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no
somno

重新認識你的母語!所有的方言都是漢語的分支,在歷史文明的長河中都是參與的要角,無論音或義,都能在古籍,詩詞中找到他的身影,以這句「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作為開篇序文的註腳!順便一提,這句裡面也有一個閩南語詞彙!

閩南語的一音多字:kah

《遣興》 南宋 · 林希逸

  • 車輪到處碾成塵,苦樂伊誰見得真。
  • 蟻聚萬緣皆假合駒陰千載幾新陳
  • 雖云入息非出息,或說前身有後身。
  • 此事漫然成爭論,且看古月照今人。

「假合,入息,出息,前身,後身」,皆為佛教語,佛曰無常,只有「古月照今人」是亙古不變!

kah,教育部閩南語內,kah音有好幾個,總結多數可歸結四個字源,『合』跟『甲』,『夾』,『盍』,其孳乳字(衍生字),『合』字有 合,佮,鴿(班鴿,斑鳩),另外沒有收的有敆,搭,給,袷ㄐ ㄧ ㄚ ˊ(袷也,背心);而『甲』字有甲,柙ㄒ ㄧ ㄚˊ(柙籠),䘥ㄐ ㄧ ㄚ ˊ(䘥也,背心)胛(肩胛頭,肩膀),沒有收入的【岬】(陸地向海突出的部分,如海岬),舺(船),如台北地名艋舺。『夾』,有夾,裌,愜。『盍』,有蓋,瞌。這些通通念同音,kah.

  1. kah,『甲』,除了本意的甲乙的甲,一甲兩甲的甲外,另外被假借去表示『到』或『至』,這兩個字的部首都是『至』,說文解字,鳥向下至ㄧ(一代表地),是到達的意思,有『至』旁的字都有這個意思,如『臻』。中日字典解釋這個kah,直接寫是『到kau3』的音變。『至』音有tsi3, tiat8, tsik.但顯然沒有k聲母。康熙字典內找得到『至』意思的字還有【 徦】跟【彳旁+各】,,也有人寫【臵】,後兩個字unicode沒有收,所以電腦打不出來,其實這兩個字都通『格』,『格』字也有『至』的意思。前一個字『徦』ㄐ ㄧ ㄚ ˇ為假借字,叚(ka2)者借也。它的發音也是ka2, 或kik.《揚子‧方言》徦,至也。邠唐冀兗之閒曰徦。台語前輩楊青矗先生,造『𠇺』字(左人又甲),這個注音輸入法也是找不到字,其實比『甲』並無優勢。而收錄字較齊全的字典會找到『𠇺』通『狎』字,這樣就治絲益棼了。個人認為採用本義字『到』,不管音義都說得過去!採用『徦』是次選。俗諺舉例:講甲(到)歸(舉)畚箕!做無一湯匙!
  2. kah,『恰』,假設疑問意,置於句首。如 kah-na2,王康旼先生認為是『恰』字,恰,khap(文),khah(白),k- ㄍ, kh-ㄎ 為送氣與不送氣之轉,音韻學上說得過去。另外,我想到前面提到的假借字,『徦』,它的本意字『假』,也有假設的意思,所以,kah-an2, 是否也可以理解為『假若』!?例句,kah,『恰』,假設疑問意,置於句首。如 kah-na2,王康旼先生認為是『恰』字,恰,khap(文),khah(白),k- ㄍ, kh-ㄎ 為送氣與不送氣之轉,音韻學上說得過去。另外,我想到前面提到的假借字,『徦』,它的本意字『假』,也有假設的意思,所以,kah-an2, 是否也可以理解為『假若』!?例句,kah-na2 有,曷使(a̍h-sái )給你借!
  3. kah,『給』,用某種動作對待別人,有『與』,『替』,『向』,『被』的含義。如2最後的例句,又例如:你給我試看覓mai7。。給,音kip,kiap。
  4. kah,『合』,與,和的意思。教育部字典推薦用『佮ㄍㄜ ˊ』,康熙字典內寫道,佮,同『合』,那什麼要用罕用字『佮』呢?泉州方言攷里言徵提到:『佮,人相與也,,人相耦為佮,物相聚為敆。』後一個『敆』跟『佮』同音同義,合會也。都是罕用字,兩者都收在異用字典內。王華南先生建議人,物分開,例如:『食魚哺肉亦著菜敆』,『我佮你同齊去台北』。個人覺得,採用本源字『合』,文音kap, 白音kah,簡單又明瞭,音義皆符,對推廣母語教學應該是事半功倍。合物的情況,有另外『附帶』的意思,那就跟『夾』,『搭』兩個字相近。『搭』tap, tah,也是有『合』字;『夾』,kap, kah, 例如 白衫kah紅裙,這個kah與『搭』意思較近。又如:(1)好額(giah)新婦有kah嫁妝,(2)主要是賣青草,賣青草茶是kah-貨kah-貨,這個與『夾』相近。另外有個合不是人也不是物的情況,合心情,叫kah-i2(意),除了可以用『合意』外,還有一個含『夾』字的『愜』字可用,例如:愜意。古籍舉偶:《太平廣記·梁元帝》:又求索無厭,乃不愜意,遂遣兵襲江漢,虜係朝士,至于民庶,百四十萬口,而害孝元。 《朱子語類》:大學則一面看,一面疑,未甚愜意,所以改削不已。 《全唐詩·田家即事》:歡娛始披拂,愜意在郊原。
  5. kah,裌,袷,䘥這三個字音義都相同,無袖無領的短衣,現代語,背心也。
  6. kah,『蓋』,覆蓋的意思。字為『蓋』,kuai3,kap,hap, kah, kua,等音。台語有個很有趣的辭,叫 tuh(啄)-kah(瞌)-tse7(坐),打瞌睡的意思。『瞌』,文音,khap, khat,白音,kh(u)eh. 台語說,目珠kheh-kheh.就是這字『瞌』,tuh-kah-tse7,念kah,不念kh(u)eh,有可能是不同的辭彙發不同的音,也有可能變音。
  7. kah,『較』 kau3,語源字,『交』,也有合的意思。較量,比較的意思。如,kah-tshìn(較稱) kah-tíng(較戥)。看到報上說飆車是尬(kah)車,應該是較車的誤寫。又如跟人比腕力,叫『kah 手尾力』,也是這個『較』字。另外有一種比較少用的例子,如kah-所在,kah-人,這個kah必較接近「據』,依據的意思,也可以是『較』的延伸意義,『比較不同的差異』的意思。例如,請問一分農地偌多錢。答:kah 所在啦。(『多』,教育部字典使用『濟』,多,古音有tsi,另一個同音同義字,左多又支,充分表達tsi這個音,台語有個辭,叫au7-tse-bah. 後腿肉的意思,這個tse就是『肢』,所以那個左多又支的罕用字,就可能可以念tse。出處:吳坤明台灣閩南話語音溯源字典)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