役负担;

(三)贵族制度的消解

1、领主不再是国王在教区的代表,不再负责执行法律、召集民兵、征收捐税、颁布国王敕令、分配赈济等;

2、领主仅享有福利(免税权和特权),但已没有了权力;教区的一切事物都由官吏主持

(四)封建权利(大部分都与土地或其产品有关,全部损害土地耕种者的利益)

1、为领主服徭役和道路通行费基本都取消了;

2、领主仍征收集市税、市场税,并享有专有狩猎权;

3、强迫居民在磨坊磨面,用其压榨机压榨葡萄;

4、土地要缴纳转移和变卖税,并且要担负年贡、地租以及现金或实物税;

5、教会领主享受同样的好处,主教、司铎、修道院院长都拥有采邑或可收年贡的土地;修道院通常也有一个村庄作为领地;

6、教会另外还收什一税;

7、但整个欧洲都是同样的封建权利,而且法国是相对较轻的;

(五)为啥法国人民更痛恨封建权利

1、土地:如果法国农民没有成为土地所有者,则跟土地相关的封建权利也就跟他没关系;

2、领主:如果领主仍然拥有统治权利,则农民会视领主压迫为天经地义,就好像我们现在向政府纳税;



第二章:旧制度:中央集权(并不是大革命的成就,而是旧制度的产物,而且是大革命后唯一遗留下来的旧制度)

(一)三级会议省

1、4大省份:勃艮第、布列塔尼、朗格多克、普罗旺斯

2、多处于边远地区,人口只占1/4,只有2个省份才享有真正的自由权;

(二)财政区省

1、巴黎四周都是财政区;

(三)旧行政制度

1、规章和权威错综复杂,权限常常混杂碰撞;

2、官吏:遍布全国,但互不隶属,因为他们的官位是买的,谁也夺不走;

3、法庭:有权制定行政规章制度,职责政府措施,并向官员发号施令;

4、市长:体制多样;有些叫行政官或行会理事;有些是国王选定的,有些是旧领主选定,或人民选举,甚至是花钱买的永久统治权;

(四)王权

1、御前会议:

(1)最高法院:有权撤销普通法院的判决;

(2)高级行政法庭:拥有一切特别管辖权;

(3)立法权:根据国王的意志

(4)捐税:制定和分派

(5)人员:由出身低下的人员(如前总督),而不是大领主构成的;

(6)行动:悄无声息,不引人注意;

(7)总监:全部管理都委托给一位官员;

(8)权利:但并没有真正的管辖权,仅仅是在发表决定,实际上是国王一人在决断;

2、总监:

(1)所有与钱有关的都归他管,即整个法国的公共管理;

(2)角色不断更换:财政大臣、内政大臣、公共工程大臣、商务大臣;

3、总督

(1)普通人、年轻、上进心强;即使最贫穷的贵族也不屑于出任;

(2)通过遴选上来,而不是通过选举、出身或买官,随时可被撤换;

(3)从行政法院分离出来,但又拥有其全部权利;既是行政官,又是法官;

(4)可能是新贵族,可任命总督代理;

(5)尽管权力很大,但很难看到,淹没在旧贵族的光辉中;

(五)捐税权

1、包税:

(1)含军役税、人头税和二十分之一税等

(2)由御前会议在中央直接和金融公司,每年一次秘密商定总额、各省分摊额;

2、军役税

(1)古老税种,以前委托给地方官,18世纪后收归中央;

(2)自卫队:征兵制的前身,负担更重,在农村青年中抽签产生,役期6年;

3、人头税

(1)新税种,不用顾及古老权力的传统

(六)公共工程

1、地方当局(领主、财政局、大路政官)仍然存在,但只管村间小路,且自此后少有修路:

2、御前会议(桥梁公路工程局)制定规划,总督直接指挥工程师,总督代理召集徭役施工;

(七)公检法

1、骑警队:分成小队,遍布全国,由总督直接指挥

2、司法机构:只能制定地方条例,且随时可被御前会议取消;

(八)慈善

1、领主:因旧权利被剥夺,也相应摆脱了旧义务(赈济、教育等)

2、中央:每年拨给各省一定的基金,再由总督分配给各教区;穷人只能向总督求告;

3、慈善工场:由遥远的御前会议决定在哪设立;

4、工业总监:强迫手工业者生产某种产品;强制农民致富,命令拔掉“低劣”的农作物;


第三章:旧制度:行政监管

一、城市

(一)城市自由

1、封建制度崩溃后:即使领主已不再治理乡村时,城市仍保持自治权;行政官由全体人民自由选举

2、1692年:首次普遍取消了选举制度,从此开始卖官;

(二)卖官

1、卖官鬻爵:国王在各城市向某些居民出售永久统治权;

2、法官:往往有益,因为可保持独立性;

3、行政官:需要责任心、服从和热忱,所以总督和总督代理的职位绝不出卖;

4、无政治目的:路易十一是恐惧民主;路易十四仅仅出于财政目的;

5、重新出售:赚钱

(三)两个会议

1、城市政府:

(1)由城市官员组成,是市镇的执行权力机构;

(2)由选举产生,行驶临时权力;

(3)日益贬值:因为权力逐步收归中央;

(4)城市官员:不领薪金,但免税且享有特权;

(5)集体领导权:没有等级顺序,行政官不能独自领导;

(6)市长:是市政府的主席,但不是城市的行政官;

2、全民大会:负责选举城市政府

(1)15世纪:由全民组成

(2)18世纪:由特权显贵组成,工业行会代表日益减少;只包括资产者,几乎没有手工业者;

(3)虚有其表:人民不再相信,不再关心政事;

(4)小寡头统治:某些家族主宰

(5)收归中央:所有总督都指出以上弊病,但药方是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政府;

二、农村教区

(一)中世纪:

1、村民:组成有别于领主的集体,选举自己的首领,并自行管理;

2、领主:利用、监督和统治这种集体;

3、类似美国:

(1)没有常设的代议制机构,也没有市政府;

(2)在整个社区领导下,由官员分别管理;

(3)经常举行全体会议,全体选举官员和决定重大事务;

(二)18世纪

1、两类市政官员:仍由选举产生,但已变为国家的工具,而不是社区的代表;

(1)收税员:根据总督的直接命令征收人头税;

(2)理事:是总督代理的首要代表,在其日常领导下,代表其处理政府事务;

2、领主

(1)不再统治:如邀请其参与事务,反而会刺伤他的自尊心;

(2)妨碍作用:他的存在和特权,导致无法建立一个新的教区管理机构;

(3)空心化:所有富裕而有知识的居民,因为他们的插手而逃往城市;只剩下愚昧无知的农民;

(三)民主残余

1、表达权:选举市政官员或讨论某一公共事务时,每个人都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无投票表决,也无真正的磋商;

2、选举权:一般有普选权,但常常由总督指定候选人;偶有自发选举,则会被总督撤销,或无限期中止一切新选举;

3、社区官员:命运非常残酷,常被总督代理处以罚金,甚至下狱;

4、虚有其表:即使修补教堂的屋顶,也需要遥远的御前会议裁决;

5、和专制结合:即使最专制的政府也能够采取最民主的形式;被压迫的人们还得摆出若无其事的可笑样子;

6、意义:是唯一被农民所理解且非常珍惜的公共自由;


第四章:旧制度:行政法院和官员豁免权

(一)普通法庭

1、独立性:国王不能将法官调离、撤职或擢升;

2、只判决涉及私人利益的案件;

3、以前会插手行政权,指定政府规章;

(二)行政法院

1、新法令:一律提交总督或御前会议裁决;

2、古老法律或惯例:调案

3、与政府有关的案件:征税相关、车辆运输和公共车辆治安、路政河流航运等;

4、扩权到与政府无关的案件:只要国王陛下愿意;

5、临时省法庭:总督选定若干有大学学位人员

6、恶果:法庭干预政府只对案件有害,而政府干预法庭则使人们堕落,变得兼有革命性和奴性;

(三)官员豁免权

1、新宪法:任何政府官员,未经事先批准,不得由普通法庭起诉;

2、大革命前,政府只能违法庇护官员,现在则可以合法地让官员违犯法律;


第五章:旧制度是如何变成中央集权的?

