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ciholic_hk
sosciholic_hk

僭建都市 如今無變?

11年前,鄒崇銘和韓江雪出版《僭建都市──從城鄉規劃到社區更新》,書中的香港早已物是人非。新界東北發展計劃變成北部都會區大計,西九文化區、啟德開始成形,九龍城面臨市區重建的威脅。時代的巨輪正在前行,我們或許無法阻止,發展也非一無是處,但重建過程中政府可有想過,保留一些舊建築和原有的公共空間規劃,留下有人情味和活力的社區?儘管兩位作者的政策倡議未有完整落實,卻是了解香港規劃倫理的最佳讀物。

《僭建都市──從城鄉規劃到社區更新》書影。(印象文字 Inpress)

本地媒體不時比較新加坡和香港的發展模式。確實,回顧《香港01》報道,新加坡政府每20年便會編制《概念規劃》,每5年又會更新一次《總體規劃》,最高決策機構定期從宏觀層面策劃未來30至50年的發展願景、城市功能布局。相反香港的規劃體系短視、含糊,城市規劃專家伍美琴教授更評論《香港2030+》策略規劃書不過是「數據炒埋一碟」。

不過,中央已為香港設立「八大中心」目標,《香港2030+》又訂立了兩個都會區和兩條發展走廊的概念性空間框架,願景是將香港發展成宜居、具競爭力及可持續發展的亞洲國際都會,這樣不算沒有思考未來香港要成為一個怎樣的城市嗎?

《僭建都市》一書主張,過往的香港政府只視土地為生產要素,而不是社會和市民所享有的資產。所以沒有明確、完整政策,土地政策強調配合房屋和經濟需要,常常胡亂更改用途、任意擴大地積比率等,為人詬病。至於未來北部都會區會否只是為了提升地價和發展潛力,而缺乏了製造恰當的空間布局,有利日後置身其中的人和活動,能夠形成自發、連鎖的良性互動,營造具有文化身份的地方(place),而非冷冰冰的空間(space),就要避免書中提出的各類問題。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