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
头痛

我只负责抛出问题

催吐和body positivity的世纪同框

(注:文章发表于2020年夏季,《乘风破浪的姐姐》和各平台下架吃播视频的时间点。)

昨天,热搜榜单让我笑到抽搐。


满眼都是荒唐的东西。

我不想讨论各地关于禁止浪费粮食的政策和各类滑天下之大稽的媒体报道是对政府公信力多么大的侵蚀。连量化评估结果和显著p值都给不出来的拍脑门政策,真的没有意思。更何况,居民饮食习惯从不是粮食安全问题的核心,在经济不好的2020年就更是这样。

官媒对所谓大胃王的口诛笔伐就更显得让人悲哀。假吃和催吐行为在以年轻女性为主的吃播博主中的盛行,是让人难堪的现实。我承认,职业信誉的缺乏是问题的一面,得到讨论无可厚非。但这些人生理和心理的病症更是问题的另一面:人为什么要这么对待自己的身体?他们有没有进食障碍?要知道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暴食都是可以被临床诊断的生理障碍,女性的发病率可以高到男性的3-18倍[1]。我不相信女性天生就更容易跟食物过不去,我更不相信这跟男权社会里所有人对女性外表的审视和规训无关。

吃播博主也是人啊!一个人为什么用这么难受的方式赚钱?不去探究这些反常行为背后的社会文化诱因,不去帮助更多的人建立健康的饮食观念,而只是把一小撮人拉出来羞辱,以「曝光」了一个「畸形产业链」邀功,媒体在做什么(笑)?投入如此巨大的流量和资源之后,这么大一个专题报道到底能带来多少正面影响呢(笑)。

更何况,很多人不曾触及的流量池另一端,有的是「没有别的技能」「只能靠暴食/吃可怕的东西」来换得一点流量养家糊口的人。他们的视频根本不是为了给观众创造美的感官体验或陪伴,猎奇也只是他们能想到的利用算法赚钱的办法罢了。他们问题的核心就更不是进食方式本身,而是为什么他们要靠这样的方式获得收入。这都不是健康教育是否做到位的问题:扶贫首先做到位了吗?

在这个金莎因为随身带称限制1000kcal的摄入上热搜的夏天,来谈论body positivity,就更显得神经病了。110斤的年轻女孩们大可转发带#body positivity#的微博,写「我就是最好的自己」,发几张精修的照片,然后依然止不住对金莎的「自律」的向往,希望自己也能瘦到90斤穿好看的衣服。

你看到问题在哪里了吗?整个社会多年里明里暗里对于女孩身材施加了铺天盖地规训之后,需要改变观念的人,真的是女孩自己吗?她们的师长不会改变观念,他们的父辈不会改变观念,他们的上司不会改变观念。今天转完微博,明天依然可能会被家人数落「你都这么胖了还吃」,发完自拍还要担心收获陌生网友留下诸如「坦克」这样让人作呕的评价。所以大家依然会用损害健康的方式「减肥」,用自己不喜欢的衣服遮盖自己不喜欢的身体。这些简短的关于Body positivity 的讨论,这些女孩们用来说服自己的话语,能改变整个社会的观念吗?难。

再说回金莎。那种极端限制卡路里的行为,对没有营养师和医疗团队的普通人来说,很危险。当一个人长期处于热量亏空时,的确能减重,也更容易产生内分泌紊乱。女星和网红们不会宣扬他们去看心理咨询或内分泌门诊的生活,也不会晒出自己支付账单的能力。女孩们也没有必要为了「变瘦」向往她们在屏幕另一端的一举一动。

疫情开始之前的大半年,久居北美的我时常会有一种错觉:我选择我的体重,我的穿搭,我的身体。我不干涉别人的生活,别人也不干涉我的生活。睡眼惺忪套个hoodie去上课是早晨常态,赶上校内班车远比穿哪双鞋好看来得重要。塞满三百个人的教室里,有穿正装马上要去做Presentation的人,也有一身瑜伽打扮刚从健身房团课教室出来的人;有吃着刚从食堂打包出来的全套午餐的人,也有咬着吸管闷头猛打键盘的人。每天在楼道里来来往往,能碰到早九之前锻炼完身体,肌肉倍儿饱满的古铜肤色健美先生,也会和你从不去健身房的朋友打照面。没人会当面评论你的身材和长相,点头之交的辣妹会在你鼓起全世界最大的勇气穿crop top的时候点头说一声「nice top」。而即使被其他人在背后讨论,你大多听不见,直接无视并不难。