(一)行政权

1、中央政府只是听从其“本能”,并不是事先有意“规划”的;

2、保留了古老名称和荣誉,但削减了其“权力”;

3、利用了人的“惰性”和“自私”;

4、利用其“流弊”,但并不“纠正”他,而是慢慢“取代”他;

5、最终,“总督”这个新职位,取代了旧政权的所有职位;

(二)司法权:唯一让政府感到有点棘手

1、并没有把“高等法院”排除出行政领域,中央政府只是逐渐扩大其权限,最终占领了几乎所有领域;

2、民怨沸腾时就让高等法院暂时理事,然后再悄悄重新控制了所有;

3、斗争围绕着“政策”问题,而不是“政府”问题,通常是新税法;

4、大家争的是“立法权”,而不是“行政权”,因为双方都无立法权;

5、中央政府变得更加老练和精明,导致高等法院越来越不过问正在的行政问题,变得像“保民官”,而不是“行政官”;

6、法庭缺乏灵活性,新时代和新思想产生的新案件往往无先例可循;

7、中央政府反而日渐完善,变得更规范透明和温和;


第六章:旧制度的行政风尚:亲自指挥、亲自部署

(一)统治者:历史是座“画廊”,原作很少,赝品很多

1、“大臣”要洞察一切事物,要在“巴黎”处理一切事物;

2、如被迫要委托给“办事员”办理,则这些人就变成了真正的掌权人;

3、为了领导一切,则必须“审查”一切,“效率”慢得惊人;

4、“统计”报表“详尽”而“不准确”,由总督代理和教区理事填写;

5、行政语言没有文采,像流水账;但到18世纪末,受狄德罗和卢梭等影响,语言变得多愁善感,充满“怜悯”和“感动”;

6、行政官员几乎都是资产者,形成了一个新的阶级,是新社会的贵族;

7、心虚:最小的独立团体也使他畏惧,不愿让公民以任何形式考察他们;

8、甜头:允许极其自由地讨论宗教、哲学、道德乃至政治的普遍和抽象的理论;

9、根基:只要人们不评论政府的芝麻小官,甘愿他们攻击政府的基本原则,甚至可讨论上帝;

10、对“书籍”很宽容,对“报纸”却非常苛刻;

11、政府控制一切,不是为了使一切陷于荒芜;他对自己的任务非常理解;

12、而且非常积极,只是他的积极不仅无用,而且有害;因为他往往想做超出其能力的事,甚至是没人能做到的事;

13、政府很少坚持必要的改革,因为缺乏不屈不挠的毅力;总是不断更改规章法律,导致政府官员只能懈怠自身事务,忙于研究各种新制度;

14、即使法律没有被变更,但为方便起见,常偷偷被扭曲,被援引例外;导致规定严峻,但实行起来软弱松怠;

(二)被统治者:依赖性

1、人们遵从政府,只是出于“习惯”,而非出于“意愿”;因此偶然的激动就会导致“暴力”;

2、因此政府“镇压”人们,也是靠暴力,而不是法律;

3、中央和个人之间,已摧毁了所有的“中间”政权机构;导致中央政权成为社会机器的唯一动力;

4、即使“改革家”也是想借“中央之手”来摧毁一切,再按他们设计的的再造“一切”;

5、农民平时反抗的最厉害,但如农业歉收,也希望有中央巡视员来指导,甚至愿意给予报酬和荣誉;

6、人民只怕“骑警队”,而有产者只信任骑警队;而英国佬即使被偷,也不愿有骑警队来压迫他们;

7、政府已取代了“上帝”,所有人连贵族都向总督求助;甚至连“气候”异常,都责怪政府;


第七章:巴黎定于一尊的地位是由于政府的性质

(一)中央集权

1、政府担心难于治理过于巨大的城市,严禁巴黎的扩大和建筑新房屋;

2、但巴黎仍不断壮大,且其“地位”比“城墙”扩大得更快;

3、其地位的增长不是因为“城内”的事务,而是因为“城外”,因为地方的自由权利在不断消失;

4、但“国家”并未在衰弱,反而处处在“运动”,只是其原动力都集中在巴黎;

5、巴黎到处在“沸腾”,而外省则死气沉沉,即便偶尔集会,也只是为了听取来自巴黎的消息;

6、但外省民情激动,一触即发,只是尚未行动罢了;

7、制宪会议竟然可以像划分处女地一样,非常有“条理”地划分为83块新省份;就像解剖尸体一样;

(二)工业中心

1、巴黎不仅成为权力和时尚艺术的唯一中心,而且工业和制造业也集中到这里;

2、革命前60年,巴黎工人增长了2倍,但总人口仅增长了1/3;

3、因为巴黎对工业的财政立法障碍比外省少;也更易于逃脱行会师傅的束缚;

4、政府虽有警觉和恐惧,但主要是担心木材的供应等,并没警觉到人口聚集的危险;

5、最终,巴黎成为国家的主人,并且武装起了一支军队;


第八章:独夫体制使人们变得非常相似,但又漠不关心

(一)大一统

1、各省特有的生活已逐渐消失;

2、立法和执法也在全国的统一;

3、不仅各省之间,而且省内各阶级之间,虽然人们地位各异利益也不同,但人却又彼此相似;

4、虽然相似,但又各顾自身利益,缺乏共同行动互相支持的精神,因此大革命一瞬间就彻底推翻了这种冷漠的社会;

(二)贵族

1、尽快仍享有特权,但随着权利的丧失,他们也逐渐陷于贫困;

2、将土地一块一块卖给农民,剩下的领主权和地租仅够维持生活;

3、既骄傲又贫困,因此容易感觉受到侮辱;

4、莱茵河流域有点类似,但英国却相反;古老贵族仍增长他们的财富和权利,新贵族只能模仿他们的富有,却无法超越他们;

(三)资产阶级

1、虽无特权,但仍不断发财致富;

2、他们的财富和贵族一样,都是田地,甚至是“领地”;

3、他们都住在城里,教育和生活方式使他们具有同样的知识(理论性和文学性);

4、除了权利之外,他们具有同样的思想、习惯、嗜好、娱乐、阅读和共同的语言;

5、在英国,虽然不同阶级具有共同的利益,但他们在精神和风尚方面仍有差异;因为“政治自由”使人们互相依附但又彼此不同;


第九章:为什么大家如此相似,却又壁垒森严、漠不关心?

