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皚
端木皚

《立場》及《眾新聞》博客及《信仰百川》作者之一 百無一用兼不務正業書生一名 不斷遊走於法律、政治和神哲學之間,尋找可安歇之處 只願在這崩壞的時代發出一點微弱的光芒: 在謊言中堅持詮釋真理,在歪理中堅持探尋常識,在奴役中堅持活出自由 主要分享基督教信仰、政治評論、時事和通識

上帝的愛和公義,從來都十分偏心

上帝的愛,和他的公義,從來不是真空的道德原則。上帝的愛有血有肉,雖然十分偏心,但也充滿恩典。但只因我們有這一位不顧身份向小兒子奔跑的偏心的上帝,我們才能得救,上帝的公義才得已成全。認為真愛沒有偏心,或偏心就和公義不符的,或者回去好好讀聖經吧(甚至讀多四年神學 - 因為最初的四年看來沒有什麼用),少點在網上撩是鬥非吧。

媽媽對兒子說:我愛你,但我會對你同隔離屋既小朋友一視同仁 ,絕不偏心 。

如果你係個仔,你可能都會學雅各咁問一句:這樣的愛,於我有什麼益處呢?換言之,愛與不愛,又有何分別?

我們對另一個人的愛,其中一個表現,其實正正就是在於我們願意對他/她「偏心」:我們不堅持自己的權益,我們給予對方他/她不應得的,我們接納或至少容忍對方的過錯,等等。

(當然,真正的愛,至少人間基本的愛,應該是 reciprocal 的:我們也得到我們不應得的,對方也容忍我們的過錯,等等)。

這些都是我們不必(可能也不會)對其他人做的,但因為我們愛這一個人,我們就對他/她偏心。我們絕不一視同仁,也不將所有人都公平對待 - 我們對某些人比公平更好 - 但這就是愛。

當然這和「因偏心而傷害他人或自己」是兩個問題。我們可以對另一個人偏心,但不代表我們可以挪取他人的東西或傷害他們去達致:事實上,「傷害他人或自己」in itself 就已經有其道德的相傕性 (generally speaking),無論個 motivation 是「公平」或「偏心」,但這和說愛就不能偏心是兩回事。

因愛而偏心,用基督教的語言,這就叫「恩典」:上帝從來沒有堅持公平對待我們:如果不明白的,我建議你回去再看浪子的比喻,葡萄園主人的比喻,等等:父親其實對小兒子很偏心的 - 所以大兒子才那麼憤怒 - 而在小兒子的宴會中途走出來勸大兒子,其實也是對大兒子偏心。葡萄園主人給予最後一刻才工作的工人整天的工資,其實也是一種偏心,但這就是上帝的恩典。

不說比喻,其實整本聖經 (pardon the oversimplification) 就是說上帝怎樣對我們偏心:亞當夏娃犯了罪被逐,但上帝仍然為他們預備衣服,亞伯拉罕又講大話又唔信上帝既預備(整左個叫以實瑪利既大頭佛出來),雅各更是小老千一名(然後遇上大老千拉班),兩人同樣成為以色列人的先祖,摩西殺人滅口,仍然被上帝揀選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士師記的士師其實很多都是滿身缺點的傢伙:參孫就是首例。大衛搶人老婆殺人老公又縱容仔女,上帝仍屢次稱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彼得三次不認主,十二門徒爭大爭細,保羅追殺基督徒,最後一一成為使徒。

他們比其他人更好嗎?他們配得上帝的揀選嗎?上帝是一視同仁地經過公平競爭才挑選這些僕人嗎?當然沒有,但這就是上帝的愛,揀選,和恩典。

這帶我們到「公義」的問題。正如我當年評論雨傘運動時提過(那篇文就真係長文,如果真係有人有興趣先再貼出來吧),我仔細觀察亞伯拉罕和上帝就所多瑪蛾摩拉的對話中關於「公義」的討論,最後指出,聖經的公義概念,和希臘哲學中的概念不同,既非所謂的「懲罰性公義」(retributive justice) - 今天法律特別是刑事法的公義概念 - 或所謂的分配性公義 (distributive justice),而是所謂的「救贖性公義」:上帝的公義,和祂的恩典 - 偏心 - 是密不可分的。上帝公義最後的彰顯,不是惡人全部被滅,而是惡人全部得救:因為上帝的恩典和偏心而得救。

換言之,我們不但不能說上帝的公義和偏心無關,正好相反:上帝的公義就是祂的偏心,上帝的公義就是祂的恩典。

上帝的愛,和他的公義,從來不是真空的道德原則。上帝的愛有血有肉,雖然十分偏心,但也充滿恩典。但只因我們有這一位不顧身份向小兒子奔跑的偏心的上帝,我們才能得救,上帝的公義才得已成全。

認為真愛沒有偏心,或偏心就和公義不符的,或者回去好好讀聖經吧(甚至讀多四年神學 - 因為最初的四年看來沒有什麼用),少點在網上撩是鬥非吧。

--

而家我地誠邀志同道合,有興趣一齊就信仰問題吹水、讀書既朋友 #圍爐,如果有興趣既,可以加入我地「爐端取經」既群組:

Discord:https://discord.gg/HWBycTTZMv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41028861656621/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