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然別居

@sanlier

安德烈·維辛斯基的另一面

1937年2月23日-3月5日聯共(布)中央在莫斯科召開全會,開啟又一輪規模空前的大鎮壓。雖然蘇聯檢察院成功進行了一場又一場“政治審判秀”,但國家領導人始終讓檢察機關在揭露“人民公敵”方面屈居第二,內務人民委員部才是主力。1935-1939年擔任蘇聯總檢察長的安德烈·維辛斯基積極...

索洛烏欣筆下的蘇聯七十年代社會

蘇聯詩人、作家弗拉基米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索洛烏欣活躍在上世紀六十、七十年代。他1924年生於弗拉基米爾省弗拉基米爾縣阿列皮諾村(今弗拉基米爾州索賓斯基地區)農民家庭,是第十個孩子(老么)。俄羅斯農村始終是索洛烏欣文學作品的主題。蘇共中央刊物《共產主義》雜誌1982年第二期登載了...

KGB怎樣糾纏沙卡洛夫院士

安德烈·沙卡洛夫院士生前是蘇聯持不同政見群體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雖然居住莫斯科(1980年被驅逐到高爾基市),卻是全國異議人士的榜樣(亦是KGB的眼中釘)。許多人從各地給院士寄信、打電話、呈送手稿、諮詢意見,所以沙卡洛夫的名字經常出現在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文件中。

1980年代初的“古姆”總經理腐敗案

“特維列季諾夫案/古姆案”在蘇聯時代報導宣傳不多,解體後又被其他更惡劣、更惡名昭彰的刑事案件所“遮掩”。然而正是八十年代初期對該案及類似案件的偵查,揭穿了蘇聯社會從上到下糟朽透頂的現實。人們發現原來大受吹捧的蘇聯貿易行業早已千瘡百孔,自從1970年代就成了腐敗的“領頭羊”。

莫斯科映像管廠務工趣事

中學畢業,媽媽非常希望我考大學,但這很難,因為我九年級、十年級幾乎沒怎麼念書。我本來拿不到畢業證的,考了三個2分,可當年的人不會把2分寫在畢業證上,要“維護學校聲譽”,所以給我改成3分。媽媽堅持讓我到外語學院上預備班,我確實去了一次,倍感無聊,遂在一家工廠找個鉗工學徒的事。

我印象中的蘇聯食堂

▢ 阿納托利·哈馬耶夫 我是一個曾在蘇聯食堂吃了多年飯的人。起初作為大學生吃學校食堂,上班做了普通工程師吃單位食堂,最後到各地出差考察蘇聯經濟——吃全國的食堂。今天打算寫寫我印象中蘇聯的食堂什麼樣子。本人第一次親身體驗“非家庭餐廚”是在部隊食堂,簡直太可怕。

談談蘇聯的“票證供應制度”

布爾什維克奪取俄羅斯政權後,為了向人民提供食品和工業消費品,迅速推行“票證供應制度”。這套制度事實上斷斷續續到1991年蘇聯解體才消亡。早在1918年春季的彼得堡,每證發放的每日定量麵包甚至低於後來著名的“大封鎖”125克。蘇聯政府戰後大力宣揚125克,藉此控訴戰爭之殘酷,卻“忘...

衛國戰爭初期紅軍無線電通信狀況

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Реввоенсовет)制定的1933-1938年工農紅軍發展計劃要求國內無線電工業“進一步發展通信設備,為包括步兵連、騎兵連、炮兵、飛機、戰車在內的各軍兵種提供無線電台”。但遺憾的是,該計劃並未如期實現。蘇聯無線電工業的發展速度遠遠低於飛機、戰車的製造速度。

克格勃在軍內反間諜的一個案例

□尼古拉·伊甫柳什金《克格勃:昨天、今天、明天》國際會議上的發言,莫斯科,1994年 克格勃從1978年開始採取協調一致行動,大規模指控義務兵從事“間諜活動”。我本人的案件是這長串案件的第一個…… 正因如此,我將試著以親身經歷來說明他們炮製此類案件的套路和手段。

昔日俄羅斯的出租馬車

“出租馬車”一直是古代俄羅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工具。聖彼得堡建城之初,馬車夫們聚居在今天利戈夫斯基大街、大斯摩棱斯基大街等位置的貧民窟,鄰近主幹道。從事出租馬車這一行必須遵守嚴格規定,違者將受鞭打或流放服苦役。18世紀上半葉行業規章修訂了三次,第一次是在1705年。

貝加爾湖“銀色水怪”的傳說

幽深的貝加爾湖充滿神秘感,布里亞特人對其敬拜如神祗,各種上古傳說仿佛就發生在昨天。另一方面,危險的暗流、夜間的火光、頻繁的地震無不令人心生恐懼。來到旅遊勝地奧利洪島(Ольхон),白天聽導遊講故事不覺得可怕,夏夜如湖面般靜謐清澈,令人不由懷疑難道種種傳說都是虛構?