一、英国贵族

(一)开放性

1、英国的特殊性在于其摧毁了种姓制度,而不是其国会、自由、公开性或陪审团;

2、贵族和平民不仅充实同样的职业,而且互相“通婚”;

3、法语gentilhomme(贵族)→英语gentleman(绅士)→美国(公民)

(二)英法差异

1、英国贵族外形模糊、界限不清,人们从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成为贵族,导致所有接近贵族的人都自认为也是贵族;

2、法国贵族的障碍虽然容易跨越,但标志却十分明显和固定;

a、路易十一:为了贬抑贵族,拼命封爵;

b、路易十四:为了财政收入,拼命卖官鬻爵;

c、路易十六:因为社会风气,免费授予官位;

3、因为壁垒分明,自私自利且趾高气扬的“新贵族”反而更容易引起民众的嫉恨;宁愿缩小封爵的门径;


二、法国

(一)封建中世纪

1、贵族

(1)由国家中的所有首领构成,最初只不过是“掌权”阶级,并未立刻形成“种姓”;

(2)中世纪时就已变为“种姓”,唯有“血统”出身才能决定谁能“掌权”;

(3)除了英国,其他欧洲大陆国家的贵族最终只变成了“种姓”,而不再“掌权”;

2、附庸:经营领主土地的一切人

(1)经常和领主合伙治理领地,和随领主作战;

(2)领主法庭:

a、根据特许权,每年有一段时间帮助领主进行审判和治理居民;

b、每15天去领主法庭,和领主或他的普通法官一起审理刑事案和纠纷;

c、领主法庭为农村小所有制,省三级会议或全国三级会议则为城市资产者;

(3)地位:作为个人,14世纪的资产者远不及18世纪,但作为资产阶级整体,则当时更有地位和保障;

(4)共同反抗王权:14世纪初,贵族和资产者经常为了保卫国民自由和各省特权而联合起来;


(二)旧制度

1、贵族

(1)随着领地统治的瓦解,三级会议越来越少召开,甚至在1614年停开;普遍自由权利和地方自由都随之毁灭;

(2)和资产者在公共生活中再没有联系,只是在私生活中偶尔相遇;

(3)特权:在贵族“阶级”丧失政治“权力”的同时,作为“个人”,却获得了更多的“特权”;

(4)世袭统治权虽越来越少,但却享有更多“当官”的世袭权力(类似普鲁士),作为“第一奴才”的专有特权;

2、免税权:最令人厌恶的特权

(1)军役税

a、从查理七世(1422~1461)时的120万里弗尔,到路易十六增长到8000万;

b、其他各种捐税、徭役、自卫队等,都被折算为军役税;

c、贵族本人虽免税,但需要替佃户交税;实际受益虽不大,但人们的直观感受却非常差;

d、整个欧洲大陆都不平等,但不像法国这么明显;德国主要是间接税;

(2)普遍税:人头税和二十分之一税

a、名义上共同纳税,但征收时也有所区别

(3)危害:阶级分离

a、为了免税,特权者会想方设法和民众划分界限,造成割裂;

b、公共事务总与纳税相关,因此也不再一起商议问题,也没有了共同的利益;


3、资产阶级

(1)资产阶级和人民的分离,就好像他们和贵族的相互分离一样;

(2)中产阶级几乎全部住在城市:因为贵族特权和军役税

a、领主平常对农民亲密和气,但对邻人(资产者)却十分蛮横无理;

b、因为领主不再需要这些附庸来帮助他统治,又因为其丧失了真正的权力,需要通过虚张声势来自我安慰;

c、领主不在领地居住,其代理人反而更加狗仗人势;

D、搬到城里,更容易减免或逃避军役税;

E、作为教区征税员的“征收”义务,比“缴纳”的义务更令人害怕;

(3)人生目标:“当官”

a、有钱就想买官,而不是扩大生意;

b、发明出各种新的职位,如各行各业的监察员;

c、这对农业和商业的危害,比军役税和行业师傅还要大;

d、免税:有几千种官职可以免税或劳役,所有开支都转嫁到下层阶级单独承担;

(4)城市资产阶级和郊区农民的矛盾非常尖锐

a、资产者甚至比总督代理更容易出卖人民自由权;

b、所有团体因为各种“小特权”不断分裂和清洗,成员甚至缩减到三四人;

c、但成员之间反而更易争吵和斗争,吵得总督和法官头昏脑涨,最后都提交到“御前会议”;

d、小团体之间(如假发师和面包师)不断摩擦,虚荣心又导致更加敏感,但正当的自豪感反而被遗忘;

(5)法国传统并没有个人主义:实际是小团体的“集体”个人主义


第十章:政治自由的丧失和阶级隔离导致了大革命

一、自由

1、法国:自由丧失→丧失地方独立→阶级分离

2、英国:自由→互相往来→取得一致

3、英国贵族的天性更傲慢,但为了维持统治,只能和底层打成一片;

4、英国是贵族承担最沉重的公共负担,以便获准进行统治;而法国贵族直到灭亡仍保持免税权(负福利),作为失去统治权的补偿;

二、无代表不纳税

1、14世纪,这句格言在英法都是同样明确的;

2、中世纪,国王一般靠领地的收入生活;特殊需求由特殊捐税提供,是由教士、贵族和平民一起负担;

3、普遍捐税一般为间接税,所有消费者一起承担;有些是直接税,不是根据财产而是根据收入来征收,如年收入的1/10;

4、百年战争时,1356年约翰二世被俘;1415年疯癫查理六世签订了《特鲁瓦条约》;查理七世为了伟大复兴,终于做到了可以不经各等级同意便可任意征派军役税;

三、统治权换免税权

1、无偿服兵役的义务使贵族免交军役税;但是当时的军役税多用于领地,而不是王国;

2、因为当时贵族是与王权敌对的危险阶级,为了不激起其反抗,所以国王选择征收“军役税”;

3、军役税不久就增加了十倍,所有新捐税都变成了军役税;马扎然想跟豪门征税,但很快就退缩了;

四、国家财政

1、王家财产、贵族头衔等不断被出售,再不断被收回;

2、契约受到破坏,债权人每逢危机就成为牺牲品,国家不断失信于民;

3、黄宗羲定律:税上加税

4、封地获取税:

(1)本来拥有地产是阶级融合最快的办法,但世袭领地和平民土地的差异导致了阶级鸿沟;

(2)本来税负很轻,但到18世纪,每20年就征收一次,每次约全年收入,父债子偿;

(3)连贵族都想废除,因为妨碍了他们出售土地;

5、行会师傅

(1)最初只是为了联系同行业成员,既为了救助,也为了抑制工人;

(2)16世纪初,文艺复兴盛期,将劳动权转化为国王可以出售的特许权;

(3)因此导致每个等级团体变成了封闭的小贵族,并形成了妨碍技术进步的垄断权;

(4)尤其是路易十四的黄金时代,因为其对金钱的需求是空前巨大的;

(5)整个体制都不是出于政治目的,而只是为了给国库捞钱;

6、捐官制

(1)没钱又不想开三级会议,卖官鬻爵则应运而生;

(2)同时满足了第三等级的虚荣心和欲望;

(3)国民深处的当官欲望正是后来成为“革命”和“奴役”的共同源泉;

(4)没钱→捐官→官员又免税

(5)捐官收钱→因人设岗→冗官低效有害→新设政府机构(办理其他官员假装在办但又实际未办的事情)

