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宁做我
毋宁做我

I read about the good, the beautiful, the self and love. *The better part of my heart is open.

与虚无战斗

It is terrible to be human. /Iris Murdoch

人的处境其实相当悲惨。用 Murdoch 的话来说,即使是被庇佑的那一群人,他们的生活也充斥着“黑色的悲剧,丧亲之痛,懊悔,被荒废的才华,孤独,羞辱,抑郁,隐秘的痛苦”;这些苦难不但日日夜夜在电视和网络上重复上演,而且时时刻刻在我们身上以及身边应验。

面对苦难的人生,人们自然会产生一种空虚感。Murdoch 将它称为 emptiness:即一种什么都没有,都不存在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Murdoch 所谓的空并不是真的什么都没有,至少还有苦难;而是特指狭义的“价值的虚无”,即无法从世界的肌理里分辨出价值,甚至于无法感受到价值的存在。

对人来说,这种价值的虚无比苦难本身还要糟糕。如果价值存在,即使遭遇不幸,我们也能为了更好的目标而去忍耐,克服和超越苦难;如果价值不存在,也就无所谓“更好”“更坏”,那么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失去了方向;我们像丧家犬一样在混沌的世界里游荡。我们或许还能感受到痛苦和快乐,但我们已经失去了追求快乐,规避痛苦的理由。这是一种没有根底的生活,一种表面且肤浅的存在。因为没有了价值,所以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

为了与虚无战斗,在 Murdoch 看来,我们一般会诉诸两种方式。一种是艺术粉饰,即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选择性地呈现现实。然而,无论是通过诗歌还是小说,亦或是绘画和雕塑,人们都无法真实地反映生活的苦难于万一;艺术在慰藉我们的同时也浪漫化了我们面对价值虚无时的绝望。这种粉饰在 Murdoch 那里是“不值当的幻想”,因为它们不但扭曲了我们无法回避的处境,而且也贬低了我们的所思所感。

另一种是宗教升华,即试图从苦难中找寻教益,在废墟中重建意义。它要求人把每一次磨难的噩运当作受教育的机会,受启蒙的契机:切切实实认识到人从根本上说就是虚无,因为我们眼下拥有的所有东西在下一刻都有可能被命运夺去。意识到这一点,至少可以让我们变得谦卑。Murdoch 认为,仅仅凭借这种宗教升华,我们生活依然难以为继。因为最终我们还是要遇到一个实在的诉求:我们不仅要在这个价值虚无的世界上活下去,还要活得好。然而,由于宗教的超脱诉求似乎对于此岸世界并无兴趣,它并不能在这个问题上给予我们指引。

显然 Murdoch 对两种应对方式都不甚满意。既然是和虚无战斗,我们就必然要直面它深邃的面容,所以我们必须抛弃宗教粉饰所营造的虚假幻象;与此同时,由于我们准备和虚无长期鏖战,所以宗教升华所指点的超脱的阶梯也不适用于现实。对此,Murdoch 本人似乎也没有万全的对策。话句话说,她指出依靠艺术粉饰和宗教升华,我们并不能战胜虚无;至于怎样做一定能战胜虚无,她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她只是不断强调认识现实的重要性。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多少有些失望,毕竟他们直觉答案不可能来得这么简单。

我们其实可以把 Murdoch 的回答当做一个起点,它邀请我们从认识现实的角度去重新和世界建立联系。毕竟价值虚无对我们最深的伤害在于它斩断了我们和世界的价值联系。通过认识现实,把握世界的肌理,我们其实慢慢修复的是对“真”的向往和把握。“真”这一维度的价值重建足以把我们锚定在日常生活里而不至于感到疏离,让我们愿意在和虚无的对抗中坚持下去。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