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李
孙李

野生网络作家。主要写散文随笔和文艺评论,偶尔写小说。

木野狐(七)[全文完]

有一样事彻底改变了职业围棋,那就是人工智能。李世石被谷歌开发的人工智能打败后,我才开始学围棋,所以我对人类下不赢电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职业棋手的水平已经高到让我无法理解了,人工智能到底有多厉害对我来说是非常抽象的事,与我的距离实在太遥远了,对我学棋下棋没有任何直接影响。可是开始看职业比赛后,我观察到职业棋手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借鉴。围棋原本是开放式问题,现在人工智能却给出了唯一的「正确答案」。如果说过去的棋手各有各的风格,现在的职业棋手则清一色地模仿人工智能,越贴近人工智能的思路就越容易赢棋。特别是开局几十手棋,几乎千篇一律照搬自人工智能的棋谱,以至于我看比赛时会跳过开局直接看中盘厮杀。人工智能好比公开的武功秘籍,拉近了职业棋手之间的差距。人工智能也给比赛作弊提供了机会,围棋圈由此闹出数起争议事件。

按我粗浅的理解,人工智能的出现将围棋祛魅了。中国文化里有些玄之又玄的东西,围棋也受到一些奇怪的吹捧。越是叶公好龙、实则围棋水平不怎么样的人,越热衷于把围棋与阴阳五行之类的东西联系起来。职业棋手反而更脚踏实地,乐于承认围棋的本质是计算,人工智能也证明了这一点。有人说人工智能下出来的棋缺乏美感。围棋始终要论胜负,如果「美」的棋输了,「不美」的棋赢了,我想这并不是围棋出错了,而是我们的审美有偏颇。

就像汽车的发明没有阻碍赛跑,我不相信围棋比赛会被人工智能毁掉。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国际象棋被人工智能打败比围棋早了将近二十年,现在还活得好好的。观众喜欢看人与人之间的较量,而不是两台完美的机器对奕。我觉得更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怎么利用人工智能去推广围棋。比方说人工智能给出的围棋胜率提供了更容易理解的「比分」,不懂围棋的人也可以知道比赛局势了(即使对胜率的解读并非真的那么简单)。人工智能也可以应用于围棋教学,有志于钻研棋艺的人从此有了一个天下无敌、知无不言的老师。

下围棋这几年,我见到了各种水平的棋手:刚入门的新手,我这样的休闲棋手,吉约姆这样中上水平的业余棋手,吴智旻这样的顶尖业余棋手,普通职业棋手,世界冠军,人工智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面对无数永远无法战胜的对手,我早就放弃了一心赢棋的想法。究其根本,围棋是一种游戏,是一项娱乐,能从中得到乐趣才最重要。我现在偶尔给同事朋友介绍围棋,也是强调动脑筋的趣味,而不是讲围棋文化多么源远流长、围棋变化有天文数字那么多,那些东西太沉重了。围棋能在几乎毫无官方推广的海外获得一群爱好者,全是靠自身的魅力,下棋本来就是件有趣的事。

当然这并不是说让围棋自生自灭,我觉得中日韩三国的棋院都应该在围棋普及事业上多下功夫。职业围棋本身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广大围棋爱好者才是支撑围棋产业的基础,而低水平棋手更占了爱好者中的绝大多数。想要推广围棋,就一定要想办法让围棋平易近人,无论棋力高低都能获得乐趣,《棋魂》这样的动漫就是最好的例子。

吉约姆和吴智旻的经历都令我唏嘘。围棋金字塔尖的职业棋手们可以争夺冠军的荣耀,金字塔底的普通爱好者可以自娱自乐,中间不上不下、又投入过高期望的人就比较尴尬了。我看过一部美国围棋记录片《围之棋》,讲述了三个美国年轻人努力成为西方首批职业围棋棋手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与命运抗衡的挫折感与无力感。不管是受环境、运气还是个人能力的限制,努力并非总能带来回报。后来遇到新冠疫情,餐饮关门停业,吉约姆搬去了外地,我偶尔会看到他在Youtube上发布围棋视频。吴智旻我倒是再也没见过。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他是否还留在法国,抑或早已经回韩国了。

围棋是一个考验智力的高难度游戏,这让它无法成为大众娱乐,也让它保有独特的魅力,绵延四千年、时至今日仍然在世界各地都拥有热心的棋迷。无论水平高低,每一个棋手在为围棋文化的存续作出贡献。涓涓细流汇聚成海,我很荣幸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滴水。

木野狐(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