(6)好国王和坏国王都一样;亨利四世出售官职世袭权,路易十二最后确立捐官制;



第十一章:专制旧制度有比今天多得多的“潜规则”自由

一、自由仍未死亡,但变得奇特

1、政府已然独断专行,但还远未成为所有个人的“主宰”;

2、古老习俗、风尚、甚至“弊端”,都在妨碍政府行动,并在人民灵魂深处保持着“反抗精神”;

3、中央集权已具有今天一样的性质、程序和目的,但尚未具有同样的“权力”;

(1)卖官捞钱:失掉了任意封官免职的权力,“贪婪”的欲望妨碍了“专权”的欲望;

(2)“公职”这种有害的结构,导致最专制的“意志”,却在“实行”时变得软弱无力;

(3)政府对其权力的大小也不了解,办事畏首畏尾,一遇到反抗,便不知所措;甚至不敢行使正当的权力;

(4)路易十五虽自私但优柔寡断,路易十六品德仁慈;而且都没想到有人会推翻他们,所以也就不够“残酷”;

二、贵族

1、贵族虽然放弃了权力,不时有求于政府,但仍保持先辈的骄傲,极端蔑视当局,既仇视奴役,也仇视法规;

2、虽然毫不关心公民们的普遍自由,但却毫不容忍政府控制自己;因此在反抗王权时,比第三等级还要激烈;

3、由于贵族的天生精神和崇高品质,其实应该将贵族纳入法律的约束,而不是将其彻底根除;

4、没有国王特准,贵族不得十人聚会商讨任何事物;

三、教士

1、教士现在俯首帖耳,屈从君王;但当初他们是最独立的团体,因为他们拥有人们不得不尊重的特殊自由;

2、法国教会到最后仍保持定期会议;低级教士拥有保障,防止上级暴虐,主教也不能迫使他们屈从君主;

3、许多教士具有贵族血统,具有天生自豪感;封建特权对教会整体危害很大,但却有助于保障教士个人的独立精神;

4、许多主教和修道院院长为人圣洁,学识出众;

5、危害最大的是:剥夺教士一切的“土地”占有权,将其全部收入改为“薪俸”

(1)教士一生服从外来权威(罗马教皇),在居住国度又没有妻儿,和法国唯一的联系就是“土地”;

(2)良知上依赖教皇,衣食上仰赖国王,导致他只关心教会利益,对其他政治状态莫不关心;

(3)作为品德指导团体,他的平庸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灵魂在公共事务上的软弱无力;

6、教士在陈情书中虽然不宽容,顽固维护其特权;但他们一样仇视专制制度,热爱政治自由

(1)个人自由应受到保障,不是靠“许诺”,而要靠人身保护法等“法律”程序;

(2)摧毁国家监狱,废除特别法庭和调案,公开一切法庭辩论,保证所有法官的独立性;

(3)任何人不得免除兵役,征兵应减少侮辱和压迫;

(4)反对封建领主权利和限制劳动自由,要求废除内地关税,大办私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设立慈善机构;

(5)召开议会,三级会议必须年年召开,制定法律,投票表决捐税;

(6)关于神权问题,则只字未提

7、教士身上的缺点,只不过是所有行业组织固有的缺点;

四、资产阶级

1、旧制度的资产阶级精神更独立,占据的官位也更多,而且不能被免职;

2、各种豁免特权,使资产阶级变成了“假贵族”,但往往也表现出“真贵族”的骄傲和反抗精神;

3、因为被分割为各个“小团体”,自然就忘掉了“整体”的利益;舞台虽小,但一样有观众;

五、法官

1、被压迫者上访的唯一途径,就是司法机构;

2、旧制度的司法机关复杂、低效、昂贵,但他从不屈从于政权;

3、当时“卖官鬻爵”还没有腐蚀法官,“终身制”和“不求升迁”都保障了法官的独立性;

4、王权虽然窃取了讼案审理权,但也不敢永远阻止法庭“听取”控诉,“陈述”意见;

5、法院“不正规”地干预政府,虽然使行政事务无法正常进行,但有时倒成为个人自由的保障;

6、1770年,当巴黎高等法院被撤销时,法院和律师没有一个人屈服退让;

7、司法习惯在很多方面变成了民族习惯;这是旧制度唯一留下来的“自由人民教育”,一切事物均可“辩论”、“复议”和“公开”;

(1)国王:发敕令时必须说明理由,下结论时必须阐明原因;

(2)御前会议:判决时必冠以长篇前言;

(3)行政机构内部:人们对各类事物进行讨论,辩论后才做决定;

六、人民

1、只有人民,尤其是农村人民,除了“暴力”以为,对于压迫几乎无法反抗;

2、因为他们没有“发声”的途径;

3、18世纪时,没有那种因贪求“安逸”而培育的“奴性”;

4、他们不会因为某政权“有用”或“为非作歹”而屈服或被奴役:

(1)他们对国王既像父亲一样满怀温情,又像对上帝一样充满敬意;

(2)他们服从国王最专横的命令,不是出于“强制”而是出于“爱”;

(3)他们往往在极端的依赖性中,又保持着非常自由的精神;

(4)大革命已将这些情感连根拔起,今天已无法理解他了



第十二章:农民不仅被压迫,而且被“抛弃”(农村的空心化)

一、逃离农村

1、所有大贵族和部分中等贵族都住在巴黎;“不在地”贵族的管家往往勒索的更苛刻;

2、农村只剩下家道小康,无力脱身的小贵族,他们往往负债累累,穷困潦倒;他们也不再是照顾或同情农民的首领,平常在城堡里极度吝啬,以攒钱到城里过冬挥霍;

3、农民一旦靠勤劳挣到一点点财产,便立即打发子弟进城,以便买个一官半职;

4、唯一的绅士只剩下教堂的神甫,但他们也和政治权力勾结,反而激起农民的仇恨;

5、一切成员都贫穷、愚昧和粗野,村里的行政官、理事和收税人也不通文墨,遭人轻视

6、个别省份,如安茹(即后来的旺代)反而甘愿和农民待在一起,后来唯有这些拒绝向国王尽义务的贵族,反而拿起武器,为君主制而战斗捐躯;

二、封建负担大大减轻了,但取而代之是更沉重的新负担

(一)军役税

1、两个世纪以来,军役税增加了10倍;

2、摊派是随意的,征收是有连带责任的;无法预知下一年应该交多少;

(二)收税员

1、每年随便任命一名农民为收税员,由他负责把捐税分配到所有其他人身上;

2、省议会由不缴纳军役税的特权者组成,由于大家都不愿当收税员,因此规定每个人都必须轮流担任;

3、收税员要以他的所有财产乃至人身对其职务负责,通常在2年内,他必须花一半的时间奔走于邻里之家;

4、这些“倒霉蛋”一身二任,任期内不仅自己破产,也横征暴敛导致大家破产;

5、大家互相窥视邻居,告发邻人财富,人人被挑唆去嫉妒、仇恨和高密;

6、某些有权征税的三级会议省反而轻徭薄赋,只按地产抽取,不因纳税人财富变化而变化;

(三)自卫队

1、本来军役税是用来供国王购买士兵以免除贵族及其附庸军役;但到17世纪,军役的义务重又落到人民头上,而且全都落在农民头上;

2、被征兵的危险导致人民长期心神不宁,只要未结婚,直到40岁都可能被征;

