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一念
十方一念

+852,90後,失靈的感應者,或說是敏感體質吧。 紀錄一下親身體驗及個人想法。 建議:先看最底6篇以前總結的概念,再看其他單獨小故事。 IG: @ten.dimensions 看心情更新。

浮沉

大專時期,有關升降機小事兩則。

偶爾會替小學生補習。

某次去某屋宛,到了大堂,電梯剛好到了,黃綠色內部可容納六至八人,一目了然,空無一人,於是便按下16字樓。

抬頭見那字牌的光由左至右慢慢的跳動。

…8…10…12…14…

14樓就停下,緩緩打開了門。

「借借。」

耳邊傳來細細一聲,腦袋赤痛了一下,身體卻如被涼風穿過,打了個顫,門也徐徐關上。



中學畢業後,經常會有種人生規劃被打亂,身心都被滯留在原地,甚至倒退的感覺。

最懂我的朋友不在身邊,以往就是靜默一旁自己看書的悶騷,目標是當個恬靜文學少女(誤),完全不用開口,她們都會知道我在想什麼。

內向的我去到不抱期待的新環境,因尚是十八廿二花漾年華,荷爾蒙作祟,總會介意別人目光,很多時候要靠想像性格相反的知己會怎樣去應對,雖不習慣,亦努力裝作sociable。

所以當時每日出門乘電梯時,都會為自己打氣,就是對著裡面那面深褐色的半身鏡練習笑容,出了電梯就要保持開心形象。

不是從外獲得力量的人,跟別人在一起時,就是一直在消耗,變得疲累,找不到自己。

過了好一些時日,某夜回家,督見倒影裡不自覺地含胸彎腰,忽然覺得整個人很假,或者很傻,居然為了迎合他人去難為自己。

於是,獨自一人乘電梯的我,開始對著鏡手舞足蹈,咧嘴笑著比個耶,有點挖苦自己像個小丑。

看,鏡子裡的都不笑了,哈哈,哈哈?

唉,我真的有在扯動嘴角,牙齖都露出來了,怎麼鏡裡是合著嘴的。

這時我已把手放下來,而另一面卻沒有。

瞄到鏡中的層數,終於到了。

在停頓上下搖曳的一剎,轉身,第一次覺開門的一個呼吸是那麼漫長,從正張開的縫隙中確認是不是真的到正確樓層,便側身竄出了升降機,頭也不回掏鎖匙回家。

此後,出門也盡量不再面對電梯裡的鏡像。



後話(跟怪談不相干)

任何覺得難為了自己的關係,都是不值得的。
(甘心付出是另一回事,因為在付出的同時,自己有另一種快樂)

覺得現代人的社交是一種歪曲的速食文化,特別經過sns深化,總是追求很片面,好像要求每個人只有一面,好像最初接觸到一面一定要固定下去,24/7都100%地運作,好像接受不了每個人都是不規則的多面體。

例如:開心樂觀的24小時都分享笑料,不可以放負;喜歡音樂只可日日背樂器去海傍busking,不可以喜歡行山barbecue;運動健將有好書分享,第一句是「吓你識字架」等等。興趣嚐好性格皆只可一樣,如此等等。

某程度上太在意旁人的看法:「如果我怎樣,是不是會不喜歡我」,而sns又是另一樣驗證這想法的方式。

做某樣事會多like,做某樣事會少follower。而很多人為迎合大眾看法,又定型了自己。

當然,當中有他人肯定,也很重要,但內心聲音更重要吧,別人不可代替你而活,而且不能接受你多面性,日常社交成為壓力時,需要認清那些只了解片面、不能由衷為你的快樂而感到歡喜的人(其他情緒亦然),只是抱團而來的假朋友。

自愛該是不假外求,如果一直渴望他人的愛而過活,總有枯乾的一日,先愛自己自給自足,保有同理心,才有更多的愛給其他人。

希望每人與自己,及與他人的關係可以更健康。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