你可以选择羡慕别人的身材,天天去健身房报道;也可以选择把时间花在其他事情上,比如和朋友出门玩,比如探索周围的餐厅。至于学校和师长,就更无权干涉你的生活了。体质健不健康是你的事情,反正学校健身房开在那,刷卡就能进。(异性)老师更不会甘愿冒着被Title IX办公室找麻烦的风险对你的穿着和身材做出评价。

但一打开微博、朋友圈、QQ空间或小红书,我就觉得世界还是我熟悉的那个样子:年轻女孩用着同一个网红的三围体貌自我审视,有意无意表达出「我身高160体重110怎么这么胖」的焦虑,到处寻求短期减重的方法。对营养学和人体生化的无知,让甚至还在长身体的小孩,以扰乱内分泌和忍受对抗饥饿的痛苦作为代价,削足适履。

「哎呀一个月瘦掉20斤也没有那么难」的潜台词是「你如果做不到你就是不上进的loser」。男性不在乎网红美女背后的挣扎,一些女性甚至还以经受类似的痛苦沾沾自喜。「看,我多上进!」。用这么宝贵的青春,换来这些,真的值吗?

对于那些自愿花时间塑形的人,我不做评论。像我说过的,每个人有选择自己生活的自由。我想抱不平的,是那些本来活得正常,但却在身边人的规劝下产生负面情绪,不敢骂回去,甚至开始诉诸极端减重手段的人。

比如我自己(笑)。

八年前,人生最后一件校服的裙装没有我的码。两年前,在我刷新了一项考试的最高分之后,补习机构里少女身材的老师在一段对话的最后无不惋惜,「你五官很精致,如果瘦一点会非常好看」。

没人在乎家里给我准备的是什么食物,没人在乎我这么多年做复健花了多少时间,更没人在乎我的肠道菌群是否失调。大家只能看到我的体征,然后得出「你要减肥」的结论。我已经足够幸运,没有因此自毁。但还有那么多女孩子,在漫长的青春期经受着本不必经受的痛苦。

而超重更糟糕的一点,是其几乎强行赋予了我一个独立于「女性」存在的性别身份。我没有白幼瘦的特征,不像女生,也更不是男生。没人知道如何对待我,要么更加信任我,要么更加疏远我。这么多年作为「第三性」生活在校园里,我没有任何办法对前一个十年里大荧幕上的任何青春校园主题电影共情。我没有年少的怦然心动,也没有或青涩或苦涩的爱留在过去。

「谁要跟你谈恋爱?」

没人对我讲过这句话,但是我知道,这是包括我在内,所有人对所有超重女生秘而不宣的共识。并且我不觉得这会变。多搞笑啊,漂亮的女生谈恋爱要做好经受荡妇羞辱的准备,超重的女生谈恋爱就更是要被指指点点。

甚至,大概是从去年开始,我会看到一些久居中文互联网的年轻男性产生这样的认知:现在的主流舆论已经形成了一种「政治正确」,男生不能说女生半点不是,但性别对调后的言论却畅行无阻;声张自己的「女权观点」已然成为了「财富密码」。在这种环境下,男性自己才是受害者。

(笑)个中逻辑已经有很多人进行了有效评论,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我不是教育者,我没有教化他们的义务。而当这些人作为一个年轻男性,看不到社会上绝大部分异性的挣扎,看不到自己同样作为性别刻板印象受害者被强加的社会身份,也不尊重其他个体的独立性时,大概真的需要反思一下自己从小到大获得的成就里,性别特权做出了多少贡献罢。对于body positivity和性别特权的公众讨论,用多少时间多少精力都不为过。但,我觉得大家不如先想一下如何把自己和别人都当做独立的个体对待

立场和身份先行的现在,我们不能再让这本就狭窄的公共空间进一步缩小了。


Reference

[1] Raevuori A, Keski-Rahkonen A, Hoek HW. A review of eating disorders in males. Curr Opin Psychiatry. 2014;27(6):426-430. doi:10.1097/YCO.0000000000000113

Published on 2020-08-31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