(四)劳役

1、到路易十四末期,道路维修就全靠劳役;商业发展又导致不断新辟道路;

2、社会进步使所有其他阶级富裕,却使农民更穷困;

3、徭役从原来的领主徭役改为王家徭役,最后扩及到所有的公共工程,如修兵营等,而且常规军又越来越多;

(五)骑警队

1、到了冬季,乞讨是不可避免的;但为扫除低端人口,骑警队逮捕乞丐达5万多人

2、法国人在最大痛苦中经常表现出来的轻松愉快,只不过说明他们相信自己的厄运是不可避免,所以自寻开心;




第三编:


第一章:公知

(一)文学和政治

1、法兰西一直都是一个最有文学天赋的民族,但从没有展现像18世纪中叶前后的精神;

2、与英国不同,他们从不卷入日常政治,也不担任任何公职;

3、也不像德国同行埋头研究哲学和美学,他们终日讨论社会起源、公民和政府权利、人与人关系、习俗法律等;

(1)大部分人只不过蜻蜓点水,但抽象的文学政治理论程度不同地散步在所有著作中;

(2)他们政治体系分歧非常大,从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政府理论

4、一致的共同点:认为应该用简单而“基本的”、从“理性”与自然法中汲取的法则来取代统治当代社会的“复杂的”“传统系统”

(1)不像往常那样只停留在几个哲学家头脑里,却一直深入到大众中;连妇女与农民的想象力都被激发起来;

(2)荒谬可笑的特权泛滥,把人们推向“天生平等”的思想;

(3)凌乱古怪的旧制度,导致人们厌恶旧事物和传统,希望以理性来勾画出崭新的社会;

(4)作家由于没有政治自由,对政界根本一窍不通(只要见过自由社会,听过政治辩论,即使不问国事,也能深受教育),所以他们敢大胆创新,更热爱“普遍”的思想和体系;

(5)同样因为愚昧,民众对作家言听计从,衷心拥戴(假如在三级会议中参政,在省议会行政,也就不容易被煽动)

(6)最好能像英国一样,可以不废除旧的体制,而是通过“实践”来“逐渐”改变“体制的精神”;可是旧制度逼使要么“全盘忍受”,要么“全盘摧毁”;

5、唯一的自由

(1)在自由的废墟,可以毫无限制地进行哲学思辨,讨论社会起源、政府本质和人类权利等;

(2)所有深受日常立法妨碍的人都爱上这种文学政治;凡都到不平等的军役税摊派的纳税人都为“人人平等”的思想而振奋;

(3)贵族精神和信誉都随其权利一起消失,但作家虽夺走了贵族的位置,贵族却支持作家的事业

a、贵族一边稳稳当当地坐享豁免权和特权,一边将讨论平等思想作为“精神娱乐”

b、公共生活消失了超过一个世纪,导致人们头脑中竟没有暴力革命这个概念,也没有给出社会即将倾覆的警告;

c、路易十六即将葬身在民主洪流,仍将贵族视为王权的首要对手;仍将资产阶级和人民视为王室最可靠的支持者;

(4)就连大臣、行政官、总督,这些领导国家事务的人也毫无先见之明

a、他们对本职工作精明能干,洞悉细枝末节,但对治国和社会普遍运动,他们和民众一样一窍不通;

b、只有自由的政治制度才能把治国安邦的要术教给政治家;

6、陈情书

(1)三个阶级,都是要求同时而系统地废除所有现有法律和惯例;即将成为牺牲品的人们对此全然不知;

(2)忘了先辈格言:谁要求“过大的”独立自由,谁就是在寻求过大的奴役;

(二)革命

1、尾声

(1)不用给予真正的自由,只要给点自由的“影子”;

(2)人民只要能获得“安定”,他们心甘情愿地“任人欺骗”;

(3)只要给点钱,找点人,让他们“扮演”一下议会角色即可;

2、开端

(1)以上“表演”不仅不能让人民满意,反而会激起人民的“激愤”;

(2)人民没有“政治经验”,却有丰富的“文学想象力”,农民只是不懂拼写法,不然也能成为厉害的作家;

(3)英国:作家和政治家混合在一起,一些人引进“新思想”,另一些人借助“事实”来纠正和限定理论;

(4)法国:现实社会结构是混乱和等级森严,在此之上建立的虚拟社会,又是简单和一致的;因此民众沉湎于虚构社会,对现实情况毫无兴趣;



第二章:宗教

(一)法国教会其实相对比较宽容

1、作家

(1)由于基本性质不同,政治社会和宗教应按不同原则来治理,但当时做不到;

a、教会主要依靠传统,但作家蔑视传统;

b、教会承认高于个人理性的权威,但作家只信赖个人理性;

c、教会建立在等级制上,作家想混合各等级;

(2)而且为了攻击国家制度,就必须摧毁教会制度

a、教会卷入政治权力,导致其在所有政治权力中最令人厌恶;

b、教会谴责罪恶,却帮助政治权力中的罪恶神圣化;帮助政治权力“万古长存”

(3)个人原因:教会负责监视思想动态,查禁作品,代表政府中离他们最近,最直接和他们作对的部分;

2、君主

(1)教会一度凌驾于王权之上,继而平起平坐,最后沦落为君王庇护的对象;

(2)君主向教会提供利益,教会向君主提供“道义”;但对于建立在“信仰”而不是“强制力”之上的组织,这种“交易”是不利的;

(3)君主保护教会的热情远远不如保护自己的“政府”

a、他们不准人对教会直接动手,但却容忍人民在“远处”用标枪投刺他;

b、对作家的起诉拖沓,不了了之,仿佛不是为了勒令他们停笔,而是“激发”他们继续写作;

3、贵族

(1)不仅反宗教,而且盲目地向下传播,他们将不虔诚作为百无聊赖生活的一种消遣

(2)革命之后,最反宗教的的旧贵族变回最虔诚的阶级,因为他们第一个受到革命的冲击;

4、教徒

(1)教会以前曾产生过许多大演说家,但此时却感到被背弃,于是变得沉默寡言;

(2)普通教徒惧怕孤立甚于错误,便加入到群众中去;

5、革命基点

(1)历史上的革命,攻击法律的会尊重信仰,攻击宗教的没有要推翻社会制度;始终有一个“基点”牢固不动;

(2)法国大革命废除宗教法规的同时,又推翻了民事法律,人民的勇敢发展到了“疯狂”,任何新鲜事物都习以为常,任何谨小慎微都不屑一顾;

(二)外国

1、英国

(1)大卫.休谟对狄德罗:让出版完全自由可能对教会的损害反而小些,不宽容反而更有利于思想的进步;

(2)博林布鲁克培养了伏尔泰,但其本人却是主教的盟友,因为所有对革命幸存恐惧的人都急忙来寻找宗教;

(3)教士也被打动,从不感到孤立,也出现了作家和演说家,来捍卫基督教;通过讨论和驳斥,而不是政府介入来抛弃反宗教理论;

2、美国:更多地运用了18世纪哲学家的最大胆学说,唯独反宗教的学说,尽管有无限制的出版自由,却从未能在美国问世;

3、普鲁士:非宗教潮流在君王和才学之士中传播,但在中产阶级和人民中尚不流行

(三)正面影响

1、他们相信自己,相信人类可能的美德和力量;

