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哇哉
防災哇哉

我喜歡寫字, 也慶幸生活在一個充滿文字的世界, 因此,我會繼續用蹩腳的文字, 站立在這個世界。 這裡是一個由文字堆砌、 專門用來記錄筆者防災工作的磚屋, 沒有設計圖、沒有完工日期, 只有一個偶爾上來砌磚的人。

讓冰冷的避難處所增添家的溫度

提到避難處所,人們往往聯想到戰爭、災害、分手吵架等悲傷之事,總之就是家裡不可待了,但若是社區中有個讓你可以感受到跟在家裡一樣溫暖舒適的避難處所呢?豈不美哉?
回首2022年8月12日,社區辦了一場超棒的避難處所室內設計展

在歡聲與笑語中,描繪第二個家-桃園市復興區義盛里亮點社區

接觸過許多自主防災社區,全臺灣的防災社區可說是各有千秋、旗鼓相當,某些社區有著大將風範,通曉天文與地理,隨時掌握敵方的動向,封鎖危險地區,將疏散避難計畫運用得唯妙唯肖,讓颱風無法傷其分毫;有些社區奉「分秒必爭,唯快不破」為圭臬,於災時迅速動員,把握黃金時間撤離全部有危險疑慮之居民,讓颱風只能捲起遺留的塵埃;也有的社區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僅在平時問候之餘順便宣導防災知識,更會定期將避難處所整理乾淨,確保災時民眾願意主動前來「兩天一夜」。位於桃園市復興區的義盛里便是屬於兩天一夜型的社區,那究竟要怎麼讓民眾願意主動到避難處所避難呢?義盛里防災組織不約而同地答道「讓避難處所有家的感覺。」

這是一個既簡單卻又深澳的結論,當提到疏散、避難等詞給人的第一感想往往是冰冷的、憂傷的,畢竟要住到避難處所,肯定是家裏無法待了,這也使避難處所成為代表溫暖、歡愉的家的反義詞,如何反轉避難處所給民眾的形象,便是義盛里防災組織持續在著墨的課題,當你在家裡是什麼感覺?什麼樣的氛圍或物品使你彷彿置身於家中?寧靜、熱鬧、運動、休閒、WFH(應是指在家遠程辦公)、充足睡眠、電視電腦、無窮無盡的零食等等,大家的回答都不盡相同,這時老師提議,不然大家把自己心目中的避難處所畫下來吧!

旅途中,來到角板山公園,當大家在拍後面的美景時,我卻注意到了這篇畫。(拍攝者:柯怡安)


「如何改造社區避難處所,讓他有家的感覺?」

那時是早上10:00左右,應該是早餐正被消化完,轉換成養分供給到身體各處、思路最清晰的時候,大家擺了桌子、拉了幾張凳子、從助教手中接過紙筆,開始四處丈量比劃著義盛里避難處所,開始描繪屬於自己的第二個「家」。時間轉瞬即逝,作畫完畢後,大家開始分享著自己的畫作,頓時,此起彼落的交談聲充斥著整間避難處所。

「要有跑步機!不然大家怎麼運動?」
「小孩要有個讀書區,休息時也要有遊戲區!」
「最重要的是睡覺,不要想那些有的沒的。」
「爺爺奶奶他們受不了吵雜聲,最好特別隔出一個空間給他們。」
一位義盛里避難處所設計師,正在分享自己的設計理念(拍攝者:柯怡安)

大家高舉著自己的設計圖,興高采烈地交流著自己理想的避難處所,每一張圖都是由簡單的幾何圖形與少許文字說明構築而成,卻也都是成員精心打造,集個人興趣、舒適度、隱私、生理需求的藍圖,從他們的對談中也會發現,大家對自身社區的關愛,那份關愛是如此的親切與緊密,我想正是因為這份愛,義盛里才會被當地民眾稱做第二個家。

這是另外三位義盛里避難處所設計師,與他們的設計稿(拍攝者:柯怡安-全都她拍的)
這場設計展最終在眾人的掌聲與拍照中圓滿落幕,感謝義盛里防災組織(拍攝者:柯怡安)

有幸能參與到義盛里防災社區的聚會,里長表示未來社區亦會持續不斷的辦理這樣以防災為主題的社區活動,讓民眾能針對特定議題抒發己見,期待未來我們團隊也能繼續參與其中。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