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伶
山伶

愛山愛水, 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其實, 世間萬事萬物, 到頭來, 都只是一湖煙雨吧 ?!

你問我答24

你問我答24.亞sir,我唔係好明"義內"與"義外"的分別!<BR>你可否舉出例子說明,唔該!

你問「義內與義外」的問題。此問題出自孟子的《告子》上。那是告子與孟子辯論仁內義外的問題。告子認為仁內義外,孟子則認為仁故然是內,義亦是內的。

告子的論辯是這樣的,他說:「彼長而我長之,非有長於我也;猶彼白而我白之,從其白於外也,故謂之外也。」這是甚麼意思呢?告子認為敬長者是一合乎義的行為。但我們如何能敬長呢?那必須在我們之外有一長者給我們去敬他,長者在我們之外,所以敬在外,而敬是義,故義也在外。此情況猶之乎我們看見有一樣白色的東西,我們就說那是白色的。我們如何能說它是白色的呢?因為在我面前(我之外)有一樣白色的東西,然後我們才可以說它是白色的。故那也是外的。

孟子的反駁是:「...且謂長者義乎?長之者義乎?」孟子的意思是:不錯我們尊敬一個長者,是因為在我們之外有一長者給我們去敬,但是如果我們的內心並沒有誠敬之心,就算看見一長者,我們也是不能敬長者的吧?所以我們有誠敬之心才能敬,而誠敬之心是內在於我的,故敬是內的,而義也是內的。

在這裏我們可以看見,關於道德的實踐的問題,告子的論點是在於標準,我們知道何謂道德(道德的標準),就可實踐道德,這理論有點似柏拉圖的理論,柏拉圖認為知識就是道德(knowledge is virtue) 而孟子的論點則在於能力,我們即使知道德的標隼,但若無實踐的意志能力,我們仍然是不可以實踐道德的。這與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又有點相似。

其實道德的實踐是既要有道德的標準,又要有能力意志才能成事的。故我認為義必須是內外兼具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