2、他们把这种骄傲的自信心内化为自己的力量;骄傲会导致错误,但没有他,人民只能受奴役;

3、他们相信自己的使命是去改造社会,使人类新生,这些情感已变成了一种新宗教;

4、使人们摆脱个人利己主义,崇尚英雄主义和忠诚,使人胸襟开阔,不斤斤计较;



第三章:自由

(一)伏尔泰

1、在为大革命做准备的所有思想中,严格意义的“公共自由”是最后出现的,但又第一个消失了;

2、伏尔泰很少思考这个问题,在英国三年,“议会”他谈得最少,最羡慕的是“学术自由”,但不大留心“政治自由”;仿佛没有政治自由,仍然可保证学术自由;

3、如果必须要伺候人,宁可为“一雄狮”卖命,也不与“众鼠辈”为伍;

(二)重农学派:革命民主气质

1、德行温厚,和平善良,是正直的法官和练达的行政官;

2、憎恨特权和等级制,热爱平等,即使因为“平等”而被“奴役”;

3、不尊重契约和“私人”权利,只存在“公益”;

4、古老的传统,只要稍微妨碍他们,不利于计划的匀称,他们便要求废除;(改变各省的领土划分和省名)

5、赞成工商业的“经济自由放任”,但排斥“政治自由”;

(1)反对设立评议会和地方附属政权;

(2)反对能平衡中央权力的力量;

(3)痛心国家抛弃农村,但丝毫未想到把农村交给农民负责;

6、对付政府滥权的唯一保证就是“公共教育”,以文学性的胡言碎语来代替所有的“政治保障”;

(1)魁奈:国民有教养,专制制度不大可能存在;即有关基本司法和自然秩序的教育;

(2)国家不仅要“号令”国民,而且要“培育”国民;按预先树立的“楷模”来培育公民精神;

(3)国家以必要的思想充实公民的头脑,向公民“灌输”必需的情感;

(4)只有国家才能将人培养成“另一种人”,国家可“随心所欲”“造就”人;

7、民主集中制(名为民主专制制度的特殊专制形式)

(1)寄希望于组织良好,强大有力的“王室政府”;人们可以在“一瞬间”完成国家改革,不用受到党派的阻碍;

(2)不是去“摧毁”专制政权,而是要“利用”专制政权;(当国家按照基本秩序进行统治,必须拥有“无限权力”)(明确国家的职责,然后给他行动“自由”)

(3)专制政权不再叫“国王”,而叫“国家”;不是出自上帝或传统,而是代表了“全体意志”;

(4)“人民”被公认为唯一合法主宰,但却被完全剥离了“亲自”领导甚至监督政府的权力;

a、人民“头上”有个“独一无二”的“代理人”,不必征求人民的意见,有权以“人民的名义”处理一切事物;

b、代理人,名义上是人民公仆,事实上就是骑在人民头上的奴隶主

c、除了“革命”,靠法律是控制不了奴隶主;

8、专制中国

(1)并不了解这个,被一小撮欧洲人任意摆布的“虚弱”“野蛮”的政府,尽讲无稽之谈;

(2)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年一度举行亲耕礼,以奖掖有用之士;

(3)一切官职均通过科举,只把哲学作为宗教,把文人奉为贵族;

9、社会主义

(1)和最早期的重农学派同属一个时代;

(2)都支持国家的无限权力,国家权力不受限制的学说:财产公有制、劳动权利、绝对平等、一切事物规划统一、一切活动刻板安排、一切由上级规定、公民个性溶于社会整体;

(3)1755年,摩莱里《自然法典》:所有孩子到了5岁都由国家带走,统一出钱抚养;

(4)重农学派是想利用专制政府来“改变”社会形式,社会主义是想利用同一政权来“摧毁”社会基础;

(5)他们的相对关系是“栽培的果实”和“野生幼树”的关系;

(6)热爱“平等”,憎恨“自由”;

(三)政府机构

1、政治家(蒂尔戈):和重农学派一样,只依赖公共教育;

2、残存的三级会议:形式陈旧,思想仍停留在中世纪,不能帮助社会进步;

3、最高法院:是唯一负责取代各种政治团体的机构,但不能防止政府“作恶”,却常常阻止政府去“行善”;

(四)贤君明主

1、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II / 1712 - 1786;在位:1740 - 1786),从小受到热爱法兰西艺文的母亲索菲亚(英国公主)之薰陶,与崇尚武德,外号是「士兵王」的父亲威廉(Friedrich Wilhelm I)起了冲突。继位后抓住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时机,通过战争取得了西里西亚。1756年,腓特烈看到奥地利、法国、俄国女皇结盟后,决定与其坐等战争降临,不如先发制人。七年战争由此展开,几次面临亡国边缘,但最终保住了西里西亚。并制定了一部综合律法,使得君权和君主也不再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支持皇帝并非天赋神权,君主应为其子民谋福利。他把自己看作是国家的第一奴仆。享年74岁。身后无子,由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继承王位。

2、1750年,国民们已经长期没运用政治自由,对政治自由的兴趣乃至观念都消失了;他们期盼“改革”多于“权利”;

3、如果1750年,有贤君明主主导改革,不仅不会丧失王位,反而会增加其权威;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

4、20年后的1770年,群众已不满足于政府自行改良,他们开始要“亲自”来改革;

(1)从这个时刻起,彻底的革命就不可避免了;

(2)没有“经验”的人民“自行”动手从事“全面”改革,不可能不毁掉一切,他必然使旧制度中的“坏东西”和“好东西”同归于尽;

(3)专制君主完成革命,还有可能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但“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造就自由的民族

(五)结局

1、他们的理想社会,只有人民,没有贵族,除了公务员贵族;

2、只有一个唯一的、拥有无限权力的政府;

3、将无限制的“政府中央集权制”和“占绝对优势的立法团”混合在一起:官僚行政和选民政府;

4、国民作为“整体”拥有一切主权权利,作为“个人”却被禁锢在最狭隘的依附地位中;

(六)启示

1、将“政治自由”引入“专制传统”不仅徒劳,而且导致了大革命;因此法国人也开倒车,回到“在一个主子下平等的生活”;

2、他们并不是热爱自由本身,只是反对专制制度产生的某些“特殊的”“暂时性”的弊病;他不会持久,因为他会随产生他的“偶然事件”一起消失;

3、人民似乎热爱自由,其实只是痛恨主子。为自由而生的民族,所憎恨的只是“依附性”的恶果本身;

4、对自由真正的热爱,并不是因为自由带来“物资利益”;这些物资利益只是自由的副产品;

5、自由有些时候会“暂时”让人享受不到“福利”;在另一些时候,反而只有专制制度才能使人得到“短暂”的满足;

6、真正热爱自由,是热爱在上帝和法律的“唯一”统治下,能“无拘无束”地言论、行动和呼吸的快乐;

7、谁在自由中寻求自由本身以外的其他东西,谁就只配受奴役;

8、有些民族,在“繁荣昌盛”中对自由感到厌倦,任凭别人夺走自由,唯恐稍一反抗,就会损害自由“赐予”他们的这些福利;



第四章:老王悖论

(一)路易十四

1、路易十四称霸全欧时,法国已开始衰竭;

2、1701~1714: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3、18世纪上半叶:外省继续崩溃,唯有巴黎日益富庶和扩大;

4、社会陷于麻木状态,政府因循守旧,个人也不发起任何事业;