1961年比斯克警民衝突騷亂

1961年6月25日,阿爾泰邊疆區比斯克地區“五一”村38歲木匠尼古拉·特魯布尼科夫偕妻子瑪麗亞、妹夫阿納托利·普利列普斯基去比斯克市集市(今名“中央集市”)選購二手汽車,隨身攜帶2580盧布(1961年貨幣改革後的“新幣”)。當天他們沒能買到車,特魯布尼科夫和普利列普斯基決定喝酒,瑪麗亞·特魯布尼科娃在附近排隊購物。

赫魯雪夫年間的外匯黑市案

蘇聯法律禁止本國境內使用外國貨幣。雖然刑事處罰很嚴厲,但仍然有著相當規模的外匯地下黑市,其活動在赫魯雪夫“解凍”年間達到高峰。尼基塔·赫魯雪夫1954年上台,1964年下台,即使在同時代人眼裡他的統治也是矛盾的。一方面,赫魯雪夫公開譴責史達林的罪行,推動改革,並實現了人類首次軌道...

布里茲涅夫回憶錄的捉刀人

– 什麼叫低調?– 打贏戰爭、開墾荒地、復興國家,之後二十年對此絕口不提!(布里茲涅夫時代笑話)布里茲涅夫總書記名下著作的印數以百萬計,強行冠以文學之名,列入教學大綱,共青團員和黨員必須閱讀並摘抄要點。可到了八十年代末又被大批搬出書店,當作廢紙銷毀。

阿爾扎馬斯火車站大爆炸

1988年6月4日,一列運載著100多噸炸藥的貨運火車途經阿爾扎馬斯1號車站,突然發生劇烈爆炸,造成91人死亡、數百人受傷。若非該車因故晚點,後果恐將更加慘重。雖然政府高層進行了詳細調查,但爆炸真實原因一直眾說紛紜。6月4日上午9:32,從捷爾任斯克開出的3115次貨運列車駛入阿爾扎馬斯1號火車站。

蘇聯醫學生參加強制採棉的一段經歷

本文作者赫爾曼·皮亞托夫年輕時代在烏茲別克學醫,撰文回憶自己參加集體採棉的經歷:“或許醫生做不成,肯定要當採棉工!” ——塔什干醫學院學生名言,1983年 說起採摘棉花,我印象最深刻的不僅是無償的、奴隸般的苦役勞動,還有名喚“女子衛生室”的一種“設施”。

關於蘇聯兒童採棉的一段回憶

歐安組織曾經開會討論烏茲別克童工問題,烏茲別克代表信誓旦旦保證絕無這種事。於是當場出示田間兒童幹活的照片。此後烏茲別克禁止在農田拍照或攝像。莫斯科女居民瑪琳娜·科茲洛娃出生成長於蘇聯時代的烏茲別克,2015年她撰文回憶了自己童年時代下田採棉花的經歷: “每年9月初烏茲別克開始所謂...

苏联1937年鎮壓叛國者家屬的命令

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行動命令 1937年8月15日 莫斯科市 № 00486 接此命令後,立即著手鎮壓自1936年8月1日起被軍事委員會和一級、二級軍事法庭判決有罪的叛國者和托洛茨基右派間諜破壞分子之妻。執行此項業務時,遵循以下要求: 行動準備 1) 仔細檢查每個擬定進行鎮壓的家庭...

關於打擊蘇聯游擊隊的三份文件

凱特爾命令無情鎮壓被占領國家的解放運動並處決俘虜 最高統帥部 1941年9月16日 自從開展對蘇維埃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以來,整個德國占領區都出現了共產主義反抗活動。這些活動的特點各不相同,有宣傳演講、有針對德軍個別軍人的陰謀、也有公開叛亂和有組織游擊作戰。

伊万·沙巴林少校的战地日记

НКВД少校、第50軍(布良斯克方面軍)特別處人員伊萬·沙巴林1941年8月開始寫戰地日記,描述了紅軍指揮混亂、士兵厭戰的一些情況。諷刺的是,他的職責本來包括防止前線官兵記日記。此人1902年出生,1920年代初進廠當工人,1929年加入國家政治保衛總局,1940年在布里亞特-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