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拉
塔拉拉

兩個女孩的全職媽媽,持續服役中。

本來面目

這是一部紀錄片,記錄聖嚴法師的一生。聖嚴法師是台灣四百年來,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整部電影對於佛教的信仰灌輸不多,但聖嚴法師所傳授的精神,讓人十足動容。

來源:奇摩電影

我對於宗教信仰並無太多感想,直到嫁人後,婆婆對於佛教的虔誠,加上孝順的先生,只要公婆有上來,都會特地找些清幽的佛教聖地,帶公婆去走走散心,我就兼當發現新大陸,四處觀察,了解,領略其中奧妙。

先簡單介紹聖嚴法師的生平[1]

聖嚴法師出生貧窮,瘦弱多病,於14歲出家為僧,20歲曾短暫還俗從軍,並隨軍隊抵達台灣。在軍旅生活中,廣泛閱讀文、史、哲等書籍,進而投身創作,陸續以筆名醒世將軍於《佛教青年》、《今日佛教》、《人生》、《海潮音》等佛教刊物上發表作品,探討人生與宗教等問題。於1958年,到高雄佛教講堂,偶然與靈源老和尚同住兩宿,便趁機將內心對於人生與佛法的問題,向老和尚請益,靈源老和尚當頭棒喝,直指: 「哪這麼多問題! 放下!」

法師因投稿《人生》雜誌而受到創辦人東初老人的器重與照顧,法師即於1960年正式於東初老人座下剃度出家,得法名「聖嚴」。為提升台灣佛教的學術地位,毅然於1969年赴日本東京立正大學攻讀碩士,當時赴日僧侶還俗者多,因此教界一片反對聲浪,致使法師留學經費幾無著落,但仍刻苦完成學業,並於1975年取得博士學位,那時,聖嚴法師40歲。赴日求學期間,聖嚴法師曾前往一處道場打禪七,主七禪師為伴鐵牛禪師,伴鐵牛禪師棒喝「出家人拿學位幹什麼」要他「放下」。在他拿到博士學位那天,聖嚴法師跪在觀音像前痛哭。

法師50歲時,因回不去台灣佛教界,毅然決然前往美國弘法,曾一度居無定所,與徒弟分食一塊貝果。60歲開創建立法鼓山,80歲捨報圓寂。

法師一生最廣為流傳的箴言,便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唯有放下紅塵,選擇出家; 放下習性,二次出家 ; 放下批判,放下醒世將軍的激憤; 放下名利,拋開博士學位的功名,唯有放下這一切,才能讓自己的本來面目,一點一滴的顯現出來。

我看完這兩小時的紀錄片,其實並沒有因此就想歸依佛門,對佛法也沒有深刻的體悟,但聖嚴法師對於推廣佛教的執著,推廣過程可以拋下所有,只為了追求自己的心,這點,在我心裡慢慢發酵著。電影中,對於本來面目的意義並沒有挑明點出,但我想每個人看過後,應該都會有自己的解讀。唯有放下一切,才能看清自己的心想要追求什麼,過往曾經在意的事,隨著年齡增長,也都逐漸淡去。我本就是一個物慾極低的人,這幾年的操持家務,肩上的身分越來單純,反而煩惱單一,渴望什麼,沉迷什麼,追求什麼,都在這幾年的簡單生活,慢慢浮現出來。對我來說,本來面目,就是拋下所有之後的自己。

法師在紀錄片中,有一句話,擊中我心裡: 「我雖然窮困,但並不潦倒。」將這句話獻給一樣為了自己的心打拼的每一個朋友。

[1] 資料來源: 法鼓山官網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