(二)路易十六

1、爆发前的三四十年,整个民族开始复活;但不是“旧生命”的复活,而是“新精神”;

(1)新精神渗入政府内部,从内部改造,虽然外部毫无更改;

(2)立法同样不平等,同样专横严酷,但在“执法”时,法学家总是倾向于减罪缓刑;

(3)1740年的总监只负责保证各省份“顺从”,保证征兵征税;到1780年,他们开始为了“增加公共财富”,思考交通、工商业,尤其是农业;

(4)对穷人的苦难是真正的关心,税局不再强行征税,国王设立基金创办农村慈善工场或救济贫民;

2、公共繁荣

(1)1756~1763七年战争,虽然丢失了北美殖民地,导致国家因战争负债累累,但“个人”继续发财致富;

(2)1774年以来,各类工业发展起来,波尔多的贸易比利物浦还多;

(3)大革命前20年,经济从未如此繁荣过;只有1815~1852的立宪君主制的37年可以媲美;

3、繁荣的原因

(1)很多政治家否认此繁荣,因为他们没法解释这个现象;

(2)两种动力使整个国家结成一体,并推动全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一个依旧强大但不再专制的政府;

b、一个最开明自由的上层阶级,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财致富;

(3)根据法律国王仍然专制,但实际上受到“公众舆论”的制约;

(4)繁荣不是因为“立法”的精良,而是由于推动立法的“精神”;某些“器官”无关宏旨,“生命力”才是最重要;

3、(老王悖论、p215)“不稳定”的新精神: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他开始改革的时刻

(1)经济虽然发展,但民众更惶惑不安,不满在加剧,对一切旧制度的仇恨也在增长;

a、临近巴黎的地区:徭役已消失,军役税更轻更平等;

b、卢瓦河流域、普瓦图沼泽和布列塔尼荒原:对大革命反抗反而最激烈;

(2)一向“毫无怨言”“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

(3)人民耐心忍受苦难,是因为他们认命这是“不可避免”,但一旦意识到这是可以消除的,它就变得无法忍受;

(4)被消除的流弊,导致人们更容易察觉到“尚有其他流弊存在”;因此人们的情绪更激烈;

(5)痛苦虽然减轻,但“感觉却更加敏锐”;

(6)以前,大家都对未来“无所期望”,但现在大家都对未来“无所畏惧”;

(7)大家都沉浸在对即将来临的巨大幸福的“美好想象”中,导致对“既有利益”无动于衷,一心只想“新事物”;

4、专制政府固有的弊病

(1)公共福利导致政府开支的增加,但收入却未能按同一比例递增,导致政府财政更加拮据;

(2)政府信用继续败坏,国债随时变坏账,借债过程也不透明;

(3)和政府打交道充满了“偶然性”,合同随意就遭到破坏;

(4)固有流弊并不新鲜,但人们对此却“敏感”得多;

a、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更加活跃,是商品的最大消费者,是工程的最大承包人,国家财产和私人财富紧密结合,以前可能仅仅是“公共劣迹”,现在则变成了“千家万户”的“私人灾难”;

b、国家欠债,导致人民同时成为债权人和债务人(三角债);

c、工商业的振兴,又激发了广大人民对财富的热爱;政府一边激发民众的发财欲望,一边又浇灭它;

d、以前逆来顺受的人,终于忍无可忍了



第五章:政府好心办坏事

1、140年来,人民从未出现在政治舞台,看到人民的麻木不仁,政府就完全无视人民的觉醒;

(1)当着人民的面,互相揭发政府机构骇人听闻的罪恶;试图征求人民,却使他们怒气冲天;

(2)更危险的是这些言论都是“白说”,变革并没有最终执行;政府似乎是为了刺激群情,而不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

(3)而且这些言论大量印刷,四处张贴;反正人民即使看见了,他们也“不懂的”;

(4)宁愿捐钱,也不愿实行平等纳税;虽然放弃了特权福利,却又保留了特权外衣;

2、16世纪的宗教革命

(1)大部分显要人物投身宗教变革都是出于野心或贪婪;而人民是出于信仰;

(2)大革命,是无私的信仰和慷慨的同情感动了特权阶级;而使人民行动起来的是满腔的痛苦怨恨和改变地位的强烈愿望;

(3)贵族的热情点燃了人民的怒火和贪欲;



第六章:政府的革命教育

1、敌视个人:国家才是唯一真正的所有者

2、与个人权利对立:当公共利益需要破坏个人权利时,个人权利微不足道;

3、爱好暴力:相对于有钱人的迫害,穷人更难抵御国家(刑事法庭&骑警队)的侵害;



第七章:行政改革

(一)旧君主制下的两种治理方式

1、如行政委任给总督,他无需议会的任何协助;

2、如存在议会,像三级会议省和城市,那么权利不委任给总督,议会不仅统治和监督行政部门,而且亲自治理或通过它任命的各临时委员会治理;

3、人们只在这两种形式中二选一,从未想到把他们二合一,也没想过“区分”而不是“拆开”执行权和监督权;

(二)1787年改革

1、省议会取得了自治权,在中央权力之下进行直接管理;

(1)有些职权不适宜授予“集体负责(无人负责)”且“首次执政”的人

(2)总督被贬低到无权无势,却让他继续存在,强加给他帮助和监督议会的权力;

(3)双方暗战,总督老谋深算,继任者又手足无措;

(4)总督代理身边一样有个区议会;

2、村子里,经选举产生的镇政府同意取代了旧教区议会和行会理事

(1)主要问题捐税不平等,仍然没有解决

(2)和本堂神甫、领主的相对对位发生转变;

3、1642~164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动摇了顶层,但基础却岿然不动(革命不彻底);



第八章:大革命是从旧制度“中”“自动”产生

(一)贵族精神

1、封建制度保留了其不平等的形式,但又丢掉了其“保护”职能;

2、贵族越来越像“种姓”,为了保留金钱利益,而丧失了治理居民的政治权力;

3、贵族阶级不仅排除了“中产阶级”,也脱离了“人民群众”;

(二)自由精神

1、国王政府废除了各省的自治权,巴黎变成了国家主宰,因此一次骚乱就能彻底摧毁君主制;

2、政治生活的完全消失,导致政治经验的丧失;

3、缺乏公共生活,大家互相漠不关心,也就剥夺了互相援助的可能性,导致每个人都只能在家束手就擒;

4、没有自由制度,也就没有政治组织,导致是由哲学家来领导革命;

5、对不平等的仇恨是无法遏制的,但对自由的热爱只是时隐时现;

(三)宗教和传统

1、摆脱了宗教、习俗和法律对人们想象力的束缚,导致人民的鲁莽和暴力;

2、理论的善和行为的强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由最有教养阶级准备的革命,却由最没有教养、最粗野的阶级进行;

(四)人民群众

1、对压迫的漠然处之,造就了单纯刚毅的性格,也构成了强大的军队;

2、几个世纪的压迫,也造就了偏见、嫉妒和仇恨;被严酷的命运弄得冷酷无情;

3、既能忍受一切,又能使一切人受苦;

(五)专制制度

1、旧制度其实丝毫不敌视平等,但却为专制制度提供特殊方便;

2、人们在废墟中恢复了中央集权,但又没恢复过去限制集权的东西;

3、专制君主虽然砍头了,但专制制度仍然存在(农民起义);

