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長先生
弓長先生

內觀者 / 敘事治療 / 非暴力溝通 數位宅男 / 曾經音樂人

失落

照顧她失落的情緒。我們只需要照顧,不需要幫助她解決
文圖不符

前陣子一位長輩無奈的開口問我:「像這種情況,怎麼處理?」

我:「怎樣的情況?」

長輩:「就我那四歲的孫女啊!那天,她拿了我的電動牙刷在玩,我就一直跟她說:『不可以拿,那是我的,要還我』她就在那邊鬧,然後也不還我,我就一直跟她說:『不可以拿那是我的要還我』,越講她越故意」

我:「後來呢?」

長輩:「我就生氣啊!」

我:「你是後來才生氣,還是在過程中就生氣了?」

長輩:「哈哈!矮由!過程中就生氣了」(有點不好意思)

長輩:「就我一直跟他講那是我的要還我不可以拿,她就不還我!」

我:「嗯嗯!然後?接著呢?」

長輩:「後來我就跟他說:『你這樣不乖,我就不理你了』」

我:「喔喔!好像有點情緒勒索」

長輩:「哈哈哈!對啦!不過後來我有想到,這樣說不好!」

我:「不錯耶!很少長輩會想到這邊,接下來呢?」

長輩:「我就很生氣,轉頭離開!」

我:「喔.....這樣孩子會有被『遺棄』的感覺吧」

長輩:「對!她就哭很大聲,然後我就跟她道歉...」

長輩:「像這種情況他拿了我的東西,怎麼辦?」


我:「有幾個部分,想跟你核對一下?」

長輩:「你說」


我:「這電動牙刷是誰的?」

長輩:「我的」


我:「您多大歲數?」

長輩:「六十」


我:「長大了吼!」長輩:「哈哈哈!長大了」

我:「直接伸手拿起來吧」長輩有些訝異。


我:「拿起來之後,溫柔堅定的跟她說:『孩子,這牙刷是我的,不可以拿』」

「這樣的流程動作,是在設定明確的界線和規則。」


長輩:「有啊!我有一直跟她說:『不可以拿,那是我的,要還我』」

我:「這兩句話不一樣,主動伸手取走之後說:『孩子,這牙刷是我的,不可以拿』這是規則。你說的是『不可以拿,那是我的,要還我』這是帶著期待的道德勸說,甚至你希望他心甘情願的還給你。然後一直說,只是陷入了彼此立場的堆疊,然後呢?」

長輩:「然後就生氣了!哈哈哈哈哈」

我:「是啊!」


我:「這其中還有一個地方很弔詭」

長輩:「哪邊?」


我:「很多成人和孩子的僵持、道德勸說,停留在事件上層衍生的生氣對立,是為了什麼?又或者,這麼說吧:『是什麼原因始終甘於雙方的僵持生氣,確不敢明確行動及設定規則?』」

長輩:「對吼!」


我:「多數我猜是因為害怕孩子失落、害怕孩子難過」

長輩:「對!」


我:「害怕孩子失落,然後雙方生氣這樣對於彼此的關係會比較好?」

長輩:「不會」


我:「害怕孩子失落還有個原因是因為很多大人自己也不懂的如何面對失落,無論對自己的失落或者對孩子的失落,所以寧願跟對方生氣」

我:「甚至用更大的生氣情緒來壓制對方的生氣,也許對方就屈就妥協了。這是傳統威權的慣性,表面上以為解決問題了,實際上反而製造了更多的潛在問題」


長輩:「真的!」

我:「所以,當主動伸出手,拿回來的時候:『孩子,這牙刷是我的,不可以拿』這是第一步,設定界線與規則」

「拿起來之後,孩子通常會哭會更生氣。這時,就是要去照顧她的失落。」


「『孩子啊!奶奶這樣把東西拿起來,你會不會很難過』這句話,照顧她失落的情緒。我們只需要照顧,不需要幫助她解決。很多時候,害怕對方失落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幫對方解決失落,實際上是不需要解決的。這也是在設定界線,因為每個人都只需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任。」

「這樣跟孩子說之後,孩子可能會哭得更大聲、可能會生氣不回應,請穩住自己的情緒,接著跟對方說:『奶奶我知道,你很難過,有什麼我可以幫你的?』或是直接『奶奶我知道,你很難過,來!我抱一下』」


長輩:「好!下次試試看!」

我:「黑啊!試試看,用不一樣的方式,而不是停留在慣性的迴圈裡。」


#42y生活日常

#溫柔堅定的力量

#規則不是道德勸說

#內在安頓

#自我覺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