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yoboy
tokyoboy

博客生涯原是夢: 此生卻是,偶到人間來一遊的過客!

L'Education sentimentale:Journey To Desires(《情感教育》:一場慾望之旅!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是何時?)

It's hard to communicate anything exactly and that's why perfect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ople are difficult to find.- Flaubert " Emotional Education "讀法國作家福婁拜L'Education sentimentale情感教育沒了,卻是一場慾望之旅...

很難想像作者福婁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的書名曰L'Education sentimentale《情感教育》有何情感的教育,卻是一場慾望之旅,書中的男主角Frederick Moreau迷戀有夫之婦Mary Arnu---妄想她成為自己的情婦,基本上有歪倫常!本來,他和母親都是貴族後裔,但家道中落;然而,他又一世幸運,非常有錢的叔叔巴太勒米(Barthélemy)忽然逝世卻沒子女也沒留下遺囑…(有點兒像香港俚俗語「我希望父親是李嘉誠」一樣,異想天開?)從此,Frederick就可以流連於當時法國的「上流社會」了!

奈何是Frederick一直沉迷不悟,幾乎整部小說的三大部中,都會看見他跟有夫之婦Mary Arnu離離聚聚,有點兒像《紅樓夢第十二回<王熙鳳毒設相思局 賈天祥正照風月鑒>:賈瑞迷戀嫂子王熙鳳,癡心妄想,最後即使用上跛腳道人的「風月寶鑑」來反照,依然未能夠挽救賈瑞的「癡心妄想」症!

相對之下,Frederick又不太像賈瑞迷戀嫂子王熙鳳---只為了色慾!Frederick跟Mary Arnu之間,有評論認為是只著重靈性而非肉體的,這或許下開了日後一些文學中所謂「柏立圖式的戀愛」的情節?(註:白先勇《台北人。花橋榮記》中的盧先生出身大戶而家道中落,愛情歸於青梅竹馬的戀人羅家姑娘;但受騙後萬灰俱灰,把情慾跟阿春一起發洩!)

尤其,Frederick雖然愛慕Mary Arnu,但卻把情慾歸於妓女Rosanette的身上。讀者看到這裡其實可能會覺得在倫理上非常混亂:因為Rosanette其實是Mr. Arnoux的情婦,他在第七章<命運的逆轉>裡,把Rosanette介紹給Frederick(Frédéric) ,結果整部小說以後的發展都圍繞著他們四個人之間的不盡的情慾貪婪!

Frederick雖然變得有錢,但揮霍無度;最終他要向現實低頭,居然勾引有錢的銀行家M. Dambreuse的妻子Mme Dambreuse,並希望通過她以便獲得更多金錢、社會地位。但吊詭的是,銀行家臨終前改遺囑把所有金錢及財產轉贈自己的女兒(私生女塞西爾)!

小說中還有很多人物,其中之一是Frederick的好友Charles Deslauriers。他十分之雄心勃勃,無奈現實令他無法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於是對好友更加之嫉妒,形成了競爭和某種寄生關係。最後還娶了Frederick 放棄了的鄉下「未婚妻」Elisabeth-Olympe-Louise---她的父親本身也是地方的有錢人家。

而小說中的圍繞著Frederick莫不跟慾望有關連的,像Mr. Arnoux縱情酒色財氣,銀行家夫婦更不用說了,最有趣的角色是Sénécal,本來是一位數學老師,卻有非常堅定不移的執著,清教徒、教條主義的共和黨人由始至終都希望改革社會,在政治(當時正值法國革命前後的風雲之中)及權勢的漩渦中不能自拔!

寫到這裡,讀者可會發現但凡在小說中出現過的重要人物、不起見的人物,都有一個頗類似的共通點:情感教育---被情慾所薰心、被金錢所誘惑、被名位及權勢所牽扯不能自拔,以及很希望在「上流社會」Show-off及利用其中的人際關係而飛黃騰達!

於是,筆者感到納悶的是,在接近40萬字中,作者福婁拜把書名定為《情感教育》,到底是什麼一回事?讀者們只要上網搜尋,幾乎都可以知道《情感教育》某程度上是作者的半自傳,而《情感教育》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光明的,而筆者讀的這一個卻是暗黑的!

作為現實主義先鋒的福婁拜,告訴了我們「情感教育」又是否一場慾望之旅:金錢、情慾、名位、權勢及朋友圈(「上流社會」)---誰又不想不渴慕?然而,小說最後,Frederick跟好友Charles重逢,述說他倆的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又是何時呢?各位讀者!而你們的「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又是何時呢?

什麼都很難準確表達,這就是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完美關系難以找到的原因。

——福樓拜情感教育

C'était le meilleur moment de notre vie(That was the best time of our lives)

附:【人為什麼不停的輪迴? 】

「輪迴」並非一定指什麼前世今生來世,也沒什麼靈魂轉移!真正的「輪迴」在奧修引用佛陀的教晦就是慾望。佛陀稱之為「Tanha」,它是根本原因。因為我們欲求,因為我們對自己不滿足。當你欲求,你創造出未來,未來意味著另一世。當你停止欲求,未來就被放下了,當未來被放下了,另一世也就不可能了。

佛陀談過“四聖諦”。第一諦他稱為“ Dukkha 苦”,受苦。每個人都在受苦,每個人都活在痛苦之中。第二諦他成為“ Samudaya 集”。

受苦的原因是慾望:人們之所以受苦,是因為他們欲求。當你欲求,有兩種可能性:慾望要麼得到實現,要麼沒有。

如果慾望得到實現了,你還是會痛苦,因為慾望雖被滿足了,但你仍然不滿足。你還沒有 100 萬美金,總有一天你會得到的,但等你得到了 100 萬美金,你突然發現那並不管用。頭腦說,“賺 200 萬美金。”

釐清欲望的可行與不可行,才是其中的重要;以及如何在其中產生滿足、安貧樂道之心,這才是重要的!欲望亦等於不自知,未能夠自知的人,才會被無意識所牽動,然後被集體無意識所誘惑(尤其當人人都說要名利權勢情欲時) ,以及自然(本性)的無意識所逼迫著。洪自誠《菜根譚》提到:在世出世,徇欲是苦,絕欲亦是苦,聽吾儕善自修持。(身處人世上卻可出世,放縱情慾是痛苦的,斷絕一切慾望也是痛苦的,只好靠自己好自修養。這就是中庸!)

試想想沒欲望的話,人類如何進步?人類欲望有時也許有些是會幫助全人類的,但其重點是不執著,只管順應自然而行事,那麼就稱心樂意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