4、专制政府虽然死亡了,但行政机构仍然活着;

5、就像将自由的头颅安放在受奴役的躯体上;

(六)法兰西民族的主要本性,在过去两三千年间都经久不变





=======================================================================================

法国年表:

公元前49年:罗马共和国独裁者恺撒征服高卢(法国)。

公元481年-715年:墨洛温王朝,法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

公元732年:阿拉伯在西欧扩张止步,受挫于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

公元751年:加洛林王朝建立,丕平在教皇支持下废墨洛温王朝末王,法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

公元754-756年,丕平献土,【征意大利,教皇国建立】

公元771~814年,查理曼即位【成为法兰克王国唯一君主】

公元843年,凡尔登条约。法兰克王国分裂,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雏形产生

公元937年-1328年:卡佩王朝开始。 卡佩王朝【封建割据,农奴制度形成】法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

公元1066年,英格兰诺曼王朝建立【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格兰】

公元1096-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公元1108-1137年,路易六世在位【统一进程开始,城市兴起】

1187年:法国参加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法王腓力二世入侵英格兰的法国领地。 

公元1189-1192年,【萨拉丁大战德、法、英三大帝王】

公元1206年,【菲利普二世剥夺英王在欧洲大陆的领地】

1214年:腓力二世在布汶战役中大败英德联军。 

1216年:腓力二世的王子路易八世同英国贵族一起反对英王约翰,第一次诸侯战争爆发。 

公元1302年,三级会议创立

1309年:法王腓力四世囚禁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史称阿维尼翁之囚。 

1328-1589年:瓦卢瓦王朝取代卡佩王朝。(第四王朝) 

公元1337-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

公元1348年,黑死病爆发(欧洲范围内最大的传染病),人口锐减三分之一,英法百年战争停止 

公元1429年,圣女贞德解奥尔良之国【百年战争转折点,法国反攻】 

公元1491年,法国基本统一【布列塔尼并入法国王室】版图开始成形

公元1562-1594年,胡格诺战争【法国宗教战争】

公元1589年,波旁王朝建立(第五王朝):亨利四世结束宗教战争,波旁王朝取代瓦卢瓦王朝

公元1598年,南特赦令【法国宗教战争结束】

公元1604年,法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公元1609年,法国在魁北克建立殖民地,继西班牙之后第二个在北美殖民的国

公元1618-1648年,三十年战争【德意志分裂,欧洲民族国家形成】

1643~1715年:路易十四即位,法国王权达到全盛。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法国称雄欧洲大陆。 

公元1672-1678年,法荷战争【重创荷兰】海上马车夫荷兰衰落

1701年-1713年:法国与反法同盟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波旁王朝因此战成为西班牙王室,但同时法国与西班牙永不合并。 

公元1756-1763年,英国-普鲁士联盟与法国-奥地利联盟之间七年战争爆发,法国放弃了印度、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东岸。虽然法国仍然拥有密西西比河西面的纽奥良

公元1765年,工业革命【珍妮纺纱机发明】

公元1774-1792年,路易十六在位

  • 公元1789年5月5日,法国大革命爆发【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召开】
  • 公元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
  • 公元1789年8月,《人权宣言》颁布
  • 1791年颁布宪法,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 1792年普法联军入侵法国干涉法国革命,法国取得瓦尔密大捷;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 公元1792年8月,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君主政体】
  • 公元1792年9月,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国民公会宣告成立。
  • 吉伦特派掌权(1792年—1793年)
  • 雅各宾派专政(1793年6月—1794年7月)。处死了路易十六,实行恐怖政策
  • 公元1794年,热月政变【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国民公会掌权。
  • 1794年7月28日罗伯斯庇尔、 圣鞠斯特 等二十二人因此被送上断头台,之后数百名雅各宾派人物被杀。
  • 热月党人(1794年7月—1797年)、督政府(1797年—1799年11月)和执政府时期(1799年11月—1804年5月)

公元1796-1797年,拿破仑远征意大利【第一次反法同盟失败】

公元1798-1801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埃及成为法国殖民地


公元1799年11月~1814,雾月政变【拿破仑执政】

公元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拿破仑加冕称帝】

公元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

公元1814年,拿破仑被迫退位,流放至厄尔巴岛,他的执政结束


公元1814-1830年【波旁王朝】,流亡英国的普罗旺斯伯爵返国即位为法王路易十八。在军队和资产阶级的压力下,路易十八被迫接受一部倾向自由主义的宪法。

公元1815年,百日王朝【拿破仑重登王位】但好景不长,拿破仑于1815年3月杀回巴黎,重建帝国,立百日王朝,路易十八落荒而逃。

在滑铁卢战役过后,路易十八得以复位。

他和他的弟弟查理十世一直致力维护保王党在国会的势力。而一些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政策,亦因被认为倾向于自由主义而被两人废除。这些举动令波旁王朝渐失民心,最终导致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的爆发。

公元1821年,拿破仑逝世


公元1830-1848年,七月王朝【奥尔良王朝】法国国会让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三世以法王路易十三的后代支系第八代孙的身分继承王位,正式称号为“法兰西人的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由于他以波旁-奥尔良为姓氏,因此他的七月王朝,亦被成为波旁-奥尔良王朝。

1830年:七月革命,查理十世于1830年7月25日,国王颁布圣克卢法令(Ordinances of St. Cloud)宣布限制出版自由、解散新选出的国会、并举行通过新的选举法,九月的新选举中本来四分之三的合资格选民(大部份为中产阶级)失去投票资格。此次革命的成功是维也纳会议后首次革命运动得以在欧洲成功,鼓励了1830年及1831年欧洲各地的革命运动,标志了维也纳会议后由奥地利帝国首相梅特涅组织的保守力量未能抑制法国大革命后日益上扬的民族主义及自由主义浪潮。


公元1848年2月,二月革命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也称民族之春(Spring of Nations)或(Springtime of the Peoples)。

第一场革命于1848年1月在意大利西西里爆发。随后的法国二月革命更是将革命浪潮波及到几乎全欧洲。路易·菲利普采取中间路线,但依然无法解决法国经济持续衰退的问题。1846年的工农业萧条,令他被迫于1848年退位。

自此以后,没有任何一位波旁王室及其分支成员能再次统治法国,而法国波旁王朝而正式落下帷幕。

拉马丁为实际首脑的11人革命临时政府组成。2月25日革命临时政府宣布成立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年12月,路易.波拿巴上台成为新任总统。

公元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路易恢复帝制。第二帝国。在位其间与英国发动英法侵华战争。

公元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英法与俄开战】

  •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56年马神甫事件、亚罗号事件先后发生
  • 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成立联军委员会,对广州进行四年殖民统治
  • 1858年清与英法美俄4国签《天津条约》、
  •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北京条约》

公元1862年,《西贡条约》签订

公元1870年,普法战争,路易被俘虏,巴黎人民推翻帝国建立第三共和国。

公元1871年3月18日-5月28日,巴黎公社革命【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85年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签字。

1900年夏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秋《辛丑条约》。


公元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费迪南夫妇被暗杀】

  • 公元1914年9月-12月,马恩河战役
  • 公元1916年6月24日-11月18日,索姆河战役
  • 公元1916年2-12月,凡尔登战役
  • 公元1918年11月,一战结束,德奥战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歡我的創作嗎?創作並不容易,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