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李
孙李

野生网络作家。主要写散文随笔和文艺评论,偶尔写小说。

懒人的旅行哲学

我曾经很不喜欢旅行,最主要的原因是:懒。听说梁朝伟会心血来潮飞到伦敦,只为了在广场上喂鸽子。如此潇洒的旅行,我们这些凡人只有羡慕的份。普通人的旅行是辛苦的,精打细算的:提前几个月订好便宜的机票和旅馆,把每天的行程安排满,要玩的要买的一项项列好,一个小时也舍不得浪费;在异国他乡暴走几天,搞得身心俱疲,比上班还累。而且我没有富贵命、偏有富贵病,跟普鲁斯特一样换张床就睡不好觉;作息稍一改动,肠胃就闹脾气。好不容易放假,在家里看电视、读小说、打游戏多放松啊,何必自寻烦恼呢?朋友叫我出去玩,我向来都会婉拒。我曾在上海生活了五年,甚至没去旁边的杭州看一眼西湖。

如果要我来评选当代生活中最被高估的事,第一名绝对是旅行。不知为何,旅行居然和诗意紧密相连,成了文艺青年的标配。比方说在相亲这种严肃又微妙的场合,绝对不能说自己的爱好是看电视和打游戏,可是说喜欢旅行就丝毫无损于自我形象。在我看来,说自己的爱好是旅行,除非真的是走南闯北的冒险家,几乎等同于没有爱好。在人类过度繁衍、遍布全球的二十一世纪,旅行只需要钱和时间,是与逛街购物和下饭馆一样的消费行为。半生不熟的朋友间聊天,最安全的话题除了天气和美食就是旅行,谁都能扯上几句。这样一件无个性的事,又怎么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个性呢?正如爱默生所说:正是由于缺乏自我修养,所以人们便疯狂地迷信旅游。

很多人爱说旅行能开阔眼界,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假如果真如此,组团到巴黎香街买买买的大妈们大概都是一群智者了。我倒不是说旅行对增长见识毫无益处,但这益处恐怕比不过读书和看纪录片。摸着良心说,在一个陌生城市游玩一两个星期,真的能对当地的风俗民情、历史地理有多深入的理解吗?而且这开阔眼界的益处是边际递减的。对于从没出过远门的人,第一次出发旅行觉得不寻常,可是见得多了也就觉得平平无奇。硬说每次旅行都求知若渴、获益匪浅属于自欺其人。

身为旅行者多少总有些猎奇心态,想要寻找新鲜感。全球化正在消灭文化多样性,让旅行变得越来越无聊。当所有人都在喝可口可乐、吃麦当劳、用苹果手机、看好莱坞电影,旅行只是换了一个角度去观察一成不变的都市生活。更糟糕的是虚假的异域情调,用人工的景点、做作的仪式来吸引游客。如果一个地方年年都有游客拜访,就不要幻想什么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了,还是当心宰客的商家吧。

讲了这么一通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我并不是反对旅行,只是反对将旅行过度美化。旅行是媒体、商家和游客共同制造的美丽肥皂泡,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工作太无聊,生活不开心?去旅行吧!内心空虚,找不到人生意义?去旅行吧!我搞不明白为什么要跑出十万八千里才能找到自我,可是很显然去过的地方越多就越有见识、越有德行,让人不得不打开钱包,还要美其名曰:买东西不如买体验。同样是花钱消费,不知怎的却比较高贵了。

别人的钱爱怎样花,自然轮不到我来插嘴。可是生活在社会中,社交压力是躲不掉的。我刚到法国留学的时候,就听人议论说某某学长是个奇葩,到法国两年了哪里都没去过。为了不被人当成奇葩,我也只好如同集邮一样到各国游览名胜,至少算是到此一游,聚会聊天时有东西可以讲。有时我会想,如果没有相机和社交媒体,不能把美图炫耀给别人看,大家还会那么热衷旅游吗?怕是会大打折扣吧?

还有一种心态是「错失恐惧症」,此病患者是「人生必去的一百个地方」「某某城市一定要看的十大景点」这类清单的忠实信徒。人生必去?不去会怎样?难道一定要在巴黎铁塔、自由女神像、胡夫金字塔、长城、泰姬陵拍照留念,人生才会圆满?人生不是电子游戏,没有任务列表,完成任务也没有奖励。康德一辈子没离开家乡,照样过完了充实的一生。

这些关于旅行的坏话,我一直默默地囤积在心里,偷偷做一个愤世嫉俗的人。直到有一天,我居然巴不得要出去旅行了。由于新冠疫情——这场我经历过的最大劫难——全世界都封锁起来了,哪里都去不了。人就是这么古怪,被禁止的事情,偏偏想要做。我突然发觉每天呆在家里是件很烦心的事。后来法国解封,我立马就南下去了阿尔代什,没隔多久又去了阿尔卑斯山。如果换了之前的我,肯定会说我不爱远足、不会滑雪,跑去阿尔代什和阿尔卑斯山做什么?可在那一刻,我真的需要去看看峡谷和雪山。

说到底,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那些场面话我都不好意思讲,旅游业的商业宣传让我感到反感,社交炫耀那一套我根本不屑一顾。我不相信旅行能改变一个人,也不觉得旅行的快乐比其它花钱买来的快乐更高尚。当我寻根问底,探求自己旅行的动机,我只能说是出于一种生物本能:长时间处于同一个环境就会腻,大脑反应都会变慢,想要去陌生地方寻求新鲜刺激。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在家里时一两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好像什么都没发生;出去旅行短短几天,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到了陌生的环境,五感都警觉起来了,时间也过得慢了。当然人承受刺激也有一个限度,旅行久了就会盼着回家,这是一个不断波动、平衡的过程。这样说来,旅行最实用的好处就是调节生活节奏。

随着旅行次数的增多,我再也不好意思说自己不喜欢旅行,可我依然不改懒人本色。我的旅行宗旨是追求身心舒畅,旅行哲学是量力而行、知难而退、从不勉强。我没有冒险精神,不去太遥远的地方,也不去太偏僻的地方。旅行中我依然要保持生活习惯,不会太早起床,也不会太晚入睡。每天只安排一两个景点,剩下的时间随心所欲,走到哪里算哪里,看到什么算什么。如果旅行时间超过一星期,我还会预留下一两天什么都不做,只在旅馆里看看书,写一点笔记。

支持也好,反对也罢,旅行已经成了许多人每年数次的例行公事。说到最后,我的意见不过是遵从内心,按照自己真正的喜好而不是社会习俗、舆论宣传和社会压力行事。喜欢出门就出门,喜欢宅在家里就宅在家里。去过很多国家也不能证明一个人有了不起,不爱旅行也不等于是孤僻怪咖,至少还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啊。在需要出发时出发,在想要回归时回归,仅此而已。

懒人的旅行哲学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