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天空
蔚藍天空

文字音樂創作者劇場人 閱讀音樂影視分享

現代生活必修 如何分辨《後真相/Post-Truth》

曾經在一篇文章〈加個「後」字到底想幹嘛呀〉中埋怨,把事物前面加個「後」字,事物便有了不同的進階解釋。

但人生總是學海無涯好奇不盡,每每看到一件事情加上這「後」字,還是很想探究一下,到底有何新意,於是看到這本《後真相/Post-Truth》,又忍不住拿來閱讀研究。

《後真相/Post-Truth》作者Lee McIntyre,作為一位哲學博士,擅以思辨分析社會議題或現象,2016年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使「後真相」一詞,成為一時間社會熱烈討論的詞彙,之後更成為2016年的年度詞彙,可見其對於社會影響之深遠。其實「後真相」的源起甚早,至今相關的論述著作也不少,2018年出版這本書時,「後真相」已經經過多重研議討論,有更清晰的定義和闡述。

作者從後真相起源開始探討,早前因為商業利益,利用否認科學的假訊息興起,後真相並非全然作假,而是訴諸人們開始只接受支持自己意識形態的事實,進而轉成「單一事實」(或說是真理)已然不重要,「立場」的重要性勝過真理。

後真相的興起,訴諸個人的情感與價值觀,這比陳述客觀現實更容易發揮影響力,看似多面的報導,只是一種「假平衡」,人們逐漸不在意真假,而是傾向與自己意識形態和情感有所相通的訊息。這樣的運作,在社會議題與政治上都強烈發酵著。

運用訊息和人的認知偏差影響,作者在書中舉了不少個有趣的實驗作為例證,說明人類在合理化自己行為有著極高的天賦(或者說這是種演化而來的求生本能?)網路暢通的今日,很多人訊息的來源都是「同溫層」,事件以表明立場非黑即白的形式,令人的理性天平為情感訴求所傾斜,少去認真思考,唯立場是問,這也間接造成一種社會間的撕裂,還有人對於思考問題的多面性和探索真理的追求逐漸消失,對於答案的追尋過程也是「簡易化」的非黑即白就好,這對於真相的探討沒有助益,反而讓有心人士有機會利用,煽動族群對立。

媒體的報導或者其他消息管道傳遞的消息,要如何判斷真偽,這真的成為現代人生活的必修學分,媒體總是藉口:「觀眾就是愛看這些…」,所以我們自己也必須為這些訊息的產生負些責任,當然群眾產生的「從眾效應」和輿情衝擊,要看我們是否有能力去查出真相,敢於捍衛或反擊,甚至在學校就必須教導學生如何辨別或查證消息來源,並且有能力思考不同立場的多面性論述,破除盲點,才能讓後真相不產生影響,這還真的成為現代生活裡的必修學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